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闭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AVG后期闭塞患者行人工血管U形襻的动静脉侧侧襻相向穿刺,采用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配合经鞘抽栓、经椎管溶栓等介入治疗。结果:本组22例PTA后,19例狭窄率<30%,提示成功;3例狭窄率仍>30%,植入GORE公司Viabahn覆膜支架后狭窄解除。术后当日即可正常使用人工血管行血透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1例血透通路保持通畅,1例于术后36 d复发血栓性闭塞,再次介入治疗后一直通畅。结论:AVG闭塞的介入治疗因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创伤小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自体血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道狭窄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18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16例血管狭窄行PTA。结果 25例造影显示血栓闭塞18例,单纯性狭窄7例;经溶栓治疗开通16例,即时开通率88.9%(16/18)。溶栓开通16例中9例显示血管狭窄,该9例与单纯性狭窄7例共16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4例,失败2例,术后所有病例未发生肺梗塞、出血等并发症。溶栓完全开通或PTA成功后,即感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次日透析时血流量达到250mL/min,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结论经导管溶栓和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经导管溶栓具有较高的开通率;对栓塞伴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溶栓的基础上,结合PTA可提高远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挣陛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利I顷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常血流杂音,术后长期口服双嘧达莫片、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凝集,并嘱患者握拳锻炼及热敷保护内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4例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合并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患者,直接穿刺肱动脉或桡动脉并经穿刺针外鞘行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后经导管导丝行机械捣栓、注射溶栓药物或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12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导管导丝机械捣栓及注射溶栓药物治疗;6例血管狭窄者经静脉流出道穿刺插管行药物溶栓及血管成形术,其中1例加行流出道分支静脉栓塞术;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狭窄段通畅,即时开通率达100%.随访10~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直接穿刺肱动脉或桡动脉并行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形术有助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上肢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62例因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行CTA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分析患者透析通路特征及CTA检查结果。结果:162例CTA检查共见狭窄病变290处,其中局限性狭窄172处(59.31%),节段性狭窄118处(40.69%)。上肢AVF位于前臂的138例患者中共见26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动脉狭窄17处(6.54%),吻合口狭窄47处(18.08%),近吻合口静脉狭窄132处(50.77%),流出道狭窄64处(24.62%);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47处(18.08%),5~10cm共14处(5.38%),>10cm共3处(1.15%)。上肢AVF位于上臂的24例患者中共见3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狭窄20处(66.67%),流出道狭窄10处(33.33);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3处(10.00%),5~10cm共7处(...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代伟 《西南军医》2008,10(3):144-144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而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我院11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血透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上肢动脉内瘘术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其中通过钛轮钉吻合建立的动静脉内瘘(AVF)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而为国内较多临床医生所采用,有逐渐代替传统的通过缝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趋势。我科自1989年开始用钛轮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根据血管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部位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联合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手术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并评价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及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的41例患者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及心理疏导,本组患者均能耐受介入手术,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成功率为90.2%(37/41)。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及手术效果。 结论:及时有效的术中配合、心理疏导以及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介入手术顺利进行及提高患者治疗期间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曾被认为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现已知道UEDVT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UEDVT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介入治疗、护理和预防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且易并发脑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可清楚显示瘘口发生部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本研究着重介绍新型材料Onyx在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疗效与注意事项,主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行PTA治疗,比较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及静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血管扩张、再通,触诊感血管震颤增强。术后第2天透析时血流量升高至200ml/min以上,可完成透析,在血流量为250ml/min时静脉压下降为(110.62±15.71)mmHg;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发生再狭窄,再次行PTA后血流量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可选择适宜的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者,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如技术成功率、术中局部疼痛、残余狭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全部14例患者AVF狭窄闭塞均获即时开通,技术成功率100%.1~6 atm压力下VascuTrakTM球囊全部获得充分扩张,其中1次成功12例(85.7%),2次成功2例(14.3%);腕部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0例.术后彩色超声复查AVF通畅,残存狭窄>30%患者0例.术中术后未发生血管夹层、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修补重建后恢复,与VascuTrakTM球囊治疗无关.结论 VascuTrakTM球囊治疗AVF失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及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内瘘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内瘘功能不良,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尿激酶局部溶栓和外科手术等,该文就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癌介入术中动静脉瘘的评判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癌动静脉瘘(AVS)的DSA表现,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封堵方法,改善合并AVS 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637例患者中发现的183例AVS进行影像学分析,对轻度AVS患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对中、重度患者先行瘘口处理,保证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灌注与碘油在瘤组织中的良好沉积.结果 89例轻度AVS碘油栓塞后都能成功地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94例中、重度患者中68.1%(64例)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14.8%(13例)栓塞不完全,进行单纯化疗药物灌注,11.7%(11例)过度栓塞导致碘油沉积不满意,6.4%(6例)痿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封堵.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绝大多数肝癌伴AVS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瘘口封堵,改善了肝癌合并AVS的疗效,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病历介绍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呕血1个月”于201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6月10日无诱因出现呕血,为鲜红色血液,量约1 000ml,伴有头晕、心悸,无腹痛、腹胀,无烧心、反酸,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血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出院.6月27日患者再次出现频繁呕血,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腹部超声示脾脏肿大,腹腔少量积液,腹部CT平扫+增强示动脉期门静脉早显,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增宽,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呈瘤样扩张,肠系膜下静脉多发性静脉瘤其中1枚静脉瘤与肠系膜上动脉瘘形成,患者频繁呕血,病情危急,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4例儿童颅内动静脉瘘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DSA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为Galen型动静脉瘘,1例为非Galen型动静脉瘘,3例在DSA下行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结果经DSA检查后行脑动静脉瘘栓塞治疗,3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儿童颅内动静脉瘘虽属罕见,颅内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安全而有效,长期预后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