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0例类猩红热的胃肠道症状分析王定祥226600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自1990年冬季以来,每年冬春季我县均有类猩红热的流行。其病原菌为一种缓症链球菌,[1,2]临床表现与通常的猩红热颇有不同之处,中毒症状严重,重症患者多,咽峡炎不明显,具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2.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 (例如 :化脓性链球菌 )引起的细菌性咽喉炎。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 ,该病在英国相对少见。常见于 2~ 1 0岁的儿童 ,成人也可发病。在抗生素出现以前 ,猩红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但是如今多数病人的病情很轻。并发症 严重的感染 ,如咽喉脓肿、鼻窦炎及肺炎。晚期并发症少见 ,包括中耳炎、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及肝炎。诊断 该病的诊断通常依据特征性的症状。咽拭子检查确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是一种须上报卫生当局的疾病。症状 于感染后 2~ 4d开始出现症状。咽喉痛在主要症…  相似文献   

3.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了近600例猩红热患者,现将2006年~2007年6月收治的20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然 《华西医学》1997,12(4):421-422
猩红热333例临床分析徐然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617061)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我院1980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本病33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诊断标准具有猩红热的临床特点或/和细菌培养阳性,而排出其它出疹性疾病者。2...  相似文献   

5.
王爱兰 《临床荟萃》1994,9(7):324-326
1990年冬末~1991年春,江苏省海安县发生532例猩红热样疾病暴发流行,经临床与实验研究,是一种毒力较强的缓症链球菌引起的中毒型类猩红热.中毒型患者起病急骤、高热和超高热、猩红热样皮疹、咽痛、吐泻、不同程度的休克、神志不清或昏迷,并伴有多脏器受累的表现.现将资料完整的类猩红热6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链球菌溶血素O(SLO)是由化脓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毒性免疫性蛋白,链球菌感染可引起咽炎、猩红热、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目前常规检测抗链球菌溶血亲O抗体(ASO)的方法是Rantz-Ran-dall(R-R)和NA-Latex-ASL,但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简单可靠适合于临床的Toraysphere颗粒被动凝集法。Toraysphere颗粒是用放射聚合法人工合成的甲基享酸酯,为蓝色球体,其表面具有氨基和羧基可与链球反溶血素O抗原(SLOG-1)而致敏共价结合,根据特异性免疫凝集原理,当病人血清中存在有ASO抗体时,抗原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7.
引起猩红热暴发流行的缓症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冬末至1991年春,江苏海安、无锡及如东等地几乎同时发生数千例猩红热样疾病暴发流行。经对病源体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调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分析,作者认为这是一次由缓症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猩红热综合征,由Steven 于1972年首次报告,并在动物造成了实验性猩红热样皮疹。作者于1959年在我国首次报告147例,相继有数篇报告,崔氏对红疹毒素作了实验观察,认为与Dick毒素(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不同。本文对150例葡萄球菌性皮疹和40例病原确定的链球菌性皮疹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书权  赵海川 《临床荟萃》1996,11(5):198-200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其中90%以上为A群感染,C群和G群及草绿色链球菌偶见。临床以发热伴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猩红色鸡皮疹,触之呈砂纸样改变为特征。近年发现许多疾病可有类似表现,每易导致误诊。本文就此问题试加总结,希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猩红热(Scarlet fever)并发急性肾脏损害的发病情况和防控措施。方法通过44例猩红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猩红热并发急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控和救治对策。44例猩红热患儿均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患儿年龄在3~13岁之间,共性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部症状和不同程度的典型皮疹和脱屑以及杨莓舌,有20.4%的患者伴有口周苍白圈。全部患儿均例行了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均为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结果单纯尿潜血(+)1例,占0.2%;单纯尿量白(+)2例,占0.4%;尿潜血(+)并尿蛋白(+)2例,占0.4%;尿蛋白(+)并BUN增高2例,占0.4%;尿蛋白(+)合并高尿酸血症2例,占0.4%;总计并发肾脏损害的9例,占20.4%。以上患儿经过积极合理治疗,标志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指标均在1周之内恢复正常。结论猩红热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往往伴有肾脏、心脏、肝脏等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4年西城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于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212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12例标本中,A群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21.2%(45/212)。发病人群以4~15岁为主,6~8岁为高发年龄段,6~7岁人群的阳性率最高。发病高峰月份为5~6月。结论幼儿园和学校是猩红热的防控重点,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儿童多见。其中 90 %以上为 A群感染 ,C群和 G群及早绿色链球菌偶见。临床以发热伴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 ,猩红色鸡皮疹 ,触之呈砂纸样改变为特征。近年发现许多疾病可有类似表现 ,易导致误诊。本文就此问题试加总结 ,希冀对临床有所裨益。1 非感染性疾病1.1 潮红综合征 (Flushing syndrome) [1 ]  鲭鱼肉内含有组织胺类物质 ,进食者可因此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的广泛扩张 ,引起类似猩红热样皮肤表现。常为集体发病 ,突现面、颈、躯干上部和手臂等处的皮肤弥漫充血潮红 ,呈醉酒貌 ,灼热…  相似文献   

13.
海淀区1993~200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菁  周蕾  程显欣 《疾病监测》2005,20(9):499-501
猩红热属乙类传染病,是由A组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家庭、学校、幼儿园更易传播,少数患者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衣物、玩具、书籍和日用品等经口传染,或通过皮肤伤口及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为主.为更好的防制猩红热,减少其发病和危害,了解海淀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海淀区1993~2002年的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O”试验用于判定链球菌感染状态,诊断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血内产生多克隆抗酶抗体,其中包括AH和ADN—B抗体,这些抗体效价均可作为判定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及其它相关疾病的指标。目前一些健康带菌者有时效价增高,用抗生素治疗后效价可能降低,增高β脂蛋白水平可抑制链球菌溶血素“O”,出现假阳性,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进行了抗“O”阳性血清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下简称“乙链”)血清学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5.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化脓性扁桃体炎、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1],首选青霉素治疗,疗效确切,过敏者可用头抱菌素、阿奇霉素等治疗[1].我科在2010年12月收治1例猩红热患儿使用青霉素治疗3 d后出现过敏反应,改用头孢唑啉钠皮试40 min后出现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凌 《全科护理》2012,10(23):2158-2158
猩红热是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和疹后脱屑为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多见于5岁~15岁儿童。对我科65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情况及病情进展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合理的护理措  相似文献   

17.
猩红热在儿科发病率高,典型者诊断不难,但猩红热起病早期与猩红热样皮疹鉴别存在一定难度,易导致误诊,延误治疗。本文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猩红热与猩红热样皮疹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风湿热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科学家们从临床、流行病学、细菌学和免疫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将其病因大致分两方面: 1.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风湿热的发病关系: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湿热的流行季节及分布地区常常与溶血性链球菌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的流行及分布相一致。在我国北方气候寒冷的地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高,风湿热的发病也较高;第二,在风湿热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发病之前2~3周有过链球菌感染的病史;  相似文献   

19.
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为特征。少数病人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等损害。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此外,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儿童尤其以3~8岁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能力。我院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最近确定了绿色链球菌内的一个新种一假肺炎链球菌。它易于被错误地鉴定为肺炎链球菌。它无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其Optochin抑制试验如温育在CO2环境中表现为耐药,但温育在大气中表现为敏感。它的胆汁溶菌试验为阴性。抗原检查,基因探针和用PCR扩增特征性基因均不能将其与肺炎链球菌鉴别开。16srDNA的同源性分析证明它不同于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绿色链球菌,应是Smit族内的一个新种。正确运用鉴别试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