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手段,减少癌残留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胃癌切除切端癌残留26例。结果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9.29%,上切端癌残留9例,下切端癌残留12例,上下切端均有癌残留5例。根据性切除术癌残留率为5.26%,姑息性切除术癌残留率为22.3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远、近端胃切除术切端癌残留分别为6.40%和19.5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癌残留与癌肿的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结论浅表广泛型早癌,弥漫浸润型进展癌,癌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或不良,癌侵破浆膜层者,易发生残留。术中切端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杨春  吴雨岗  汪良 《江苏医药》2007,33(11):1157-1158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8.4%(30/358),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率分别为5.1%(13/255)和16.5%(17/103)(P<0.05).远、近端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5.9%及12.5%(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1996年10月,总结我院资料完整的胃癌根治术350例,术后病理检查切端癌残留21例。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就胃癌根治术切端癌残留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性别及年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56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尿道二次电切术治疗的5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无肿瘤残留36例(64.29%),有肿瘤残留20例(35.71%),其中在原发部位发现肿瘤组织者14例,在其他部位发现肿瘤组织者4例,既发现肿瘤残留又发现遗漏病灶者2例,肿瘤分期被低估3例。Re-TUR术中发生膀胱穿孔和膀胱出血各2例(7.14%),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2年,无肿瘤残留的36例患者中发生复发4例(11.11%),有肿瘤残留的20例患者中发生复发7例(35.00%)。结论经尿道二次电切术能及时发现并清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残留部分,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国产吻(缝)合器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总结4年中采用国产吻(缝)合器在胃癌根治术中行消化道重建78例,共171次。其中远侧端胃癌根治术59例,近侧端胃癌根治术1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应用GF-1型管状吻合器78次,XF90型残端缝合器70次,XF60型残端缝合器23次。胃肠及胃食管吻合均由胃后壁与食管、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食管与胃或空肠吻合口旁均放置引流管,对吻(缝)合不可靠者加缝丝线。结果 所有吻(缝)合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吻合口满,无吻合口出血;切端癌残留2侧(2.6%),其中食道和十二指肠切端癌残留各1例。随访6个月至1年未发现吻合口狭窄、梗阻。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国产吻合器吻合及切断缝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不增加切缘癌残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切术(LEEP)对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中重度炎症、宫颈息肉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宫颈病变患者行LEEP治疗后的随访资料.结果 LEEP术后病理级别升高者14例占8.97%(14/156),降级者19例占12.18%(19/156),两者诊断符合率为78.85%(123/156),两者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治愈率为94.29%,残留率为3.85%,复发率为2.56%.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56-957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形成因素,确立避免和减少切缘癌发生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分析1975~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675例肺癌,在不同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手术适应证与扩大的手术适应证、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不同手术方式、支气管残端不同缝合方法及术中是否行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等诸因素,对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形成的影响。结果:在675例中手术后出现残端癌残留42例,残端癌发生率6.2%,42例中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支气管腔内观察到肿瘤34例为中心型肺癌,占80.9%,术前支气管镜检查阴性8例为周围型肺癌,占18.1%,支气管残端癌发生率在中心型肺癌比周围型肺癌高(P<0.05);在肺叶切除术中通过冷冻病理检查发现支气管残端阳性12例,术式改变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结论:严格掌握肺癌手术的适应证并选择合理术式,术中支气管残端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应作为肺癌外科的手术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和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89例肝胆管结石采用外科治疗的术式和治疗效果.其中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33例,肝叶切除术7例,胆肠吻合术2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7例.结果 术后有81例随访,随访6个月至12年.采取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残留结石率15.15%(5/33),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2.50%(4/32),采取肝叶切除术方式残留结石率14.29%(1/7),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6.67%(1/6),采取胆肠吻合术方式残留结石率18.18%(4/22),术后胆管炎发生率30%(6/20),采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残留结石率33.33%(9/27),术后胆管炎发生率29.17%(7/24).结论 治疗肝胆管结石,采用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及肝叶切除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颈原位癌子宫全切除术和LEEP刀锥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9年12月子宫颈原位癌的子宫全切除术327例和LEEP刀锥切术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28%(412/415),96.50%(303/314),93.48%(172/184)。子宫全切术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9.39%(325/327),97.67%(252/258),95.27%(141/148);LEEP刀锥切术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8.86%(87/88),91.07%(51/56),86.11%(31/36)。死亡26例中意外死亡1例,余均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无癌死亡病例。两种术式比较,5,8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和LEEP刀锥切术的临床疗效在短期内无明显差异。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行LEEP刀锥切术保守治疗,术后严密随访。对无生育要求者应以全子宫切除术为常规术式,同时切除阴道上段1~2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PT4癌联合脏器切除(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提高PT4胃癌治愈性切除的效果,降低受累脏器手术断缘和手术断端癌残留率及清除潜在的转移淋巴结。方法 对112例临床病理证实为PT4胃癌进行脏器联合切除术,术中、术后对受累脏器断缘断端和对第12、13、14、15组淋巴结进行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PT4胃癌PN3淋巴结转移度为39%,贲门的食管断面肿瘤残留率为27.2%,贲门癌食管裂孔周围膈肌受累率达25.7%,均较一般性进展期胃癌为高。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防止胃癌术后切端癌组织残留,避免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变为姑息性手术。方法 对术中发现癌侵犯范围较广,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胃底部癌及术中可能有癌残留的患者,行快速病理检查判定胃癌切除范围是否彻底。结果 128例根治术切除病例,6例发现癌残瘤,占4.69%。其中切除距癌灶边缘<3cm3例;3-5cm2例;5-7cml例。结论 近,贲门胃癌及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易发生癌残留。规范手术方法,术中快速病检切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癌细胞遗留胃残端,一般常指各类胃癌术后,病理报告切端癌遗留者,或称切端阳性。我院1968年~1994年,胃癌在施行各类术后,病理资料表明胃切端阳性38例,占同期同类手术病例的4.33%。本文就其发生原因,生存现状及如何防止及处理癌细胞遗留问题,初步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在大肠息肉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出患有大肠息肉疾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A组)与高频电切术治疗(B组)两组,每组100例。对比患者耐受性、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2组间Boston评分、插管成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组: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8.7%(151/153);B组:高频电切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8%(147/150),P> 0.05。④UEMR组腹痛评分较高频电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UEMR组及对照组均无术中、术后穿孔病例,但UEMR组术中出血率2.61%(4/153),电切除组术中出血率7.3%(11/150),P <0.05。UEMR组出现迟发性出血病例为0例,电切除组迟发性出血出现1例。⑥息肉注水浸泡后,无蒂息肉基底部显露更佳、有蒂及亚蒂息肉蒂部暴露充分度良好,益于大肠息肉病情观察和临床治疗。结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大肠息肉可在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患者腹痛,增加患者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推广到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患者共120例,依据就诊先后将其逐一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以2周为一观察周期,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呕吐5%(3/60),发生吻合口出血者1.7%(1/60),发生切口感染患者3.3%(2/60),护理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呕吐20%(12/60),发生吻合口出血者3.3%(2/60),发生切口感染患者5%(3/60),护理满意度为86.7%(52/6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及对术后宫颈创面失血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因宫颈病变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例锥切术后再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术后因诊断宫颈浸润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锥切术后有12例(7.8%)病理升级,切缘阳性率1.9%(3/154),切缘阴性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病理提示病灶残存率为33.3%(6/18)。术后有10例(6.5%)发生宫颈创面出血。结论宫颈冷刀锥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有诊断及治疗价值;术中对宫颈两侧角进行缝合、创面填塞止血纱有助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蒋琰华 《江苏医药》2002,28(7):545-545
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共行贲门癌手术2 48例 ,予以跟踪复查胃镜 ,发现切端癌复发 2 6例。本文就贲门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复发的原因、特点及预防分析如下 ,以期降低贲门癌切端癌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6例中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9~ 6 7岁 ,平均 47 5岁。吻合口处癌复发 2 2例 ,占 84 5 % ;胃切端缝合处癌复发 4例 ,占 15 4% ;经左胸后外侧切口 10 2例 ,切端癌复发 3例 ,占 2 9% ;经上腹正中切口 146例 ,切端癌复发 2 3例 ,占 15 8%。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二、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及子宫切除术的时机。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后再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子宫切除前后病理结果、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HPV转阴情况;分析年龄、HPV类型、宫颈转化区类型、切缘状态、宫颈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结果 107例子宫切除中(切缘阳性64例,切缘阴性43例),切缘阴性病变残留(27.91%),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8)。术后病理升级3例,均为宫颈癌IA1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OR=2.469(95%CI 1.05~5.83)],年龄、HPV类型、转化区类型、宫颈管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缘阳性是宫颈HSIL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子宫切除术应在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确诊后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切口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至1998年收治的60例贲门癌手术病人。结果:经腹手术组18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留7例,经胸腹手术组42例,术后食管残端癌残瘤0例。经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期分别为3/18(16.66%)、11/18(64.44%)、4/18(22.22%),经胸腹组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42(2.38%)、31/42(73.81%)、10/42(23.84%),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结论:贲门癌术式应具体分析,笔者认为经积极术前准备,以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为佳,可减少食管残端癌残留情况,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37例肝细胞性肝癌(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5例行填塞术,14例行单纯缝合术,8例行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10例肝切除术。结果①手术止血率:平均91.9%(34/37),其中填塞术为80%(4/5),缝合术为85.7%(12/14),肝动脉结扎术为100%(8/8),肝切除术为100%(10/10);②一年生存率:平均为24.3%(9/37),填塞术为0(0/5),缝合术为21.4%(3/14),肝动脉结扎术为12.5%(1/8),肝切术为50%(5/10)。结论手术仍是肝癌自发破裂的有效治疗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病灶残留与LEEP切缘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近3年来本院107例LEEP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阴道镜下活检、LEEP、切缘及其全子宫切除的病理结果。结果 1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总体完全符合率为69.2%(74/107),LEEP术后病理诊断升级者占18.7%(20/107),降级者占12.1%(13/107);2 80例切缘阳性者中23例(28.8%)有病灶残留,LEEP切缘阴性27例中有8例(29.6%)发现残留病灶。切缘为微小浸润癌的3例中,切除的子宫标本中均见有癌灶残留。结论单纯的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存在一定比例宫颈癌的漏诊,不能代替LEEP术诊断;不能仅以LEEP切缘状态判断病灶残留情况,需综合其他因素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