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同阶段中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探讨OPG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8月龄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和假切组,相同条件喂养3个月后造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0d、第20d、第30d、第40d取骨痂,通过RT-PCR及ELISA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正常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OPG表达.结果OPG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表达较其在正常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OPG是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VEGF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股骨骨折愈合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方法,检测骨折不同阶段(1,3,7,14,21,28,42d)BMP-2、VEGF的表达、变化和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表达BMP-2、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同时表达程度也存在差异。结论: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BMP-2、VE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节骨祖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3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骨折组(A),骨质疏松性骨折组(B)、雷奈酸锶干预组(C),每组各12只.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8周,所有大鼠于行骨密度检测确认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克氏针固定,C组给予雷奈酸锶干预(1g/kg/day).骨折6周后取材,每组半数标本骨痴组织研磨提取RNA,Realtime PCR法检测BMP-2 mRNA的表达,另半数标本常规脱钙、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A组大鼠骨痂组织较成熟,部分标本可见板层骨形成,B组大鼠骨折愈合进程较正常延迟,软骨性骨痂成分居多,C组优于B组,但仍较A组延迟;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提示C组BMP-2表达显著高于A、B组;A、B组间BM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较正常大鼠骨折愈合进程延迟,雷奈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动物模型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模型,测定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在骨折后35d编织骨完全形成后,极限强度与非骨折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弹性模量尚有明显差别,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骨折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局部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强度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I)对老年 SD 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月龄的 SD 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灌服维甲酸70 mg/(kg·d)14 d 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手术建立骨折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d)SI,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然后进行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力学和骨代谢指标测定,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骨痂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第8周时骨小梁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003);高剂量组第2、5、8周时股骨力学性能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高剂量组各时间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SI 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鹳草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 (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 治疗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 (corebinding factorα1, Cbfα 1)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桡骨中Cbfα1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骨折12周、24周后, OPF模型组的Cbfα 1 mRNA表达明显减少 (P<0.05) ;与模型组比较, 用药24周、48周后, Geraniin治疗组Cbfα 1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5) .结论 老鹳草素可调控Cbfα 1的表达, 在治疗OPF的同时也能改善OP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年教育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妇女治疗依从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03例老年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及随访,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入组时及随访期每年由内分泌专科医师进行一次骨质疏松生活方式及药物使用教育干预,随访4年后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具有可比性。干预后教育干预组新发骨折数及比率低于对照组(4vs18次,8.3%vs39.1%),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干预可减少老年骨质疏松妇女新发骨折风险(OR值0.227,95%CI 0.064~0.812)。结论 内分泌专科医师个体化教育干预能提高患者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减少老年骨质疏松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溶液对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月龄健康雌性大鼠45只分为5组(n=9),手术组(A);卵巢切除组(B);骨质疏松骨折组(C);骨质疏松性骨折+辛伐他汀1组(D);骨质疏松性骨折+辛伐他汀2组(E),A组大鼠仅实施假手术不切除双侧卵巢,其余B~D组均要求切除双侧卵巢。C、D、E组在切除双侧卵巢8周后,制左侧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D组在骨折局部注射5mg/(kg·d)辛伐他汀溶液,E组注射10mg/(kg·d)辛伐他汀溶液,C组注射不含辛伐他汀的空载体,A、B组在术后8周处死,取出完整左侧股骨,其余3组在骨折造模后4周处死,并取出全部左侧股骨,测定左侧股骨的骨密度、HE染色并光镜下观察。结果 (1)切除卵巢8周后,测定B组骨密度显著低于A组(P〈0.05)。(2)骨质疏松骨折3组,C、D、E组的pBMD、mBMD、dBMD、tBMD均显著高于C组(pBMD:F=16.94,P=0.001;mBMD:F=15.57,P=0.001;dBMD:F=24.77,P=0.001;tBMD:F=23.46,P=0.001),D、E 2组中E组各部分骨密度值均高于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形态学观察:HE染色后观察,D、E组较C组而言有较多的板层骨形成,并且D、E组中有较多量的软骨细胞存在,C组中几乎不可见板层骨存在,软骨细胞数量较少,提示D、E组较C组愈合快。结论 辛伐他汀溶液皮下注射可以明显加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进程,而且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溶液对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高剂量明显比低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1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与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58岁,肝、肺、骨骼、肾与淋巴结均有转移,且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用一般剂量的联合化疗无效,ABMT后肝脏和肺部转移灶明显缩小,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自体骨髓移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全方位强有力的护理措施,35例患者在骨髓移植全过程未出现严重感染及并发症,顺利完成骨髓移植。结论:在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过程中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严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骨髓移植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五例血液恶性疾患在首次缓解期(CRI)后,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不加全身放疗(TBI)行自身骨髓移植术(ABMT)。结果4例移植后至今仍处于完全缓解期,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7个月复发。文中对ABMT在临床上的地位、以及本方案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方法治疗1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其中4例骨髓有瘤细胞浸润),均达完全缓解,取得了用常规化疗、放疗所不能获得的疗效。讨论了ABMT的优点,适应症及ABMT后的严格随访、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采用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5例良性骨肿瘤引起的骨缺损。本法优点是材料来源广,使用便利、安全,无不良反应,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报告8例恶性肿瘤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其中淋巴瘤4例,乳腺癌2例,睾丸癌和急性白血病各1例。预处埋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足叶乙甙加全身照射或马法兰等。ABMT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  相似文献   

17.
李雷 《医学综述》2008,14(21):3342-3343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在缺血心肌中转化为心肌细胞并改善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uminfarction ,AMI)模型 ,骨穿抽取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 2周进行心肌梗塞瘢痕处移植 5 溴脱氧尿嘧啶 (Bromodeoxyuridine,Br 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组注射培养基。AMI术前、AMI术后 3d及移植后 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移植后 4周用导管检查法测左室压力变化 ,随后处死动物取左室标本切片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植入细胞。结果 :细胞移植组左室切片中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 ,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MSCs移植后 4周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ESD)、舒张末期直径 (LVEDD)均小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小轴缩短率 (△D % )、射血分数 (EF)均大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导管测压显示MSCs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低于对照组、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依赖组织微环境转化为心肌细胞修复梗塞心肌 ,显著改善心功能 ,可用于心肌梗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用人类胎肝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对13例缓解期(CR)急性白血病体外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其中ALL4例(CR_13例,CR_21例),ANLL9例(CR_17例,CR_22例)。12例获造血重建,1例死于霉菌败血症。移植后持续缓解8例,缓解时间>12个月7例,>6个月1例。4例移植后3~6个月复发。本文对该净化方法及ABMT近期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和骨科合作,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术前向患者告知,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6个月,放射线检查股骨头原坏死区域显示股骨头、骨质、骨小梁清晰,股骨头内新骨大量生长,骨质密度接近正常;VAS疼痛评分由术前6.2分降至2.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4.3±5.32)分升高至(89.6±10.5)分。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髂骨采骨髓部位无感染及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证实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