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清IL-18/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D-IB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按照给药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予痛泻宁颗粒治疗)50例和观察2组(予匹维溴铵治疗)48例。观察组患者均持续给药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8、IL-10的影响。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1组愈显率显著高于观察2组(2=12.042,P0.01),观察1组积分较治疗前、观察2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1组IL-18、IL-10水平较治疗前、同期观察2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痛泻宁颗粒治疗D-IBS安全有效,其可能通过改善机体炎症递质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40例腹泻型IBS患者(治疗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均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清IL-1β和IL-10含量。结果治疗组水疗后血清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IL-10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IL-1β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血清IL-1β和IL-10含量与腹泻型IBS的症状关系密切,降低血清中IL-1β的水平可以减轻IBS的症状;安肠汤结肠水疗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等。腹泻型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腹痛腹泻,另外还往往伴有身体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疾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良反应大,易反复。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确切优势。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安德明主任认为,该病以脾胃气虚为根本病机,在治法上应以健脾为主,佐以运脾化湿、温补脾肾、调和肝脾等法。同时老师非常重视肝主疏泄对脾胃系疾病的作用,肝疏泄调达,则脾升胃降,水谷得以消化吸收;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调,故在治疗本病时常配合调肝之品。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安德明主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而其中约3/4的患者以腹泻型为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将其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1 定义IBS是排除器质性原因且具有慢性及反复发作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异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的肠功能紊乱疾病。根据临床症候表现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且以腹泻型(IBS-D)居多  相似文献   

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而又缺乏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仅仅知道其作用机制与内脏敏感性、肠道运动异常、肠道感染及肠道炎症、精神神经因素、免疫因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肠道微生物失调、肠渗透性等有关。中医理论目前认为,本病发病的基础是脾虚湿盛,但以肝郁为标,脾虚为本,肝郁脾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为病机关键之所在;肠风内扰则为本病发病之关键。本病久则脾阳日亏,可累及肾阳,肾阳命门火衰,无以暖脾胃之土,故水谷精微不化而泄泻愈重。目前西医的治疗效果欠佳,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尤其风药的运用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风药味薄、气轻,具有升发、疏散、走窜的特性,有调脾胃之气机、升提脾中之阳、醒脾化湿及疏肝利胆等功效,而药理研究表明,风药能抗过敏、调节免疫、抗炎、调节胃肠蠕动、抑菌及镇痛,故临床上若疗效不佳,可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加用风药。在临床用药中,诸多医家推崇风药用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以腹痛及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三阳经辨证多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病及阳明经证为多见,临床多以葛根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等加减治疗.三阴经辨证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均常见,临床多用理中汤、四逆散、乌梅丸或泻心...  相似文献   

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病"范畴,朱生樑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整体与局部关系体现的代表性疾病之一,其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属本虚标实,治疗上需治标与治本兼顾,治标即止泻,治本包括祛湿健脾、疏肝补肾,同时重视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但理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西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且尚无确切有效疗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凭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在IBS-D临床治疗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蒺藜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该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目前还主要限于经验性的对症处理.笔者1999年7月~2002年7月,以蒺藜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研究表明,IBS-D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在辨证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结合近几年研究,概述中医药治疗IBS-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兵  张声生 《北京中医》2007,26(5):312-3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根据新近罗马Ⅲ标准,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等四型。其中,临床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约占40%~45%。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治疗IBS相对于目前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辨证则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对IBS证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最常见的功能型胃肠道疾病之一,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22%,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太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亦不十分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3例IBS患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燕琨  贾树才 《天津中医》1998,15(6):247-247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按照体质学理论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分为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5种常见体质类型,从整体的体质入手,进行辨质论治,分别给予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化痰除湿、清热利湿、温补脾肾等治法,全面调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机体的失衡状态,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反复性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有排便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的一种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近年来关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斐然。该文就近5年本病的中医药专方治疗、中医外治治疗等方面文献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导师王健系山西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白兆芝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继承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8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脾胃系统疾病的诊治。吾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付月箫  张振强  谷灿立 《光明中医》2012,27(12):2526-2528
本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诊治思路及预防调护等方面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病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病程较长,常常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与肝、脾、心、肾等脏器有关,其主病机为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心神失调、肝失所养,或久病缠绵,均可致脾胃受损,日久即导致脾胃虚弱,情浊不分,混杂而下;在治疗上提出了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心论治和从瘀浊论治的诊治思路;并指出了做好预防调护对减少本病的复发、缩短疗程和增强疗效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西医疗效不佳,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导致此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并与安养心神、消积导滞、活血化瘀等法合用,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亦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途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好、症状不易反复、费用低等,但在对IBS-D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设计不严谨,样本量小;临床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发展,以使中医药能在治疗IBS-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IBS-D治疗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