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麻黄碱与纳络酮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肖农  林丽云  刘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852-1856
目的:比较研究麻黄碱添加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变化,探讨麻黄碱配伍纳洛酮后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促进神经重塑的最适比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重220~250 g SD大鼠192只,改良Koizumi线栓法建立左侧MCAO模型.随机分为8组:自然康复组(0.5 mL),麻黄碱治疗组(1.5mg·kg~(-1)·d~(-1)),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1 mg·kg~(-1)·d~(-1)),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2 mg·kg~(-1)·d~(-1)),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3 mg·kg~(-1)·d~(-1)),麻黄碱+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每天给药3次,腹腔注射.术后1,2,3,4周横木行走试验评定大鼠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缺血半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数目.结果:横木行走试验,BDNF,TUNEL染色均显示纳络酮3个剂量组均无明显疗效,加上定量麻黄素后效果增加,且有量-效关系,其中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最快,BDNF表达最好及缺血侧海马凋亡神经细胞最少,缺血损伤最轻,神经重塑进程明显加快.结论:麻黄碱和麻黄碱+纳洛酮各治疗组均能加速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促进与神经重塑密切相关的BDNF表达,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随着纳洛酮添加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该剂量的纳洛酮能在脑缺血早期显著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而与麻黄碱的正性作用形成协同作用而加速神经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水蛭提取物结肠迟释微丸(colon delayed-release pellets,CDP)和水蛭提取物普通微丸(regular pellets,RP)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管法检测新西兰兔凝血时间,考察CDP和RP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狭窄法诱导的下腔静脉血栓和三氯化铁(FeCl_3)诱导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凝血时间测定实验为单次给药,设3个组:正常组,CDP组(64 mg·kg~(-1)·d~(-1))和RP组(43.7 mg·kg~(-1)·d~(-1));动-静脉旁路血栓实验为单次给药,设6个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87,174 mg·kg~(-1)·d~(-1)),RP低、高剂量组(59.4,118.8mg·kg~(-1)·d~(-1)),阿司匹林组(7.8 mg·kg~(-1)·d~(-1));狭窄法诱导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实验设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RP低、高剂量组,阳性药华法林组(2.0 mg·kg~(-1)·d~(-1))和活血通脉胶囊组(312.5 mg·kg~(-1)·d~(-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FeCl_3诱导颈动脉血栓实验为单次给药,设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RP低、高剂量组,阳性药氯吡格雷组(30 mg·kg~(-1)·d~(-1))和活血通脉胶囊组。称量动-静脉旁路血栓湿重和干重以及静脉血栓质量和长度,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对动脉血栓进行半定量病理学分析,计算血栓形成百分比和血栓形成抑制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DP组和RP组分别在给药后4 h和0.5 h显著延长新西兰兔凝血时间(P0.05),抗凝作用分别维持4 h和1 h。CDP组和RP组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抑制动脉血栓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上,CDP强于RP。结论 CDP抗血栓形成作用显著优于RP,且CDP抗静脉血栓的作用比抗动脉血栓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斑愈肾颗粒剂治疗大鼠实验性 IgA 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 B(SEB)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 IgA 肾病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消斑愈肾颗粒剂、肾炎舒及强的松,另设正常组。观察消斑愈肾颗粒剂高剂量组40g(生药)·kg~(-1)·d~(-1)、低剂量组20g(生药)·kg~(-1)·d~(-1)及肾炎舒组6.3g·kg~(-1)·d~(-1)、强的松组5.4mg·kg~(-1)·d~(-1)对其病变的影响。结果:消斑愈肾颗粒剂可以改善实验性 IgA 肾病大鼠血尿和蛋白尿,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减轻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结论:消斑愈肾颗粒剂对实验性 IgA 肾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五味子木脂素(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 lignans,SCL)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灌胃蒸馏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皮下注射200 mg·kg~(-1)·d~(-1)D-gal),吡拉西坦组(灌胃吡拉西坦2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SCL低剂量组(灌胃SCL 5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SCL中剂量组(灌胃SCL 1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200 mg·kg~(-1)·d~(-1)),SCL高剂量组(灌胃SCL 200 mg·kg~(-1)·d~(-1),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1)·d~(-1)),连续给药10周;通过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SCL对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6,Prdx6),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SH-Px1)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中Prdx6,GSH-Px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避暗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 05),潜伏期显著减少(P0. 01),小鼠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 01),可作为建模成功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SCL中、高剂量组小鼠避暗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 05,P0. 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 05,P0. 01),同时,SCL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的SOD活力显著降低(P0. 01),MDA含量增加(P0. 05),Prdx6,GSH-Px1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SCL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力增高(P0. 05),MDA水平降低(P0. 05),Prdx6,GSH-P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P0. 01),说明SCL给药组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SCL能改善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SCL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及上调小鼠脑组织中Prdx6,GSH-Px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赤芍组分SY-002对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雌激素和孕酮联合诱导大鼠子宫肌瘤为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组分SY-002低(10 mg·kg~(-1)·d~(-1))、赤芍组分SY-002中(30 mg·kg~(-1)·d~(-1))、赤芍组分SY-002剂量高三个剂量组(100 mg·kg~(-1)·d~(-1)),灌胃给药,2次/d;以子宫系数、病理形态学、子宫平滑肌厚度、血清中雌激素、孕酮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赤芍组分SY-002对子宫肌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病理形态学改善作用明显,对血清雌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赤芍组分SY-002对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炎性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为高血压病心肌炎性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8只正常血压大鼠(normal blood pressure rat,WKY)为空白组A,72只10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苯那普利(10 mg·kg~(-1)·d~(-1))组C,芒果苷单用(20 mg·kg~(-1)·d~(-1))组D,葛根素单用组E(20 mg·kg~(-1)·d~(-1)),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10 mg·kg~(-1)·d~(-1))组F,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G,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40 mg·kg~(-1)·d~(-1))组H,芒果苷(1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I,芒果苷(4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J。每天10 m L·kg-1连续灌胃,灌胃给药2个月后停药,取材前禁食12 h。用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SHR心肌组织IL-6,IL-10,TNF-α水平。结果: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给药大鼠心肌组织IL-6,IL-10,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结论: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大鼠心脏组织异常升高的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干预肾病综合征SD大鼠对生精细胞T型Ca2+通道及顶体酶PPEF1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蒸馏水1 mL灌胃)、肾病模型组(蒸馏水1 mL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灌胃)、肾病模型+五子衍宗丸组(五子衍宗丸1.07 g·kg-1·d-1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低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与五子衍宗丸0.54 g·kg-1·d-1同时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中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1·d-1与五子衍宗丸1.07 g·kg-1·d-1同时灌胃)、肾病模型+雷公藤多苷+高剂量五子衍宗丸组(雷公藤多苷0.04 mg·kg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临床上较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应用雷公藤、激素、川芎嗪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2例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男14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36岁。其中激素耐药型12例,激素依赖型7例,频繁发作型3例。1.2治疗方法:雷公藤多甙1mg/(kg·d),给药12周缓慢减量,疗程1年;强的松1mg(kg·d),8周后减量,每周减剂量10%,减至10~15mg后维持1年半;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十川芎嗪160~200mg,每日1次,用2周,间歇5~7天,再用2周。治疗前后定期查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枸杞多糖(LBP)含片,并考察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含片的外观、口感、硬度、崩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LBP提取物用量、填充剂、润湿剂、矫味剂、香精、崩解剂、润滑剂对LBP含片质量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LBP含片的处方。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LBP含片低(100 mg·kg~(-1)·d~(-1)),中(200 mg·kg~(-1)·d~(-1)),高(300 mg·kg~(-1)·d~(-1))剂量组,正常组(0. 9%生理盐水,300 mg·kg~(-1)·d~(-1))和阳性药组(赐能素组,300 mg·kg~(-1)·d~(-1)),计算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足趾厚度差,探讨LBP含片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LBP含片最优处方为LBP提取物用量80%,糊精-甘露醇(1. 2∶1)用量11. 5%,甜蜜素-苹果酸(1∶1)用量1%,奶油香精用量0. 5%,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6. 5%,硬质酸镁用量0. 5%,80%乙醇适量;在该最优条件下,LBP含片硬度11. 83 kg,崩解时限13. 21 min,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且制得的含片外观、口感均较好。与正常组比较,LBP含片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吞噬指数(P 0. 05,P 0. 01),LBP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 0. 05,P 0. 01),LBP含片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DTH程度(P 0. 0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所得的LBP含片处方工艺稳定可行,LBP含片可改善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为枸杞及LBP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双倍剂量的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双倍剂量的雷公藤多甙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固本活血汤治疗。结果:总缓解率达87.5%;浮肿和24小时尿蛋白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O1);而BUN、Cr、WBC、ALT、AS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类型则以微小病变型疗效较好。结论:中药联合双倍剂量的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龙爪槐花中提取芦丁 ,开发芦丁新的药源。方法 采集不同花期龙爪槐的花 ,提取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有效成分芦丁。芦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9.3% ,RSD为 1 .9%。龙爪槐不同时期中含有 5 .6 %~ 1 0 .0 8%的芦丁。结论 龙爪槐花可作为开发芦丁的新的药源植物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地枫皮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红鱼眼的显微结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鉴别和进一步制定红鱼眼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红鱼眼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中柱鞘纤维新月形。叶横切面主脉凸起不显著,叶肉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石细胞众多,孔沟明显;棕色块易见。结论以上显微特征稳定,可作为红鱼眼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枫皮果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地枫皮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态荧光透视技术(VFSS)研究头体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针刺组采用头体针治疗,康复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康复组(66.7%);治疗2星期后,两组患者经VFSS检测,在口期滞留、咽期滞留及误吸、渗透方面发生率均明显减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星期后,经VFSS检测时间参数,两组在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部关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且针刺组较康复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头体针治疗可明显缓解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山楂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多种色谱技术,对山楂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表儿茶素(1)、(-)-表没食子儿茶素(2)、原花青素B2(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阿洛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绿原酸(8)、eucomic acid (9)、kasispyrol (10).结论 化合物5、9和10为首次从山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丹参与白花丹参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以醋酸乙酯 -甲酸 -水 (8∶ 1∶ 1)为展开剂 ,展开 ;以三氯化铝和碘蒸气分别显色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与槐花中相同的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龙爪槐花中芦丁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龙爪槐槐叶中芦丁含量的方法。方法 取龙爪槐叶干品 ,用乙醚提取 ,弃去醚层后 ,用甲醇提取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 芦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97.3% ,RSD为 1.9%。结论 本法适用于龙爪槐槐叶中芦丁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