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环咽肌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咽肌的形态特征,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探讨与环咽肌相关疾病的机理、对40具正常成人尸体标本环咽肌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果环咽肌在咽后壁的形态略呈形,其上、下角的形态均分为弧形和三角形两种,上角的平均角度为91.95度,下角的平均角度为46.2度,结论对于开展环咽肌切断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具成人尸体的颈前外侧区进行局部解剖,重点观察了喉返神经行程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布于喉的分支情况;测量了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结果喉返神经横径为(1.93+0.35)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2~5干型为多见,占70.0%。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2.61+0.23)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左右均有明显差异。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最为多见。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动脉主干之后的有54.0%。结论左、右侧喉返神经与甲状腺动脉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右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前,左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后,为临床颈部手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咽丛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4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咽丛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支数及类型,测量咽丛神经的分支在咽后壁舌骨大角水平至舌大角的平均距离。结果:咽丛神经的位置较为恒定,分支相对规则,两侧基本对称。咽上缩肌大部分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咽下缩肌大部分由迷走神经分支支配。结论:在一侧舌骨大角后内侧咽缩肌的后表面6.5mm左右,可找到咽丛神经支配咽下缩肌的主支,将其阻滞或切断,达到解除咽下缩肌痉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后 I期粘膜瓣法气管食管发音重建术的失败原因,进一步完善手术操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10年6月行全喉切除后 I期粘膜瓣法气管食管发音重建术失败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对其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病变大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放疗的剂量、术后心理因素以及术后有无进行发音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9例发音失败者中,2例不明原因瘘口闭锁,1例术后感染导致瘘口闭锁,1例术后感染导致气管食管瘘,1例年老体弱肺活量低,2例下咽组织切除较多、术后放疗剂量超过50GY,2例术后语言康复信心不足且未做规范的发音训练.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技巧,术后避免感染,重视术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规范的发音训练,可提高全喉切除后 I期粘膜瓣法气管食管发音重建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臀下神经转位阴部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重建单纯脊髓圆锥或阴部神经损伤后的会阴部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体的臀下神经和阴部神经进行了观测。结果:臀下神经以1支(45.00%)或2支(46.67%)从盆腔穿出为多,其中85.00%穿梨状肌下孔;其穿出点的位置主要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1/3(50.00%)或上、中1/3交界处(48.33%)。神经干的长大于3cm,与阴部神经穿出处相距仅约2cm。阴部神经出盆处主要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1/3(46.67%)或中、下1/3交界(50.00%)。结论:两神经出盆处位置接近,臀下神经的长度足以直接与阴部神经缝接,用脊髓起源节段高的臀下神经转位脊髓起源节段低的阴部神经,切实易行。 相似文献
7.
气管食管共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方法:在30具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分别观察测量第1、第2气管环水平;第2、第3气管环水平;第3、第4气管环水平的气管食管共壁宽度和厚度。结果:气管食管共壁的宽度自上而下是越来越宽,而其厚度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全喉切除术后按装Blom-Singer发音管时应因人而异,挑选合适长度的发音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晚期喉癌全喉切除、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我院收治的9例中晚期喉癌患者,施行全喉切除、气管外置及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喉癌患者手术均一期完成.一期愈合7例;创口部分感染2例,经积极抗感染、换药后治愈.术后2~3周始进行发音训练,随诊1~3a,发音效果:I级3例,II级4例,III级2例.其中2例于2月时饮水偶呛,经头低位咽下均可避免.1例(创口感染者)术后8月饮水呛咳,组织瓣挛缩,故闭锁瘘口,改练食管发音.结论 对中晚期喉癌适合全喉切除的患者,进行全喉切除-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的治疗,既能达到根治喉癌的目的 ,又能恢复发音功能,且能保留原来语音特点,音质优美,语音流畅自如,效果持久,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21具成尸标本上,针对喉返神经损伤后的有关问题观察了支配舌骨下肌群和环甲肌的神经.从解剖学角度认为神经肌蒂移植时首选肩胛舌骨肌上腹肌支、胸骨舌骨肌上肌支或环甲肌肌支。暴露环(?)后肌的手术层次是咽下缩肌、咽肌、梨状隐窝和环(?)后肌筋膜。 相似文献
11.
以节段性肌肉移植为目的的股薄肌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股薄肌的主次血管蒂进行显微解剖,为节段性移植提供参考。方法解剖40例福尔马林保存的股薄肌标本,采用一种比例测量法,解剖及测量动脉蒂以及神经和血管的伴行关系。通过将每1例标本营养血管的位置比例化,总结肌肉动脉及神经分布的规律。结果股薄肌有4条动脉供血,其中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肌支和股动脉肌支是恒定出现的两条营养动脉,管径粗大、长度充分,适于游离移植。它们分别在距肌肉近端1/5与距肌肉后缘2/3相交的位置、和距肌肉近端1/2与距肌肉后缘1/2相交的位置进入肌肉,95%的神经和血管伴行。结论股薄肌可以凭借主要营养动脉分支为蒂纵行游离移植,或分别以主次营养动脉为蒂横行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剖并观察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laryngeal nerve, ELN)和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STA)之间的比邻关系,为手术中保护ELN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成年尸体标本57具(114侧),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ELN、STA的比邻关系。 结果 本组标本中颈交感链(cervical sympathetic chain,CSC)与ELN吻合成袢(CSC-ELN loop)者,占78.9% (90侧)。在27.7%(25侧)低位CSC-ELN loop中,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可分为4类:①STA分支与CSC-ELN loop重叠;②STA腺支穿过CSC-ELN loop;③CSC-ELN loop环甲肌支与STA喉支伴行;④STA的分支与CSC-ELN loop分支相互交叉。 结论 STA与CSC-ELN loop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鉴于此,在甲状腺和/或颈部手术中,我们特提出两个手术保护措施:①应单支游离并结扎STA;②在处理STA的前内侧分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ELN/CSC-ELN loop的环甲肌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的行程和冈上肌干支入肌点,为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肩胛上神经及其分支冈上肌支的走行、分段、体表定位和冈上肌支入肌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上横韧带前段的肩胛上神经主干长4.03~5.23(4.36±0.60)cm,外径2.21~4.45(4.22±0.63)mm;骨纤维管内肩胛上神经外径与入管前一样;出管后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冈上肌干支长1.24~0.90(3.78±0.23)cm,外径为0.54~2.01(1.82±0.20)mm。冈上肌干支入肌点距孔后为1.15~2.01(8.22±5.20)mm。结论①肩胛上神经行程较长,穿越骨纤维管位置恒定,易发生卡压,其体表定位位于距离肩峰最外端约6 cm处。②冈上肌干支伴血管行走,距孔后约1 cm入肌体,位置相对恒定,其体表定位相当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方约3 cm处,入肌内分有前、中、后三支。 相似文献
14.
Prades JM Faye MB Timoshenko AP Dubois MD Dupuis-Cuny A Martin C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SRA》2006,28(3):271-276
The functional results of a partial laryngeal surgery or a laryngeal reinnervation depend on the precise knowledge of the intra laryngeal anatomy of the inferior laryngeal nerve (ILN). Ten human larynges without known laryngeal disorders were obtained from human cadavers for ILN microdissection. Intra laryngeal ILN branching patterns were determined bilaterally. The lengths of the vertical, genu and oblique segments of the anterior division of ILN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erve within the paraglottic space and the cricothyroid articulation (CTA) were measured with a digital microcaliper. The mean lengths of the vertical, genu and oblique segments were 10.82, 5.89 and 9.29 mm, respectively. The mean distance between the nerve in the paraglottic space and the CTA was 11.20 mm. Key anatomical landmarks of the abductor division (vertical and genu segments of ILN) were the lateral border of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PCA) muscle and the superior ligament of the CTA. The two-branch pattern for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PCA muscle has been the most frequent (50%). A branch of interarytenoid muscle (IA) originated from the genu segment. One or two branches for the PCA muscle has been identified in 75% of cases from the IA neural plexus on the front side of PCA muscle. The adductor division for the thyroarytenoid muscle and the 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 was the oblique segment of the nerve. We conclude that abductor and adductor divisions of intra laryngeal ILN can be readily identified and the knowledge of key landmarks allows preservation of the ILN during partial surgery of the larynx and possibly selective muscle reinn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掌短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6cm,中部厚2.8±0.9mm。掌短肌为尺神经浅支支配,其浅面的皮肤为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支配。掌短肌皮瓣的动脉血供来源有4:即尺动脉本干、掌浅支的肌皮支和皮支、掌深支和小指尺侧固有动脉的肌皮支。其静脉回流为上述动脉的伴行静脉,汇入到尺静脉,以及与手掌尺侧皮肤相连的前臂尺侧静脉。结论:以尺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掌短肌皮瓣的血供来源较多,可以利用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形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大面积缺损较好的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下切取膈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胸段膈神经的解剖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电视胸腔镜下切取全长膈神经进行移位治疗臂丛损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尸体6具12侧,对膈神经及其周围器官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胸腔内覆盖膈神经的胸膜较疏松,易于分离;膈神经从锁骨下缘到入肌点的长度为右侧(16.50±2.17)cm,左侧(23.00±2.50)cm;膈神经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心包膈动脉,心包膈动脉的直径为(1.30±0.15)mm;在胸廓入口处膈神经、心包膈动脉及胸廓内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不恒定。结论膈神经在胸腔内的解剖特点适合进行电视胸腔镜下的全长游离。但在胸廓入口处,膈神经、胸廓内动脉及由胸廓内动脉发出的心包膈动脉解剖位置不恒定。在临床操作时,该区域的处理是整个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下斜肌徙后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斜肌徙后手术入路及术中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只正常成人眼下斜肌的各段行径、毗邻及徙后的新附着线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测。结果:下斜肌第二段中点的前缘距球结膜切口线为6.8±1.3mm;其后缘附近有颞下涡静脉穿出巩膜。第三段肌附着线的后端距视神经及睫状后短动、静脉较近,分别为4.4±0.8mm,1.7±0.6mm。下斜肌附着线徙后8.10mm时,新附着线紧靠颞下涡静脉。结论:下斜肌徙后手术切口最好在下直肌与外直肌附着线之间的球结膜处;术中易损伤颞下涡静脉、视神经、睫状后短血管,因此应采用远离它们的切开、牵拉、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腋神经和桡神经与肱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 在 30例 6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腋神经(5 8 10± 5 6 1)mm ;肱骨最近端到桡神经穿外侧肌间隔处 (177 75± 11 86 )mm ;解剖颈最低点到腋神经 (16 2 4± 2 78)mm ;肱骨最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 (118 4 9± 6 6 1)mm ;并测量计算了各段占肱骨最大长的比例。结论 腋神经在肱骨近端 1/ 5处容易受损 ,而桡神经在肱骨下 3/ 5段为易损伤部。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 ,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基本位置 ,可减少或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为9.6±2.0mm,平均厚度2.2±0.6mm;②胫侧副韧带长约5.8±1.1cm,平均宽11.2±2.0mm,平均厚度1.2±0.2mm;③大收肌腱的血供源于膝降动脉的关节支,该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大收肌腱血供丰富,肌腱长,位置靠近,可作为胫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20.
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创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及跟骨的创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的起始、分支、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结果 :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 1.2± 0 .5cm ,起点外径为 2 .6± 0 .6mm ,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 6.6± 1.2cm ;起点外径为 1.9± 0 .5 ,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骨质骨膜 ,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长 10 .9± 3 .3cm ,起点外径 1.8± 0 .6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 ,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④胫后动脉、腓动脉在内踝上方 11cm处的直径分别是 2 .5± 0 .6mm和 2 .0± 0 .4mm。⑤大收肌肌腱部长 6.8± 1.2cm ,宽 9.6± 2 .0mm ,厚 2 .2± 0 .6mm。结论 :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瓣、皮瓣血供丰富 ,供区形态可塑性大 ,可作为修复跟腱、跟骨及皮肤缺损的供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