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现就我院2001年1—2002年12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在2008年5月-2015年5月由该院所生产的患有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插入导管的方式对窒息患儿进行粘液胎粪的洗净处理,对窒息程度较重的患儿予以心脏按压的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在抽取的80例患儿中,造成患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包括:脐绕颈、脐脱垂、脐扭转、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儿疾病、胎位异常、早产、母亲因素。经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肌损伤、持续肺动脉高压、脑损伤等。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主要原因包括脐绕颈、脐脱垂、脐扭转、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儿疾病、胎位异常、早产、母亲因素等,对出现窒息的新生儿予以气管插入导管的方式对窒息患儿进行粘液胎粪的洗净处理,对窒息程度较重的患儿予以心脏按压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使新生儿复苏,在临床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新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窒息后出现并发症的9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窒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以吸入性肺, 解质紊乱,心肌损害,心肌,缺氧缺血性脑病,糖代谢紊乱,肾损害发病率高。分别为57.8%,48.9%,43.3%,36.7%,25.6%,23.3%。并发症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宫内缺损,产科技术及患儿来源有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对有窒息的新生儿作好心,脑,肺,肾,电解质,血糖的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呼吸障碍综合征。新生儿在娩出1min内无呼吸,仅有心跳或呼吸功能不全者均为新生儿窒息。其原因是胎儿在宫内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需要紧急复苏及正确的护理。下面我们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994-05~1996-07,我们共收治gO例新生儿窒息,男婴58例.女婴32例。均为产时和产后窒息。其中苍白窒息14例,其余者为青紫型窒息。2新生儿窒息复苏21轻度窒息。给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可经鼻行气管插管,将气管内粘液吸出后加压给氧。当心率>100次/min皮肤发红,恢复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本文收集本院2006—2011年间分娩所发生的新生儿窒息90例发现脐带因素、胎位及产程异常、胎盘功能不全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提高监护技术,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9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及寻找预防措施。方法:9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其中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污染并吸入,母妊期合并症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防止妊娠期有关并症,产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做好的胎儿重点监护,做好产后窒息的抢救工作,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合理的管理,宣传和教育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的新生儿窒息128例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恰当的护理,有效的阻止新生儿窒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结论:实践中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窒息新生儿早期心电图改变.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各53例,于生后24~48h内进行心电图检查.研究心电图异常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发生率,窒息程度及窒息时间对心电图改变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中49.1%的患儿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的异常为广泛T波改变及ST-T段异常.1分钟Apgar评分组中,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分钟Apgar评分组中,≥5分组及<5分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5分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5分组.结论 心电图检查是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方法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血清心肌酶谱及美国惠普公司M1772A型多导心电记录仪和HP77020AC型超声诊断仪等。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77.8%,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HBD升高100%,CK升高82.6%,LDH升高73.9%,AST升高65.2%,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42.9%异常;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新生儿室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方法 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血清心肌酶谱及美国惠普公司M1772A型多导心电记录仪和HP77020AC型超声诊断仪等,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77.8%。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HBD升高100%,CK升高82.6%。LDH升高73.9%。AST升高65.2%。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42.9%异常。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 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探讨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和预后的影象。方法:对110例窒息新生儿采取延迟断脐(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对照组90例采取常规断脐(生后10秒内)。观察新生儿Apgar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的黄疸发生情况、是否需光疗,对两组病例进行评价。结果:延迟断脐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复苏时间少于对照组,轻度窒息无需药物复苏,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黄疸发生率及需要光疗者无差异。结论:延迟断脐可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缩短复苏时间,且不增加新生儿黄疸风险,是一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窘迫的延续,是造成新生儿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复苏成功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志。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科质量,我院自2000年9月开始研究改进以往的新生儿复苏术,提高了重度窒息儿复苏抢救的成功率,缩短了复苏时间,降低了窒息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对应用此项技术前后的重度窒息儿的复苏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以阐明此项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住的57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选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cTnI的活性并作分析比较。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有改变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心肌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心肌酶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的升高对临床判断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中CK-MB、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方法选择60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择120名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窒息组新生儿按窒息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差异。结果窒息组新生儿血气分析pH、P02及BE低于对照组,PC02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血气分析pH、P02及BE低于轻度窒息组,PC02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气分析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及其严重程度,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及时抢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莲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84-185
[目的]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窒息新生儿87例为观察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观察窒息与血糖浓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窒息组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易发生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血糖动态检测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糖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糖试纸对110例新生儿窒息后24 h、72 h进行血糖检测.结果于24 h检测血糖,轻度窒息组90例中,血糖异常32例,异常率为35.6%;重度窒息组20例,血糖异常19例,异常率为95.0%,两组血糖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度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血糖持续升高,预后不良.提示窒息程度与血糖改变种类、恢复正常时间、预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新生儿窒息血糖动态检测是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钠络酮佐治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近两年 46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按时间段分为两组。 2 0 0 2年的 2 1例为钠络酮治疗组 ,2 0 0 1年的 2 5例为对照组。两组除按相同窒息复苏程序与常规对症治疗外 ,治疗组生后 2 h静注钠络酮 0 .1 mg/ kg,4h后按 0 .1 mg/ kg.d,以 0 .0 4mg/ kg.h静滴 ,连续 3 d。观察患儿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变化并进行 NBNA评分。结果 两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 HIBD临床症状轻于对照组 (P <0 .0 1 ) ;1周NBN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周时NBN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钠络酮不能防止缺氧缺血 (HI)后 HIBD的发生 ,但能缓解临床症状 ,近期疗效较好 ,对远期预后的改善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钠络酮佐治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两年46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2年的21例为钠络酮治疗组,2001年的25例为对照组.两组除按相同窒息复苏程序与常规对症治疗外,治疗组生后2h静注钠络酮0.1mg/kg, 4h后按0.1mg/kg.d,以0.04mg/kg.h静滴,连续3d.观察患儿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变化并进行NBNA评分.结果两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IBD临床症状轻于对照组(P<0.01);1周NBN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NBN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钠络酮不能防止缺氧缺血(HI)后HIBD的发生,但能缓解临床症状,近期疗效较好,对远期预后的改善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