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季  蔡郑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76-1678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轴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浆细胞瘤外,脊索瘤是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1857年Virehow最先对脊索瘤病理进行描述,认为其起源于胚胎发育后遗留的脊索组织。脊索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4%0,但在骶尾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半数以上。以50岁-7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比例为2:1。脊索瘤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节段,据统计颅底占35%。骶尾部占50%,其他椎体占14%,主要是颈椎。其次是腰椎川。颅骨斜  相似文献   

2.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骨肿瘤,约占骨原发肿瘤的1%.现将我院4例脊柱骨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例1 女,25岁,住院号:128248,于1980年初骶尾部出现隐痛,时轻时重,半年后疼痛加重,摄骶尾骨片显示在骶骨末节有一圆形膨大之囊状阴影,疑为骶椎肿瘤而入院。检查:骶尾部偏右侧明显压痛,未扪及硬块,下肢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硷性磷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大宗病例分析总结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通过对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5 444例的临床病理统计分析,观察各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及部位的发病情况.结果5 444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61,年龄组中11~31岁占55.70%.病变位于下肢长管骨占53.09%.其中主要的肿瘤发病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肉瘤(43.66%)、软骨肉瘤(20.52%)、纤维肉瘤(6.02%)、恶性淋巴瘤(5.62%)、尤文氏肉瘤(5.40%)、脊索瘤(5.36%)、骨髓瘤(5.0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97%)、恶性骨巨细胞瘤(2.50%).结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多发生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30岁.病变部位较多位于下肢长管骨,其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在我国的发生数、构成比等与北美等地区有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介入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郑和森彭彦*周书平介入术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应用介入术即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手术治疗骨肿瘤5例,临床效果较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65岁。病变部位:骶尾部3例,右髂...  相似文献   

5.
2140例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在我区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计我院1963~2000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140例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性良性肿瘤583例(27.24%),骨巨细胞瘤480例(22.43%),原发恶性骨肿瘤590例(27.57%),转移瘤33l例(15.47%),瘤样病变156例(7.29%)。原发良、恶性肿瘤之比为0.99:1,男女之比为1.53:1,好发年龄为11~30岁,好发部位为股骨(30.18%),其次为胫骨(20.40%),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36.71%)、骨瘤(14.92%)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53.56%),软骨肉瘤89例(15.08%)多见。瘤样病变则以骨囊肿(66.03%)、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8.21%)多见。结论 本组结果与国内文献对比有较多相似之处,但良、恶性骨肿瘤之比有较大不同,这可能与广西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及骨巨细胞瘤另分组统计有关。  相似文献   

6.
恶性骨肿瘤侵袭骺板累及骨骺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骨疾患,好发于5~25岁儿童及青少年,主要为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恶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我们于1997~2001年收治恶性骨肿瘤26例,重点分析了骺板及骨骺受累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我室于1997年12月18日,收治骶尾部及右下肢疼痛剧烈1例的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经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使其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并顺利完成了疗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始于1997年8月下旬感到腰痛,外院X线照片示第3、4腰椎间盘突出,拟“腰椎间盘脱出症”,于1991年12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及MRI检查,示“骶尾部大片溶骨性破坏,局部有巨大肿物”,1997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骶尾部脊索瘤而收入我室进行放疗,患者入院后希望迅速缓解疼痛.2 对患者疼痛的评估2.1 评估疼痛的部位、原因、性质、程度(1~10级)和有无规律等 患者疼痛部位为骶尾部及右下肢;系肿块压迫骶尾神经所致;为剧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评估为重度疼痛;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24时和7时左右疼痛加剧.2.2 评估患者对一些能够缓解疼痛的措施的了解和应用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缓解疼痛的措施了解得很少,甚至常常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导53例支气管腺瘤,占同一时期(1961~1977)1700例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的3.1%。53例中38例(72%)为“典型”类癌,4例(8%)为“不典型”类癌、8例(15%)恶性类癌、3例(6%)园柱瘤。前二组类癌周围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无转移。后二组的每例都有周围组织瘤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转移恶性类癌8例中有5例,园柱瘤3例中有2例。女性略多于男性(28例:25例),8例恶性类癌中6例系女性。发病年龄3岁~61岁,平均为35岁,58%在30~50岁间,较原发性支气管瘤发病为早。患者可有咯血或因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反复性发热及脓粘痰而误诊。90%以  相似文献   

9.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我院收治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术后迄今13年仍健在,工作如常)。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外科治疗及其效果加以讨论: 病例报告 例1、女、67岁,住院号91797,因便秘10个月,骶尾部疼痛7个月并伴有排尿困难及尿频。于1965年9月1日入院。检查:骶部偏右肿胀隆起直径约5 cm,基底固定、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质偏硬,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10.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1例脊索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S100)、上皮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等。结果:51例脊索瘤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1(34/17),发病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5岁,脊索瘤常发生在脊柱两端及其附近部位。发生于颅内及颅底部者24例(47%),其发病年龄为4~65岁,平均年龄为37岁。发生于骶尾部者22例(43%),其发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51岁。病理大体形态以圆形或球形为主,镜下形态以液滴状或空泡化细胞呈分叶状排列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VIM、S100、EMA及CEA的阳性率分别为92%(23/25)、100%(20/20)、92%(24/26)、100%(5/5)和0(0/4)。结论:脊索瘤好发于身体脊柱两端部位;病理形态特征突出,但易误诊;CK、VIM和S100联合标记可帮助病理诊断脊索瘤。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2~1984年共收治14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同期484例骨肿瘤28%,占恶性骨肿瘤6.4%;男性10例,女性4例;20岁以下6例,平均29.6岁。发生于长管状骨有6例9处,脊柱3例7个椎体,下颌骨4例。 临床上均以急部肿块、肿胀或疼痛就诊,多伴有消瘦、乏力、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7例就诊时体温  相似文献   

12.
崔黎兰  王小林 《肿瘤》2003,23(6):485-485,489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PrimaryLeiomyosarcomaofbone)是从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的罕见恶性肿瘤。结合病理证实 2例 ,综合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 6岁。 1997年 7月感觉右骶尾部疼痛伴右下肢体麻木 ,同时发现右骶部肿块。遂来本院门诊检查 ,骶骨X线片提示 :右侧骶骨骨质膨胀性破坏。CT诊断 :右骶部软组织肿块 ,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大 ,于 1997年12月 2 0日入院。入院体检 :右侧骶髂关节至骶骨 3~ 4触及不规则肿块 ,边界不清 ,质地中等 ,无触痛 ,活动度差。1998年 1月 2日MRI诊断 :右侧骶部巨大软组织肿块伴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49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男性12例,女性37例。按Altman分类法,I型19(38.78%)例,Ⅱ型14(28.57%)例,III型11(22.45%)例,IV型5(10.2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包块、排便困难等。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及尾骨,48例经骶尾部手术,1例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2例病理恶性者术后行BEP方案辅助化疗。结果:43例患儿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3-106个月),41例随访的良性畸胎瘤患儿均未出现复发。1例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未复发。1例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4年死于肝脏及盆腔转移。结论:儿童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好,术中完整切除尾骨及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复发及恶变的关键,对于恶性畸胎瘤彻底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化疗也可达到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十分罕见,多以个案报道为主[1-5],我们收治的这例患者其病变部位为骶尾部,尚未见报道.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3年前发现骶尾部皮下包块,伴有疼痛,外院诊断皮下囊肿,行手术摘除术后出院.2年前骶尾部再次发现皮下包块,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摘除,术后病检示良性神经末梢瘤,术后未予特殊治疗.2月前骶尾部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再次入当地医院行骶尾部MRI发现骶尾部包块,直径约2 cm,见图1.于2011年12月22日行皮下包块扩大切除,在瘤床区域扩大3 cm切除.  相似文献   

15.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罕见恶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脊索,发生在脊柱轴线上神经与躯干骨交界处附近。本病约50%发生于骶尾部,35%在蝶骨底区,15%在椎体~2。多采用手术切除。本瘤生长缓慢、病程长,多有局部疼性压迫症状。Cummings(1983)等报告自1958年以来收治的25例脊索瘤病人中,年龄在23—77岁之间,中数年龄53岁。肿瘤位于颅底者10例,皆有颅神经受累,有的继发肿块阻塞鼻咽。其中位于蝶枕骨9例,颞岩骨1例。自出现症状到诊断为期1月到4年,中数12月。位于骶尾部12例皆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及肿块,伴有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位于腰椎者2例,颈椎者1例。  相似文献   

16.
马乃绪  刘宏矗 《癌症》1992,11(5):402-403
小儿性腺外生殖细胞瘤较为少见,但其生物学行为与性腺内者不同,为引起重视,现将我们诊治的62例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57~1988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小儿(14岁以下)性腺外生殖细胞瘤62例,均经病理确诊,病史完整,其中45例获得随访结果。本组良性29例,恶性33例,均发生在身体的中线或附近区域,各类肿瘤具体部位见(表1)。男性29例(良性13例,恶性16例),女性33例(良性14例,恶性19例),各类肿瘤年龄分布见(表2)。发生在骶尾部的肿瘤良恶性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我科1995年7月~1998年8月姑息放射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晚期直肠癌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岁。腺癌28例、粘液腺癌5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20例,术后复发间隔时间均超过半年。无手术切除指征患者13例,其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32例,大便带血11例,会阴部结节、溃疡7例。CT检查主要表现为盆腔不规则软组织影,部分和膀胱、前列腺或骶尾骨前粘连。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60Coγ或6MVX线照射。常规全盆腔野照射,剂量为40Gy/(10~15…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烧伤患者,患者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5岁~50岁.治疗前病程2月~3月.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长期卧床,造成局部或多部位压疮.其发生在骶尾部9例,足跟部1例,坐骨结节部2例,髌关节1例,多发部1例.  相似文献   

19.
101例骶部肿瘤病理及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骶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骶部肿瘤的特殊临床特点。为提高骶部肿瘤的初次诊断率、降低骶部肿瘤的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101例骶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47.7岁(16~71岁)。女性43例,男性58例。其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占61例(60.4%)。结果大部分骶部肿瘤最初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伴或不伴假性/真性根性放射痛,随之发生腰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或)性功能障碍表现则可贯穿在病程始终。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是主要的骶部肿瘤病理类型;骶部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不同病理类型的骶部肿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差别,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大宗病例分析总结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通过对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5444例的临床病理统计分析,观察各种原友性恶性骨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及部位的发病情况。结果:5444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6:1,年龄组中11~31岁占55.70%.病变位于下肢长管骨占53.09%。其中主要的肿瘤发病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肉瘤(43.66%)、软骨肉瘤(20.52%)、纤维肉瘤(6.02%)、恶性淋巴瘤(5.62%)、尤文氏肉瘤(5.40%)、脊索瘤(5.36%)、骨髓瘤(5.0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97%)、恶性骨巨细胞瘤(2.50%)。结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多发生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30岁。病变部位较多位于下肢长管骨,其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在我国的发生数、构成比等与北美等地区有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