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第一跖骨双截骨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2例(87足)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患者资料,男9例(14足),女53例(73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48.6°,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19.8°,DMAA平均为22.1°。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依据术前测量值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HVA、IMA、DMAA的变化,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62例(8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6个月, HVA 14.6°±1.2°, IMA 7.9°±0.7°,DMAA 7.7°±0.9°,矫形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僵硬2例,皮神经损伤2例,转移性跖痛1例,无一例发生畸形明显复发、骨不愈合及跖骨坏死。术后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8.4±9.1)分达到术后1年的(91.8±1.8)分;49足为优,31足为良,7足为可,优良率为92.0%(80/87)。结论 第一跖骨双截骨术可有效矫正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畸形,患者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并发症少,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2.
测量第一,二跖骨长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量了104个正常足和15个外翻足正位X线片的第一、二跖骨长度。正常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9.4mm,女性平均55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0.8mm,女性平均63.6mm。第二跖骨与第一跖骨长度差,男性平均9.1mm,女性平均8.4mm。差值在5mm以下者,男性为21%,女性为2%。外翻足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7.5mm,女性平均54.8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6.5mm,女性平均61.7mm。第二跖骨与第一跖骨长度差在5mm以下者占33%。无论是正常足还是外翻足,无一例第一跖骨长于第二跖骨。本文提示:纠正外翻时,尽量不要使第一跖骨短缩,对第二与第一跖骨长度差值大于5mm以上者,尽量避免在第一跖骨干截骨。同时提出,在第一跖楔关节处截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Reverdin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998年实施 Reverdin手术治疗外翻患者 17例 31足。术前于负重位行 X线检查,测量外翻角平均为 30°,第一跖骨间角平均 10.9°,近端关节固定角平均 19°。按常规治疗外翻的手术方法行趾跖外侧挛缩组织松解,显露跖骨头并切除内侧骨赘;同时按术前 X线片上划出的截骨线,测量楔形基底宽度,对跖骨头楔形内翻进行截骨,充分纠正近端关节固定角。结果 随访 1~ 8年,平均 4年 5个月, 17例 31足,优 10例 19足、良 6例 11足、差 1例 1足,优良率 96.8%。术后无一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负重位 X线片复查示,近端关节固定角平均为 1.95°,平均改善 17°;外翻角平均 14.3°,平均改善 15°;第一跖骨间角平均 5.8°,平均改善 5°。结论 术前测量近端关节固定角是正确选择外翻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常足与踇外翻足的足横弓三维形态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例外翻足进行CT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观测正常足横弓的冠状面形态和外翻足的足横弓的畸形表现。结果发现:74.86%的正常实验对象第一跖骨短于第二跖骨;外翻足的籽骨不随内翻的第一跖骨内移,相对处于稳定的位置;正常人组足横弓指数H=0.209±0.051,第一跖骨旋前角度P=8.75°±14.6°;第一跖骨籽骨滑车系统功能丧失是外翻足足横弓塌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形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32例,共51足。结果本组共32例(51足)患者。术后28例患者获随访3~25个月,3例(3足)因皮神经损伤导致拇趾麻木;2例(3足)出现足底疼痛;1例(1足)术后外观不满意;1例(1足)第一跖趾关节发生坏死导致截肢。其余患者术后患足外形改善较明显,拇囊红肿消失,行走时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 V形截骨术对轻、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40°)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矫正外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自1990年以来作者采用Chevron手术治疗12例18足。经1~7年随访,结果:优15足(83%),良2足(11%),差1足(6%),优良率94%。畸形矫正:趾外翻角术前35°~40°,术后5°~9°;第一跖骨间角术前15°~20°,术后5°~10°;跖骨远侧关节角术前均>15°,术后均<15°;前足宽度术前60~70mm,术后55~65mm。无跖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骨不连等并发症。表明该手术有手术简单,截骨端嵌插稳定,畸形矫正满意,并发症少和行走时间早,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VA)31°~45°,平均38.8°,跖间角(IMA)12°~16.5°,平均14.4°,术前主要症状均为(足母)外翻畸形,(足母)囊炎,穿鞋疼痛,行走困难,但均无骨关节炎。2 治疗方法2.1 截骨方法选择 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长者25足,行跖骨颈斜行截骨嵌插术。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短或相仿者17足,行路骨基底楔型截骨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Mu外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足母)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足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至2005年,采用Austin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患者89例169足。按常规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松解拇趾跖外侧挛缩组织,显露跖骨头并切除内侧骨赘,跖骨内侧面“V”型截骨,截骨远端外移。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5年,优83例159足,良5例9足,可1例1足。术后无一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用截骨矫形术共治疗蹲外翻患者28例(31足),男2例,女26例,患者年龄65—83岁,平均72.6岁。术前患者拇外翻角度平均55.36°±4.8°,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7.8°±4.3°,根据畸形程度及类型选用不同的截骨,同时行拇收肌腱松解挛缩及切除跖骨头内侧骨赘及滑囊炎,结合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术后蹲外翻角度平均9.8°±4.6°,术后评价,优25足,良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畸形复发、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6例(24足)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软组织松解、近节趾骨Akin截骨、第一跖骨基底内侧开放截骨后将Akin截骨楔形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第一、二跖间角由术前16°~20°矫正至术后8°~11°(平均矫正7.6°),足拇外翻角由术前37°~43°矫正至术后9°~15°(平均矫正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18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为95.8%.结论 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Reverdin手术联合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治疗(足母)外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外翻效果较满意的术式。方法 :作者对外翻的传统术式进行了思考 ,运用Reverdin手术联合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治疗外翻。自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 ,13例患者 ,2 1足接受此种手术治疗。术中常规松解软组织及切除内侧骨赘后 ,以Reverdin术式对跖骨头内翻截骨校正近端关节固定角 ,第一跖骨近端外翻截骨校正跖骨内翻畸形。结果 :随访 6个月~ 3年半 ,优 9例 16足 ,良 3例 4足 ,差 1例 1足 ,优良 95 .2 % ,无跖骨头坏死和截骨处不愈合。术前外翻角平均 3 5° ,术后为 11° ,第一跖骨间角术前平均 19° ,术后为 5 .8° ,近端关节固定角术前平均18° ,术后为 2°。结论 :外翻矫形应根据畸形情况及其病理改变选择手术方式。本手术方式矫形满意 ,但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术治疗母外翻后出现跖骨短缩、抬高及远端旋转的解决方案.方法 30例正常足,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第一跖骨的长度及矢状面截骨角.计算在不同截骨条件下跖骨的抬高、短缩及旋前的理论值.根据该理论值,设计Ludloff截骨术的手术方案治疗??外翻.18例23足??外翻患者,如第一跖骨头内旋<3°,行单纯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为3°~6°,需行有冠状面截骨角的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6°,行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其中8足同时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以矫正跖骨远端关节角.采用??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及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AOF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正常足第一跖骨的长度为4.60~6.90cm,平均(6.09±0.43)cm;矢状面截骨角为20.7°~31.3°,平均25.58°±2.73°.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18足(78%),80~89分3足(13%),70~79分足2例(9%),评分平均增加36分(术前56分,术后92分);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5足(22%),80~89分7足(30%),70~79分11足(48%),评分平均增加21分(术前59分,术后80分).结论 根据??外翻患者第一跖骨头不同的内旋角度,选取有冠状面截骨角或有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的Ludloff截骨术,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术矫治严重Mu外翻畸形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术纠正第一序列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颈内侧骨突切除和第一跖骨颈外移截骨术,矫治严重Mu外翻畸形,使第一序列成一直线排列。结果:平均随访5年以上,从畸形纠正、疼痛、负重功能、X线片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价疗效。90%病人无痛、负重功能好、足形美观、畸形无复发。结论:研究Mu外翻畸形时,必须重视足第一序列解剖异常,以正确选择术式。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纠正严重Mu外翻畸形远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在重度拇外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7年6月所行拇外翻病例2123例(3865足);其中女性2082例,男性41例;年龄22~84岁,平均56.39岁。重度拇外翻病人207例(253足),其中124例(163足)采用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83例(90足)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病人1916例(3612足),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联合手术组术后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HVA)(2.80±1.11)°,第1、2跖骨间角(5.68±1.62)°,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联合手术组与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重度拇外翻组术后HV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疗效评定:联合手术组优84.67%,良14.52%,差0.81%。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重度拇外翻组中,优79.52%,良19.82%,差1.20%。仅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轻、中度拇外翻组中,优82.83%;良17.07%,差0.10%。结论对于重度拇外翻病例,采用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联合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对HVA的改善要优于仅采用单一手术,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病人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Austi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自2000年至2005年,采用Austin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患者89例169足.按常规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松解拇趾跖外侧挛缩组织,显露跖骨头并切除内侧骨赘,跖骨内侧面"V"型截骨,截骨远端外移.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5年,优83例159足,良5例9足,可1例1足.术后无一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拇外翻32例(40足),其中男3例3足,女29例37足;年龄22~80岁,平均57.57岁;病程2~32年,平均14年;轻度9足,中度31足。术前患者合并拇囊炎,伴有第1跖趾关节周围疼痛并存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片,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VA、IMA分别由(32.08±5.59)°、(11.63±2.24)°减小至术后12个月的(10.31±4.36)°、(5.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6.75±6.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80±3.99 (P0.05)。结论: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拇外翻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患者31例(42足),其中男3例,女28例;年龄18~76(50.1±4.9)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术矫正跨外翻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对蹲外翻足畸形行局部小切口,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在跖趾关节囊内完成跖骨头楔形截骨、跖骨头横向外侧移位和内侧关节囊收紧,矫正跨外翻畸形。结果每足手术时间25~30min,术中出血量5~10ml。249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跨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优215足(86.3%),良29足(11.7%),差5足(2.0%),优良率98.0%,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跨外翻畸形可行,创伤小,术后的外形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