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治疗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6 MU WN-α隔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完成时及之后24周的ALT、HBeAg、HBV DNA、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结果 疗程完成后24周,治疗组36人有效,有效率72%,高于对照组(X2=5.43,P<0.05),对照组26人有效,有效率50%;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治疗前后均下降明显(t=2.365,P<0.05).结论 6 MU IFN-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好,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IFN有显著阻断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胸腺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弥补拉米夫定治疗中免疫调节功能不足的缺点,二者联合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们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门诊病人,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4例,病人符合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病情反复发作,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异常1年以上(ALT>80U)。慢乙肝的病程在10年以上。2.方法:54例病人分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干扰素治疗有剂量依赖性,这一现象是否也存在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此,作者对42例患者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为HBsAg和抗-HBe阳性1年以上,ALT>正常上限两倍,且病理检查证实有活动性肝炎者,无其它原因所致肝病及干扰素禁忌症,共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4.
阳晋  赵连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52-2553
[目的]报道4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年内出现HBsAg阴转.[方法]对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序贯疗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其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指标.[结果]4例患者均于治疗1年内出现血清HBV DNA阴转、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和HBsAg阴转,且有一例出现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经随访3~9月,上述检测结果均保持稳定.[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有的患者可望获得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和HBsAg阴转,甚至抗-HBs阳转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已证实α-干扰素(IFN-α)可致约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完全抑制以及HBe血清转化、HBeAg消失及抗-HBe出现。也有人报道IFN治疗肝硬变有效。于HBe血清转化前通常可见与淋巴细胞引起肝细胞溶解加重有关的血清转氨酶中度升高。本文报道1例用IFN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致死性恶化。患者男性,62岁,因慢性乙型肝炎而用IFN-α治疗,患者无任何肝硬变并发症。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性升高,凝血酶原时间15.5S,胆红质8μmol/L。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均阳性,抗-HIV、抗-HCV及抗δ因子均阴性。肝活检为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变,免疫化学检测证实约20%的肝细胞核中有HBcAg。用IFN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和阿德福韦单药治疗组.在治疗基线和治疗第24、48和96周检测患者生化、HBVDNA载量和乙肝两对半定量,比较2组间96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96周,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85.3%)优于单药治疗组(70.6%),联合治疗组HBVDN阴转率(93.9%)优于单药治疗组(72.4%),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46.3%)优于单药治疗组(23.2%)(P<0.05).结论 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行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施加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率、血清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α(IFN-α)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5例HBeAg阳性CHB患者,检测IFN-α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的ALT、HBV-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分析年龄、性别、ALT基线水平、HBV-DNA基线水平对IFN-α疗效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段组间IFN-α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基线水平>120 U/L(<400 U/L),HBV-DNA基线水平<107拷贝/ml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ALT基线水平、HBV-DNA基线水平、年龄可以作为预测IFN-α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34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慢性乙肝慢性化程度的加重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占全部慢性乙肝病例的56.8%;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发病次数、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峰值均比HBeAg阳性慢性乙肝高;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硬化肝癌的检出率高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组。[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易向慢性化、重症化发展,也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11.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2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同时检测HBV-DNA、ALT、AST及γ-GT.结果:225例HBeAg阴性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133例(59.11%),HBV-DNA阳性124例(55.11%),二者高度一致(Kappa=0.75,P<0.05);前S1抗原阳性组42例ALT升高(35.90%),48例AST升高(41.03%),51例γ一GT升高(43.59%);前S1抗原阴性组7例ALT升高(6.48%),9例AST升高(8.33%),13例γ-GT升高(1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作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同时检测前S1抗原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及评估其传染性.前Sl抗原与AIJrr、AST及γ-GT相关,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的一项指标,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e抗原(HBeAg)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239例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和180例无临床症状且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HBV-DNA载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eA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HBeAg水平的关系。结果 239例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阳性162例,阳性率为67.78%;按照血清HBeAg阳性定量检测结果将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分为4组,HBV-DNA载量Ⅳ组Ⅲ组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3,P0.05);180例HBV携带者血清HBeAg阳性113例,阳性率为62.78;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载量对数值为6.89±1.24,高于血清HBeAg阴性患者4.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7,P=0.009);按照血清HBeAg阳性定量检测结果将HBV携带者分为4组,HBV-DNA载量Ⅳ组Ⅲ组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6,P0.05)。结论随着血清HBeAg水平的升高,HBVDNA载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定量测定血清HBeAg水平可评估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48周的HBeAg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48周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转换率,维持血清ALT水平,缩短疗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4例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2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恩替卡韦配合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可以改善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提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乙肝病毒复制和慢性乙肝患者治疗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定量、乙肝五项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前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均为阳性(阴性率均为0%),HBV DNA含量平均(8.36±1.75)copies/ml;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sAg转阴率分别为(55.88%、70.59%)、HBeAg转阴率分别为(50.0%、61.76%)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61.76%、73.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各指标转阴率逐渐增加。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V-DNA含量分别为(5.39±1.59)、(3.23±1.48)copies/ml,逐渐降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并且可以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满意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38)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B组(n=30)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年。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B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9、141。结论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α-2b成本—效果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微粒法检测基线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HBsAg和HBeAg变化情况,分析其动态变化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比较预测疗效的价值,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48周有8例患者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24周HBeAg<9.25COI(OR=45.000,P<0.01,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4.74%),24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97.1%(OR=71.400,P<0.01,阳性预测值为58.33%,阴性预测值为98.08%)是48周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HBsAg、HBeAg变化对48周完全应答有预测价值,其中血清HBeAg的下降更有益于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使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维持明显疗效的最长疗程。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38例,C基因型51例,测定两种基因型患者中使用干扰素-α6、12、18、24个月(分别为6、12、18、24个月组)疗程的血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状况,比较两种基因型患者中使用干扰素-α不同疗程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及两种基因型患者之间以上指标的总体差异。结果(1)B、C基因型乙型肝炎患者18个月疗程组的血HBV-DNA、ALT水平均明显低于6、12个月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6、12个月组。(2)疗程24个月组与18个月组相比,两种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24个月组血ALT水平仍明显低于18个月组,HBeAg血清转换率仍明显高于18个月组;C基因型患者血ALT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率在24个月组与18个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B基因型患者总体HBV-DNA水平、ALT水平均明显低于C基因型患者,总体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结论(1)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个月疗程时干扰素-α的抑制病毒复制、抗肝脏炎症及免疫调节效应均较6、12个月疗程时疗效继续明显增加。(2)干扰素-α对B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总体优于C基因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G及TBIL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BV-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