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2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28.8%,高危因素发生率高的前7位依次是:轻度贫血、流产≥2次、体重>70 kg、胎位不正、年龄≥35岁、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 加强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专项管理,及时追踪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做好高危妊娠产妇管理和服务,便于更好的指导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治疗。方法查阅并分析我科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86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主要有人流史大于等于2次、贫血、不良孕产史、大于等于35岁、胎位异常、子宫畸形、急慢性肝炎、胎盘异常高血压等。结论应加强孕前,孕中、孕后各种检查及有效保健,对高危妊娠产妇建立档案及时追踪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或消除高危因素,为提高母婴安全和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湛丽 《当代医学》2014,(20):75-76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为医院提高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州市荔湾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与同期2000例正常妊娠产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研究,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包括不良孕产史、胎盘和羊水因素、胎位异常、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在围生儿死亡率、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分娩率等方面,高危妊娠产妇分别为0.95%、6.00%和1.00%;而正常妊娠产妇分别为0.45%、3.10%和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孕前健康教育、妊娠期加强对高危妊娠因素的控制,以及做好孕妇及胎儿的监护等工作,能够有效确保孕产妇及围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分析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对孕妇及胎儿的孕期进行监护和保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120例高危妊娠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高危因素的原因有年龄<18岁或>35岁、有异常孕产史、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异常、疤痕子宫、骨盆异常、肝病等.结论妊娠期间做好孕妇及胎儿的监护,加强对高危产妇的专项管理,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处理,对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追踪服务和专项管理,提高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全县孕产妇病死率、围产儿病死率和病残儿出生率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广西孕产妇保健规范>中的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对2008~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即利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软件管理>检查的孕妇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49%,排在前6位的高危因素是轻度贫血,胎位不正,年龄≥35岁,人工流产≥2次,难产史,乙肝携带.高危因素主要集中在孕妇本人基本情况方面,而内科合并症则较少.经规范追踪服务及管理,高危妊娠不良结局并不高.结论 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规范高危妊娠管理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江川县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3+1模式)1112例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因素前10位依次为胎位异常、不良孕产史、疤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先兆早产、年龄〈18岁或≥35岁、胎膜早破、妊娠≥42w、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从而控制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孕早中期胎盘生长因子(PLGF)对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选取在本院产检且妊娠12~15周PLGF水平异常产妇169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内在本院产检PLGF水平正常的相同孕周产妇117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妊娠高危因素(体重指数≥24、年龄≥35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显著增高,且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期早产等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孕早、中期PLGF水平异常对高危妊娠妇女不良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城区高危妊娠因素变化趋势,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而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按广东省肇庆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从中筛查出高危妊娠670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本院高危妊娠发生率平均为38.53%,并且高危妊娠发生率和重度高危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5位高危单因素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疤痕子宫、早产和年龄≤18岁或≥35岁。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工作,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最根本的干预措施,也是确保母婴安全,减少不良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引起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辖区内3 139名孕妇中筛查出的1 040例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13%.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是巨大儿、刮宫手术史≥2次、羊水过多/过少、胎位不正、孕周≤37周.结论 应注重提高初次建卡质量,及时筛选高危因素,规范化管理高危妊娠,避免或减少高危因素叠加发生的可能性,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的特点,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43例住院高危妊娠产妇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3例高危妊娠产妇的顺利渡过了危险期,安全分娩,无1例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住院期间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  相似文献   

13.
多发脑动脉瘤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脑动脉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2例多发脑动脉瘤病例和164例单发脑动脉瘤对照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5个变量达到了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性别(女性)、高血压、吸烟、月经状况、脑血管病家族史,其OR(95%CI)分别为3.7(1.5~9.7)、2.7(1.2~6.0)、0.3(0.08~0.96)、2.4(1.1~6.0)、3.5(1.2~9.7)。多因素分析性别、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进入最后的模型,其OR(95%CI)分别为3.5(1.7~8.9)、3.0(1.1~5.2)、3.2(1.4~8.6)。结论:女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为发生多发脑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婴幼儿血管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33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37例未患此病的婴幼儿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母亲进行调查。阐述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婴幼儿血管瘤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计算研究因素与血管瘤联系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本研究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与先前研究报道的临床特征基本相同。血管瘤的显著性危险因素包括婴儿出生时体重过低(OR=1.895,95% CI:1.028~3.495,P=0.041),母亲从事体力劳动(OR=1.790,95% CI:1.016~3.153,P=0.044),母亲多胎妊娠(OR=1.6369,5%CI:1.053~2.541,P=0.029),母亲孕期使用药物(OR=2.0869,5% CI:1.497~2.907,P<0.001),及血管瘤的阳性家族史(OR=5.048,95% CI:2.412~10.563,P<0.001)。结论详细了解发生婴幼儿血管瘤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率中量表(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栓塞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脑血栓者,腔隙性梗死者最低。吸烟(OR:1.228;95% CI:1.013~1.637;P=0.039),血脂异常(OR:1.264;95% CI:1.081~1.478;P=0.003),糖尿病(OR:1.371;95 %CI:1.075~1.747;P=0.011)与脑血栓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心房纤颤(OR:3.131;95% CI:1.206~8.128;P=0.019)和风湿性心脏病(OR:5.601;95% CI:1.561~20.091;P=0.008)与脑栓塞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年龄(1.011;95% CI,1.003~1.02))和饮酒(OR:1.428;95% CI:1.063~1.919;P=0.01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良结局相关联。结论脑栓塞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在3种脑梗死亚型中,与短期不良结局相关联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建立预测胰腺手术术后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发生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胰腺疾病行胰腺部分切除手术的54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胰瘘分组,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胰瘘发生的关系,建立预测胰瘘发生风险的列线图。  结果 年龄、性别、肿瘤良恶性、手术时长、吻合方式、术后第1天引流淀粉酶OR值分别为3.878,3.277,12.822,7.900,0.034,0.346(P<0.05),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胰瘘发病的风险因素建立的该病风险预测列线图,C指数为0.758。 结论 胰瘘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模型符合度较高,简单易行,可以用于个体化评估患者发生胰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广西29 503人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IGR)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广西2003-2005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行简易糖耐量试验(OGTr)的5岁以上29503例居民资料,根据WH0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IGT),I-IFG与I-IGT合并组(IFG/IGT)及糖尿病组(DM)。IGR则包含I-IFG、I-IGT及IFG/IGT。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探讨影响I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GR总的粗患病率为15.81%,用200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化患病率为10.56%;IGR各亚组的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I-IFG2.53%(2.08%)、I-IGT11.08%(7.14%)及IFG/IGT2.20%(1.34%);IFG、IGT、IFG/IGT占IGR的比例分别为15.97%、70.09%及13.94%。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代)、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B细胞功能(HOMA—B)明显较低。与DM组比较,I-IFG和I-IGT组SBP、DBP、BMI、WC、TG、TC、HOMA-IR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HDL、HOMA—B降低程度较DM轻。IFG/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SBP、WC、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P〈0.01)。结论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类型为I-IGT。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IFG/IGT组较I-IFG和I-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接近DM组。高龄、高血压、WC、TG、UA、HOMA-IR、糖尿病家族史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早产儿BPD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4周,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BPD 52例(观察组),未患BPD 116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患儿BPD的发生率,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情况的关系,对各种BPD发病因素,如肺部反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产前感染、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分别为55.88%、39.13%、19.51%和14.89%,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2?0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38.46%、20.41%和1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PD的发生与患儿产前感染、出生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和肺部反复感染均有关(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发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部反复感染情况及产前感染情况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颅内出血无关(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避免患儿肺部感染是减少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奕龙  庞渊 《右江医学》2012,40(1):14-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n=70)和非糖尿病组(n=78),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等对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多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其疗效及病情预后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在治疗中应尽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另外控制高血压、降低血黏度、纠正高脂血症等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3月~2004年2月心内科住院患者资料,其中125例(年龄50~86岁,平均65岁)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相关的血液生化检验。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主动脉瓣膜病变分为对照组(n=55)和病变组(n=70),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并对退行性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各种有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变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和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病变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变与主动脉硬化、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清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硬化是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提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