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54-2156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创伤骨折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及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给予创伤骨折且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皮下血肿,出现皮下淤斑18例.[结论]加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的护理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龙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7):1740-1741
[目的]观察腹壁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法后局部出血情况。[方法]选取肺栓塞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3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日首次注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法,各注射266例次,比较两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注射法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壁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法后局部出血情况.[方法]选取肺栓塞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3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日首次注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法,各注射266例次,比较两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注射法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高龄(均≥75岁)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物理预防组50例、B组——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C组——物理预防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三组对比研究。结果物理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为24%;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8%;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结论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孙艳华 《家庭护士》2009,7(18):1610-16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减少注射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循证护理,将60例病人的120次注射按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次,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实验组60例次,排气时留0.1 mL空气,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部皮肤垂直进针.[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注射法出现的疼痛、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玲  张广明 《护理研究》2008,22(3):619-6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比较合适的按压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病人3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病人均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左侧采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棉签方向垂直于进针方向),右侧采用棉签方向平行于进针方向的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均为2min,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以及出血面积。[结果]两种按压方法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采用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方法,按压2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02-4203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接收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9例,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地尔预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D、EM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FMD低于对照组,EM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创伤骨科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8月住院病人60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两者病人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病人发生皮肤淤斑、硬结、淤血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轻度淤血4例,中度淤血7例,重度淤血2例;观察组轻度淤血2例,中度淤血1例,重度淤血无。[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中,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皮肤淤斑、硬结、血肿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建英  梁涛 《护理研究》2006,20(2):327-328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方法。进一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将每例病人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11.
林琳  黄超  王蔚然 《护理研究》2006,20(9):2310-2311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CI)术后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采用不同压迫方法的效果。[方法]122例PCI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每例病人均交替采用提捏止血法和常规压迫止血法,观察24h后注射局部皮下淤斑的直径,比较两种不同压迫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122例病人共接受皮下注射732次,采用提捏止血法组出现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压迫止血法(P〈0.01)。[结论]PCI术后病人采用提捏止血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止血效果优于常规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患儿过敏性紫癜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步操对预防骨折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50例骨折术后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四步操锻炼,比较锻炼前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250例病人通过适时、规范、系统的四步操指导及有效护理后,无一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对骨折术后病人进行四步操锻炼,能有效预防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黄秀杰 《全科护理》2012,(31):2936-2937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均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用7d,共注射1 176例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程度和局部淤斑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程度和局部淤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减轻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注射部位疼痛、降低皮下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陆建英  梁涛 《护理研究》2006,20(4):327-328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方法,进一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将每例病人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改进组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与护理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80例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注射时间及等待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面积及疼痛的影响,以找出有效的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68例,每例病人分别接受4种不同推注时间的皮下注射。方法 A:注射时间持续10s;方法 B:注射时间持续10s,等待时间10s;方法 C:注射时间持续15s,等待时间5s;方法 D:注射时间持续5s,等待时间15s。观察4种注射方法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及疼痛评分。[结果]4种方法皮下出血率分别为54.41%,16.18%,32.35%,23.53%,方法 A高于后3种;4种方法疼痛评分分别为(1.78±0.92)分、(1.09±0.84)分、(1.17±0.88)分、(1.51±0.85)分。[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过程中应采用注射时间为10s,等待时间大于5s以上的方法可以降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广泛术后患者45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术后第2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共7~14 d,同时联合运动训练等护理干预;对照组22例,术后第2d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共7~14 d。比较2组治疗后双侧下肢的周径,并行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流速度及有无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4d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F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术后第7d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4d其余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护理干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保障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方法]选取住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治疗的病人420例,按病人住院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观察组成立流程管理小组,查找文献,确定皮下注射最优流程,按照已确定的流程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按注射部位又分成1/2处和1/3处注射组,然后对每一组病人注射后按压与否再进行分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观察两组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处和1/3处注射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按压组与不按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再造,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林琳  黄超  王蔚然 《护理研究》2006,20(25):2310-2311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CI)术后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采用不同压迫方法的效果。[方法]122例PCI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每例病人均交替采用提捏止血法和常规压迫止血法,观察24h后注射局部皮下淤斑的直径,比较两种不同压迫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122例病人共接受皮下注射732次,采用提捏止血法组出现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压迫止血法(P<0.01)。[结论]PCI术后病人采用提捏止血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止血效果优于常规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