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对剖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n=15)与全麻组(GA,n=15),测定入室(T1)点基础值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插管后5min(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1h(T4)及拔管后即刻(T5)等时间点NE、E值。结果两组病人组间及各时点(除基础值T1)NE、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2、T3、T4、T5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T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A)与单纯全麻(GA)均能抑制剖胸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两组比较GEA组应激反应明显小于GA组。  相似文献   

2.
王淑伟 《现代医学》2014,(8):902-90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手术娩出新生儿的影响,寻求不适于椎管麻醉产妇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6.5±6.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38.4±7.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椎管麻醉均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会对新生儿的安全产生影响,可用于不适用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相似文献   

3.
4.
雷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06-250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60 min和拔管时肾上腺素、皮质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60 min、切皮时、拔管时的内皮素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够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在术中的应激反应进行有效调节,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两种麻醉方法对开胸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全麻及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开胸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GE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切皮后30、60、120min及拔管后即刻测外周血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两组术中血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均增高,切皮后2h达高峰,GEA组低于GA组(P〈0.05)。肾上腺素水平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MAP、HR于切皮后30min及60min GA组显著升高,拔管时达高峰。同期GEA组波动不明显。结论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开胸肺手术应激反应,且全麻药用量减少,病人苏醒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Ⅰ组)和硬膜外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Ⅱ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min、置入喉罩后5min、CO2气腹后5min和30min的MAP、HR、RPP及SpO2,以及两组病人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和麻醉清醒时间。结果:Ⅰ组芬太尼用量(7.23±5.32)μg/kg高于Ⅱ组(5.12±4.83)μg/kg(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CO2气腹后5min和30min HR、MAP和RPP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CO2气腹后5min和30min HR、MAP和RP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功能稳定,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在手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结果:A组PT、APTT、TT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B组TT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而PT、APTT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比术前明显延长(P〈0.05);A组和B组的FIB均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明显升高,但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相比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B、C组皮质醇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手术60 min 至术后3 d,皮质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组无明显变化;3组E、NE均于手术结束前、术后1 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1),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3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IL-6、IL-8在手术60 min、手术结束前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而A、B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3 d,C组于术后1 d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每组25例.于麻醉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后10 min监测患者的HR、SBP、DBP、R、SPO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硬膜外组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全麻组影响甚微.结论 全身麻醉用于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性麻醉及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全身性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中异氟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吞咽反射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3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寻找较适度的一种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30—60岁拟施子宫全切(次全切)、ASAI-Ⅱ级的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四个组:A组选硬膜外阻滞,B组选腰硬联合阻滞,C组选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D组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各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切开腹膜时、切除子宫时、术毕五个时间点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生长素,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B、D三组的肾素活性于麻醉后各时点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肾素活性、血糖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升高(P〈0.05),胰岛素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降低(P〈0.05),皮质醇、生长素切除子宫时增高(P〈0.05)。A、B、D三组的血压、心率于麻醉后各时点显著降低,而C组的血压、心率基本维持在麻醉前水平。结论四种麻醉方法均能抑制子宫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尤以腰硬联合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为著,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虽能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手术导致的。肾素活性、皮质醇、血糖升高和胰岛素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对40例需拔除双侧下颌智齿病人分别施行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和Akinosi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传统法成功率为92.5%,Akinosi法为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颊神经麻醉不全传统法为0,而Akinosi法为15%;回抽血阳性传统法为10%,Akinosi法为0。结论 Akinosi法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法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80 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水平。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CD3+、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不同时间的IL-2 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IL-2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IL-2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其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保永 《中原医刊》2013,(23):74-7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吾4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将1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出生后1、5minApgar评分、麻醉前及麻醉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麻醉用药量也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对产妇、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 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 、CD4 、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 、CD4 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 、术后120hCD3 、CD4 、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麻(GA)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择期行LC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实验组患者采用GEA麻醉;在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5个时间节点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Glu、Co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BP、DBP和MA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EA与GA相比,对老年患者LC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更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在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能。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29例直接行全麻诱导;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4ml,确定效果后,行麻醉诱导,2组诱导均选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比较2组丙泊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总量及手术时间,停止给予丙泊酚到患者清醒拔管的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清醒时切口是否疼痛。结果: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清醒时切口均无疼痛。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药品价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静脉麻醉剂芬太尼、丙泊酚及肌松剂维库溴胺的用量,并且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易于管理,术后苏醒拔管迅速,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90例,ASA分级 为I或II级,年龄为2.0~6.0 (4.0±1.3)岁,体质量11.50~2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 外阻滞组(I组)、全身麻醉组(II组)和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II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醚吸入,使脑电双频指数值维持45~60。I组行硬膜外穿刺麻醉;II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III组 置入喉罩并行硬膜外穿刺阻滞。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I组及II组 相比,III组患儿血压、心率更平稳,术后躁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两组低(均P<0.05)。结论: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 阻滞用于尿道下裂的患儿麻醉效果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行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