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本实验利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通过观察和比较30 d卧床期间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失重后心脏功能变化的对抗效果.为制定我国载人航天时航天员失重对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5名男性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3组,每组5人对照组仅-6°HDT卧床30 d,不进行任何处理,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在30 d卧床期间分别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实验期间测量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左室射血时间在卧床第22、26天较21、床前显著降低(P<0.05),射血分数在第26天显著性降低(P<0.05),每搏量、心输出量在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下肢肌力训练组左室射血时间在21、床期间较21、床前均显著降低(P<0.05),每搏量除第5、7天外均显著降低(P<0.05),心输出量在第l、30天显著降低(P<0.05).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在21、床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搏量、心输出量在卧床第1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30 d头低位21、床可引起心脏收缩泵血功能下降,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血管功能,其中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的对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著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著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著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21 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1 d-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每组5人,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2次、每次30 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练;分别于卧床前和卧床后21 d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和双膝等速肌力的测试. 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双膝相对峰力矩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的明显增加;训练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明显改变. 结论 21 d-6°头低位卧床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卧床后动态姿态平衡及其动态运动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用药组(8人),进行4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实验。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服用红景天(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卧床前、中、后动态测量小腿围径;并采用MRI技术,测试和分析卧床前、后大腿和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和肌肉体积的变化。结果1)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小腿围径进行性下降,在卧床30和45 d均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P0.05);2)卧床45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小腿比目鱼肌下降幅度最大。用药组肌肉最大横截面积的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作用(P0.05);3)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群肌肉体积在卧床45 d均显著下降(P0.01),以比目鱼肌体积下降最为明显,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且比目鱼肌对抗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中药红景天可部分对抗模拟长期失重效应诱导的下肢肌萎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15 d模拟失重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核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效果.方法 22名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下体负压组(ERGO+LLBNP,n=7).对照组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LBNP组在第6,8,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结果 30 d卧床实验后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康人在30 d头低位外床实验结束后,视觉诱发电位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30 d,记录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当日及第2天、第3天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的P1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前后均无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志愿者分为接受头低位卧床实验的卧床组和不参加卧床的对照组,采用数字Stroop任务测试两组志愿者在卧床实验前5天、卧床第5天、卧床第10天以及卧床后第5天的抑制能力,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和Beek抑郁量表同步记录各测试时间点志愿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结果 卧床第...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30 d头低位卧床期间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下肢肌肉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失重后下肢肌肉萎缩的对抗效果。方法:15名男性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实验期间测量小腿周径、小腿截面积、腓肠肌肌电平均振幅的变化。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小腿周径随卧床时间延长显著减小(P<0.01);下肢肌力训练组在卧床第18~30天以及起床后的小腿周径显著减小(P<0.01);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在卧床第22~30天及起床后显著减小(P<0.01)。与卧床前相比,卧床第30天和起床后1周时3组的小腿截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肌电振幅在第1和22天显著降低(P<0.05),下肢肌力训练组的肌电振幅在卧床第7、22、26和30天显著降低(P<0.05),自行车功量计组在卧床第7、10、22和30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30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严重的肌肉萎缩。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对防止模拟失重所致肌肉萎缩,促进肌肉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脑EEG的影响。方法记录 1 2名 1 8~ 2 2岁健康男性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 1 6导EEG ,进行功谱分析。结果卧床期间 ,EEG峰值频率逐渐慢化 (第 6天 ,P <0 .0 5) ,α段活动增强 (α1 :P <0 .0 0 1 ;α2 :第 3、6天 ,P<0 .0 5;第 4天 ,P <0 .0 0 1 ) ,第 4天最显著 ,α1 /α2 上升 (第 6天 ,C3、C4:P <0 .0 2 ;F4、P4、T3、T4、T5:P <0 .0 5) ;θ活动增强 (P <0 .0 0 1 ) ,额区第 3天最显著 ,枕顶区第 4天最显著 ,同时θ/α明显上升 (第 6天 ,P3、O1 :P <0 .0 5) ;此外 ,β1 活动也显著增强 (P <0 .0 0 1 ) ,第 3天最明显。卧床结束后 3dEEG峰值频率已恢复至实验前水平 ,其余指标尚在恢复中。结论头低位卧床导致人脑EEG频谱结构及活动强度明显改变 ,对脑功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60 d-6°头低位卧床(HDBR)实验模拟航天飞行环境的失重效应、隔离、限制等应激源,研究人体在长期模拟航天飞行环境下的情绪变化规律以及对抗失重影响的不同生理防护措施对受试者情绪的影响。方法21名男性受试者按照生理防护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卧床组、阻抗振动组和中药防护组,每组7人。在卧床前第7天、卧床中每周以及卧床后第7天和后3个月,对3组受试者重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进行12次心理测验;并在特定的日期采集晨起静脉血样,检测血中皮质醇等与情绪相关的激素含量。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线图描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POMS中疲劳分量表以及皮质醇含量在不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MS中的抑郁、精力和自我分量表,以及SAS得分做峰值和谷值的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阻抗振动组在POMS紧张分量表分值高于其它两组;线图可以看出卧床期间负性情绪波动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皮质醇波动趋势与情绪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在60 d-6°头低位卧床模拟的航天飞行环境中,受试者负性情绪变化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变化的时间点与当前航天飞行中情绪变化的4阶段模型假设基本一致;皮质醇波动和情绪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在卧床期间,阻抗振动组的POMS紧张分量表得分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2.
对22名参加15 d头低位卧床的女性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卧床期间的护理观察,通过分析头低位卧床期间志愿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了以通便、排尿和心理疏导为主的护理手段,提出了重点以维持人体代谢功能处于稳态的卧床实验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卧床第 4天 (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 36.5 0± 0 .0 3℃ ,卧床第 7天 (BR7d)时降至 36.38± 0 .0 4℃ ;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 (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 ,卧床第 7天时ΔTsk为 0 .38± 0 .14℃ ;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 (Tforehead)有升高趋势 ;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 :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 (d)均对Tre、Tsk、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结果提示 :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 ,对卧床时人的热调节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5 d-6°头低位卧床(HDBR)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 15名女性青年志愿者经历15 d-6°HDBR,于卧床前1天及卧床后第l天分别接受70°被动立位测试,记录测试全程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结果 经过15 d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制自评问卷(BD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等对22名19~24岁女性志愿者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的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症状出现率进行考察.结果 BAl分数表现出明显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21天头低位-6°卧床对胃电图参数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模拟失重因素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头低位-6°卧床条件下,观察被试者胃电图参数的变化。15名男性青年自愿被试者平躺于-6°床上,卧床21d。用便携式胃电图机测定进餐前后的胃电图,并分析功率谱。结果表明,头低位-6°卧床初期,被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和食欲差的感觉;卧床后体重显著降低(P<0.01)。在卧床8d以后胃电图胃动过缓(<2.4cpm)的百分数明显增加,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数餐前与餐后有显著差异(P<0.05);胃动过缓节律的动力学系数显著降低,随卧床时间延长,胃电胃动过缓节律增多,这提示21d模拟失重因素明显地影响胃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30d-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和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测试7名受试者卧床前和卧床第7,16,30天的胃电、胃肠激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卧床前比,卧床第7,16天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3个测试日胃电总主功率均明显下降(P0.05);卧床后胃肠激素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6°卧床可引起胃肠道功能明显下降,提示模拟失重可能影响人体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肌肉体积的影响及下体负压联合自行车功量计的对抗效果.方法 2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随机分为卧床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结合下体负压锻炼组(ERG0+LBNP,n=7).卧床前后采用MRT技术检测股四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头低住卧床条件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实验前、实验第2天及第5天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100波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结论 头低位卧床条件下可导致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提示失重对于正常人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人下肢脂肪体积的影响,验证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在测量人下肢脂肪容积中的可行性.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30 d,使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Dixon)技术采集卧床前后的下肢横断面解剖图像,测量卧床前后下肢脂肪体积.结果 与卧床前相比,卧床后所有志愿者下肢总脂肪体积及大腿段脂肪体积显著增加(P<0.001);小腿段脂肪体积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MRI水脂分离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卧床前后下肢脂肪体积的变化;-6°头低位卧床30 d后下肢脂肪体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