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体系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成败是学生能否掌握中医理论、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的关键。由于中医学基础教材内容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现代知识联系不多,初入校新生的古代哲学思想、古代汉语基本知识较少,致使在学习本课程时易产生中医基本概念难记忆、基本理论难理解、基本技能难应用的认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医学产生的文化渊源,认为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中医学产生的物质文化基础,封建宗法专制制度是中医学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医学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作者并探讨了中医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观察方法、逻辑方法)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挖掘中国医学史课程中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它在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思想培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中医药起源、形成和发展规律及中医学的本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中医学,了解其长处与不足,树立为医学献身的思想,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塑造高尚品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述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形成与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产和了深刻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儒学、古代科技发展,文学艺术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中医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教好中医基础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中医基础学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内容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现代知识联系得不多。尤其是新生生活阅历浅,古代的哲学思想、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较少,致使在学习本课程中产生了中医的基本概念难记忆、基本理论难理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体系之一。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远非其他思想文化派别所能比拟。儒家文化在培养中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哪些是必须继承的优良部分 ,哪些是制约中医发展或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维模式 ,都需要深入研讨。本文拟从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出发 ,探析儒家文化对培养中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因此具有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但从医学本质来说 ,其属性仍为自然科学。因此 ,中医学应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文献表现、知识构成等诸多方面论证认为,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和色彩。与其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毋宁说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医学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以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古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医院校学生学好中医、学精中医的必备桥梁。中医学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将是中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有些学生由于认识不足,对这门课不重视、无兴趣,认为“不实用”、“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同学思想上还比较重视这门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讲授,  相似文献   

9.
1 中医理论的突破和发展需要中医文化研究 众所周知,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思维方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如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套用而来,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换言之,中医的理论、概念和范畴均是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体现与反映,不了解其本源,则难以准确地把握其实质;不辨析其流变,则难免误解中医为“玄虚”,甚或为“伪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中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中医学的基石.但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却面临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教学思想的改变,具体内容包括:①以"整体观念"思想,主导教学全过程;②临床医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③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医理论相结合;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来学习中医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能够推动整个<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中医语言的特点实际上就表征着中医学术的特质。长久以来,对中医语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语的准确翻译等规范性的研究,以及古籍校勘、训诂等语义分析为方向的较形式化的实证研究领域。对中医语言本身,尤其是以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医语言的内在特质的实证性研究却并不充分。然而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中医理论的一种表述载体,我们对中医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是对中医本身科学性的一个新的注解;同时,通过对中医语言的研究,进而阐释中医的模糊理论,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医以及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代医史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综述评价了近代中医史发展历程。认为近代是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中医沿着自《内经》以来建立的理论体系继续前进并取得一定成就。如提出中西汇通及中医科学化的口号,组织学会,出版刊物,创办学校,进行抗争,这是近代中医史有别于古代中医史的地方,为近百年来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AS组织病理发展过程,充分结合中医学意象思维模式,综合大量现代研究成果,提出AS"痈疽"病机假说,及分期病机特点与防治原则,为AS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cal system used in 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based on its formation and contributions.Two new personal points are proposed as follows:Six Zang(六脏) theory and deemphasization of the five-element theory.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herb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中医专业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将温病学、金匮要略、伤寒论三门课程确定为一门新的二级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鉴此 ,本文就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学科既具有基础理论属性 ,又具有临床学科属性 ,并据此进一步提出 ,培养中医合格临床基础学科人才应具有理论教学、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三大技能 ,即应培养具备精通经典理论、掌握辨证体系、熟知治则治法、谙熟方证运用、精研经典方药、熟悉临床技能、具备科研能力等素质。而在培养人才方面 ,则应采取导师指导、临床伺诊、参与科研等方法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因素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理病理状况 ,进而对以人体为作用对象的医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探讨气候类型与中医学理论的关系 ,气候变迁与我国寒温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兴衰的联系以及岭南医学的地域性特色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中医学理论基础在形成中由于受到了气候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②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是导致中医史上寒温学派兴起和发展兴衰的重要原因 ;③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 ,岭南医学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异性 ,表现了中医学的良好适应性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之间的中医药交流由来已久,从2000年开始在多所政府医院中开设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并在2009年正式承认中国5所中医药大学学位,为中医规范化奠定基础。南方大学是一所建校30年,包括8大学部的综合院校,为提高当地中医教育水平,培养中医人才,与2009年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本科教育。该课程依据中国中医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结合两校合作的特点,设定五年制的课程,为合作培养中医人才,提高中医教育,扩展中医教育模式作出积极地开拓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高剑虹 《中国病案》2012,13(4):72-73
在西医高等院校开展中医教学,能使学生们在熟悉中医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的同时,也了解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由生物医学为主导的西医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中医以取象比类为代表的朴素的思维模式。要把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将深奥的理论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中医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心理治疗学的渊源开始,论述了当代中医心理治疗学发展,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提出了展望.指出中国传统医学与新医学模式本质上同构,中国古代的传统心理学理论,以现代医学心理原理去评价仍富科学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患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