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在肯尼亚的脊髓灰质炎普查中发现,5~14岁年龄组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达3.5~9.3/1000儿童。本文选择肯尼亚农村两个相邻地区1982~1983年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及增效灭活疫苗(IPV)在激发儿童体液及肠道免疫力的效力方面进行比较。在一个地区给100名儿童服3剂OPV,另  相似文献   

2.
如果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使用方案能增加并维持接种率近100%,那么它是预防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首选疫苗。这意味着除了那些有自己的儿科医生的人以外还把社会中生活条件差的人作为对象。原因是增效IPV是安全的,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与较低而又确实存在的麻痹危险有关,尤其是在首剂免疫后。抗体浓度的检测表明IPV提供的免疫力与OPV至少相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热带地区或作为加强剂量时则比用OPV好。以瑞典和荷兰的经验为例,IPV降低活病毒复制并且产生群体免疫力。无论是OPV还是IPV诱生的免疫力与记忆细胞有关,而且这种免疫力是持久的,这通过对加强剂量产生的快速的二次免疫应答表现出来。IPV也能与其他疫苗成份混合使用,以提供抗多种儿童期感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在免疫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之前先免疫2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可降低OPV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危险性。本文旨在通过三种不同的OPV-IPV序贯免疫程序以及OPV、IPV单独免疫来比较诱导粘膜免疫力及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将510名刚出生的婴儿随机分为5组,除两组单独免疫IPV或OPV外,另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免疫接种对乳汁和唾液中分泌性IgA(SIgA)抗体水平的影响。用三价IPV(瑞典产品和荷兰产品两种)或三价OPV对87名无疫苗接种史和无脊髓灰  相似文献   

5.
自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问世并广泛使用以来,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发病率急剧下降。在美国,每年报道的麻痹性脊灰不到10例,且均为疫苗相关病例。相反,在不发达国家,由野毒株所致的麻痹性疾病仍成问题,部分原因是服用OPV后,血清阳转率低下。最近,增效IPV(EIPV)的使用促进了联合疫苗接种程序的发展,该程序可降低疫苗相关麻痹性脊灰的发生率,并保持良好的粘膜保护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使用两剂EIPV后,再服用两剂OPV,能提供极好的抗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的全身和局部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近来已提倡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联合免疫。联合免疫对群体免疫力及对服苗接触者危险性的影响取决于IPV对嗣后服用OPV后粪便排毒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比较IPV和OPV联合免疫与OPV单独免疫后在抗体滴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的一次对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重新评价中,IPV的优点(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受关注,但IPV价格比OPV贵。为了降低成本,作者采用皮内接种小剂量IPV的方法。一项早期研究发现,给已免疫过的成人和儿童皮内接种小剂量IPV可诱导显著的加强抗体应答。本文作者报道对初次皮内接种IPV的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受试者为1685名婴儿,随机分为3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组:出生、6、10、14周龄时各服用一次OPV;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联合免疫组:出生时用OPV,6、10、14周龄时合用IPV和OPV;IPV组:出生时间安慰剂,6、10、14周龄时用IPV.每剂三价OPV含1、2和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量分别为:10~6、10~5和10~(5.5)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每剂IPV1、2和3型病毒含量分别为:40、8、32D抗原单位.收集14和24周龄的指血和静脉血1ml,以测定中和抗体滴度,收集脐带血样以测定母体抗体水平.血样一式三份,用改良的微量中和试验测定抗各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滴度.24周龄时用10~6TCID_(50).剂量的Ⅰ型单价OPV进行攻击,接种后粪便样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作Sabin株特异性探针检查.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里约热内卢市低收入人群中155名2月龄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其中80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75名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程序为: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同时也接种DTP,分别于2、4和6月龄接种3次,并在接种前及6月龄和最终9月龄接种麻疹疫苗时采集血标本。免疫使用的三价OPV和IPV均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提供,每剂OPV含Ⅰ型病毒为100万TCD_(50)、Ⅱ型为10万TCD_(50)和Ⅲ型为30万TCD_(50)。每剂IPV含Ⅰ、Ⅱ和Ⅲ型病毒40-8-32D抗原单位。用微量中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
尽管美国已消除了流行性脊髓灰质炎,但是最近有一些关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OPV)与新的增效灭活疫苗相比较的问题。尽管在发达国家绝大部份野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消灭,然而,仍有少量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病例。本文综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回顾医学研究所1988年所作的关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OPV联合免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 OPV) ,尤其是 3型病毒疫苗 ,在婴儿中的免疫原性低于发达国家。在阿曼 ,作者把 1 0 2 5名 9月龄婴儿随机分组 ,分别接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 IPV)、美国生产的三价OPV、欧洲生产的三价 OPV或单价 3型OPV的补种 ;这些婴儿曾接受过 5剂 OPV。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 7和 30天采血。  结果表明 ,IPV组的 1、2、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中位滴度在第 7天已达最高水平 ,表明二次免疫应答已出现 ,至 30天仍处于最高水平 (≥ 1∶ 1 44 8)。单价 3型 OPV组的各型抗体滴度都下降。而两个三价 O…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影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稳定性的若干因素,包括病毒的血清型、稳定剂、pH值、疫苗分装容器以及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各有其缺点,促使人们考虑使用IPV-OPV序贯程序。本文阐述了序贯使用IPV和OPV的基本原理,回顾有关的历史资料,并鼓励人们对此设想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IPV)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和安全性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于 IPV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使用国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泰国2、4和6月龄婴儿中使用RRV-TV疫苗与OPV或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进行联合免疫,每次接种后,检测对轮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应答.另外,为了确保足够的免疫接种,所有婴儿在9月龄时再接种1剂OPV.研究共分3组,110人只接受OPV;110人接受RRV-TV疫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和安全性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IPV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使用国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冈比亚、阿曼及泰国进行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脊髓灰质 炎灭活疫苗(IPV)联合免疫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者在三个地区共观察了1685名婴儿,将他们随机分为3组:第1组在出生时、6、10、14周龄各接种1次OPV;第2组在出生时接种1次OPV,6、10、14周龄时各同时接种OPV和IPV;第3组在出生时接种安慰剂,6、10、14周龄时接种IPV.6、10、14周龄时,第1组还同时接种DTP,第2及第3组接种DTP-IPV联合疫苗.为了间接检测抗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粘膜保护作用,在24周龄时用10~5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单价1型OPV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18.
1955年,美国首次应用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1955~1961年共接种4亿多剂疫苗,使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数从1954年的18,308例(11.4/10万)降至1961年的988例(0.5/10万)。1961年开始使用单价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1963年又广泛使用三价OPV,美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继续降低,IPV的使用量迅速减少到目前水平,即低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总使用量的1%。目前,美国仅1家疫苗制造厂销售IPV,而且在过去的20年中,对现行产品的研究甚少。新近由制造商获得的资料证实,目前推荐的从2月龄开始接种4剂IPV的程序可在87~97%的1  相似文献   

19.
作者比较了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EP)或两者联合免疫后,婴儿鼻咽部抗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颗粒蛋白、抗完整病毒和抗胰蛋白酶处理后的病毒抗原的分泌性抗体应答.研究对象为纽约某儿童医院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的4组婴儿.第1组接种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使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和死疫苗(IPV)利弊的争论已持续多年。争论的焦点之一是 OPV 相关病例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预防接种的措施、方针,以及将来彻底控制人类脊髓灰质炎的前景。因此,了解和研究 OPV 相关病例是有意义的,本文拟就下述问题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