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琴  李敏  周进  郭鼎  任敏  魏恒 《中药材》2015,(1):45-48
目的:考察17批不同产地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为猪苓的质量标准及种植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水提醇沉法提取猪苓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结果:麦角甾醇以四川南江栽培猪苓样品含量较高,为0.07%~0.18%;四年生最高,达0.18%;云南云龙、陕西太白野生猪苓及河南西峡鸡爪苓的麦角甾醇含量最低,为0.04%~0.06%,低于中国药典标准。多糖含量范围为1.10%~2.30%,其中四川南江栽培三年生猪苓样品含量最高,为2.30%;南江栽培四年猪苓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10%。同一产地样品,不同商品规格的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差异很大:猪屎苓的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均高于鸡爪苓;栽培猪苓麦角甾醇的含量高于野生猪苓,多糖含量与野生相差不大。同一产地(四川南江)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变化。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及生长年限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猪苓药材的质量受自然环境、来源、生长年限的影响。在适宜产区种植猪苓对保证猪苓药材质量和临床药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猪苓暗培养,观测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对猪苓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猪苓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产生猪苓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1. 猪苓菌的营养需求比较简单,在只有碳源和氮源的简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麦芽汁培养基、GPY培养基和GPC培养基比较适合于猪苓菌固体培养; 3. 玉米浆、酵母膏、奶粉、硫胺素、伴生菌提取物、蜜环菌提取物、活性白土、硅藻土、高岭土等对猪苓生长都显示出促进作用; 4. 固体培养猪苓菌丝能分泌黑色素; 5. 麦芽汁培养以及以甘油、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都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6. 麦芽汁培养基和甘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丝体中含有猪苓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特征图谱评价不同产地猪苓质量的研究。方法 基于HPLC建立了一种简便、可靠、重现性好的中药猪苓特征图谱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不同来源的猪苓药材及饮片样品进行分析。在特征图谱中共确定了10个特征峰,并将其应用于猪苓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定。将HPLC特征图谱与指纹图谱相结合应用于猪苓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结果 应用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eical ionization source, APCI)-IT-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 TOF)-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法对猪苓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在特征图谱中指认了4个色谱峰,在指纹图谱中指认了4个色谱峰。对不同产地猪苓的HPLC特异性色谱图进行分析,发现10个特征峰。峰1、9经HPLC-APCI-IT-TOF-MS鉴定为6,9-环氧麦角-7,22-二烯-3β-醇和(22E,24R)-麦角-7,22-二烯-3β,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宁陕地区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点及地势、种植过程中是否翻窝、不同发育时期的猪苓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存在差异。3年生猪苓相对2年生猪苓,半乳糖、核糖和木糖等9种单糖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加;黑苓与灰苓中葡萄糖含量差异明显,黑苓葡萄糖含量均值最高可达灰苓的1.9倍;种植过程中不翻窝、选择坡地种植可能有利于猪苓中单糖成分的积累。结论:对宁陕地区不同猪苓样品单糖组成差异进行初步研究,为宁陕地区猪苓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目前对猪苓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包括对猪苓多糖、甾体类成分及其他成分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影响猪苓药材质量的有关因素,如品种、产地、栽培、采收与加工,同时比较、分析了评价猪苓质量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猪苓药材的质量影响着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通过对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的整理,为保证猪苓药材质量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邢晓科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75-1578
目的:研究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添加到猪苓的液体发酵体系中,发酵培养结束后测定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适量的未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的生物量,而添加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猪苓菌丝的生物量;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发酵液均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多糖含量,而显著降低猪苓胞外多糖含量。结论: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可在今后猪苓发酵生产时有选择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猪苓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深入探讨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方法 :以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未被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以及蜜环菌索为材料。采用硅胶G薄层层析和薄层扫描法。激发波长为 365nm ,发射波长为 550nm。结果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后形成的隔离腔环带、腔内菌丝以及纯蜜环菌索具有相同的荧光斑点。且对第 5个荧光斑点分别进行薄层扫描 ,腔内菌丝该成分相对含量为38.19% ,腔上环带菌丝为 33.62 % ,而纯猪苓菌丝为 6.99%。结论 :说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通过隔离腔供猪苓菌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8.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大鹏  和瑞欣 《河南中医》2011,31(2):185-186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泻泄,淋浊等病,现代研究表明:猪苓中所含麦角甾醇、精蛋白、多糖等成分还具有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 ,用苯酚 -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猪苓多糖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优选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 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10倍量水 ,煎煮 1.5 h,煎煮 4次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药用真菌猪苓在中国潜在适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12个省采集到猪苓40个分布数据,结合Worldclim网站上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用最大信息熵模型模拟猪苓潜在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59,表明预测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依据模拟分布值0.5~0.8标定的猪苓分布区域,排除其潜在分布区域,再结合这些区域的地理间隔性,从宏观景观上将猪苓的地理分布格局划分为3个区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4省小部分地区;云南、贵州、四川3省交界地区,西藏的东南部地区;山西大部分地区,陕西大部分地区,陕西与甘肃、宁夏交界的东南部。刀切法检测表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对猪苓的分布增益贡献最大,其次依次最干季度平均温度为及年平均温。该研究反映出了猪苓在中国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潜在分布区域,为猪苓的生境保护以及资源引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明确蜜环菌对猪苓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指导猪苓菌核的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法(HPLC)。结果 蜜环菌侵染的猪苓菌核部位和4年生菌核糖类成分含量高于其它部分。结论 蜜环菌的侵染不但促进了猪苓菌核的繁殖和生长,而且对猪苓菌核糖类成分含量的提高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5个不同产地的茯苓与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无机元素含量的地域差异性及药材中无机元素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利尿作用与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茯苓与猪苓中的无机元素进行全定量分析。应用MPP(12.6)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SPSS 17.0软件对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茯苓与猪苓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随原子序数增大呈现相似的规律性分布;主产地的茯苓与猪苓中无机元素含量高于其他产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2种药材间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大,云南、广西与贵州茯苓间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湖南与安徽茯苓间无机元素含量相近;山西、陕西与安徽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辽宁与吉林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相关性结果表明茯苓和猪苓中有55对元素具有相关性(P0.05),有121对元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常量元素Mg与Na,K显著相关,绝大部分的微量元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该方法适合茯苓、猪苓药材中多种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药材的种属亲缘关系及药材的资源品质与地域性密切相关;药材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吸收比例可能与药材的药理活性及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难治疗,复发率高.目前治疗膀胱癌常用卡介苗,但卡介苗毒副作用明显.泌尿系统常用中药猪苓功效利水渗湿,研究显示猪苓可显著抑制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猪苓多糖可有效抑制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毒副作用.本文就猪苓及猪苓多糖联合卡介苗做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茯苓中集落刺激因子诱生剂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黎红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7):401-403
 目的:研究茯苓中能增强机体自身产生集落刺激因子的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方法:未用真空柱层析方法、薄层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借,氢-氢相关谱、破-氢相关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茯苓具有集落刺激因子诱生作用的组分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四环三萜酸类成分,分别是猪苓酸C和茯苓酸。结论:具有集落刺激因子诱生作用的猪苓酸C为首次从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在伴生菌的作用下,不同栽培方法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方法 以树棒为载体,粗砂为基质,纯猪苓菌种、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和蜜环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花盆栽培方法。结果 猪苓菌种和伴生菌间隔接种于树棒鱼鳞口和晚期接蜜环菌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和生长。结论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蜜环菌是猪苓菌核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梳理猪苓本草源流,为猪苓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猪苓的记载,对猪苓的名称、产地及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用、用药禁忌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对猪苓进行较全面分析,明确了猪苓的中药基原和应用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猪苓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采收季节为春秋二季;性味归经主要为“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水渗湿功效,可治疗水肿、淋浊、泄泻、带下、脚气等证;体内无水湿者忌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猪苓功效,以利临床更好地应用.方法:总结猪苓的传统用法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猪苓具利水渗湿作用,有利尿、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抗辐射、抗诱变、和抗菌等药理作用.结论: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重视其药理研究和复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猪苓子实体培育猪苓菌丝的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诱导猪苓子实体培育猪苓菌丝的最佳环境因素,为筛选优良菌种提供依据。方法:用人工诱导的猪苓子实体,采取菌丝分离法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温度、pH值,光照、培养时间对菌丝形成的影响。结果:沙氏琼脂培养基,温度22℃,pH值5.8,黑暗培养,培养25天时菌丝生长最好。结论:人工诱导的猪苓子实体可以培育优良的猪苓菌种。  相似文献   

19.
猪苓与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分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生的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均为药食兼用真菌,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猪苓菌核经菌丝体发育而来,其生长过程与共生蜜环菌有关;受其侵染,猪苓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该文通过分析猪苓菌丝体、菌核和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发现三者均含有甾体和含氮杂环等化合物,且猪苓菌核与蜜环菌中还含有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及其菌丝体的甾体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猪苓菌核还特有长链脂肪酸、酰胺和苯酚等多种化合物,推测这些可能是因蜜环菌入侵而形成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蜜环菌自身主要产生倍半萜、二萜等物质。猪苓与蜜环菌的化合物含量、种类与其共生繁殖密切相关,目前尚需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二者产量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系统地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对pH,温度,不同光照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猪苓菌丝生长、菌丝多糖含量及是否能够诱导猪苓菌核形成进行了研究。方法 用改良的PDA培养基以平皿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环境因素作用下菌丝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用菌落直径来判断猪苓菌丝的生长速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pH及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的多糖含量。结果 初始pH为8时最适于猪苓菌丝生长;同时在这一条件下成功诱导了猪苓菌核形成;25 ℃是猪苓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不利于猪苓菌丝生长。不同pH值的改良PDA培养基培养的猪苓菌丝多糖含量以pH 8, pH 9和pH 10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pH 5组 和pH 6组;多糖含量最低的是pH 4和pH 7组。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以5 ℃组多糖含量最高, 其次是15 ℃, 10 ℃及25 ℃ 3个组多糖含量较高, 多糖含量最低的是30 ℃组。结论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人工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