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汉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汉族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67.5%、71.3%、72.4%、68.7%。其中,男性分别为68.3%、18.3%、71.5%、73.7%,女性分别为67.3%、32.5%、72.7%、66.9%。结论:贵州汉族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且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毛南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贵州毛南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71名毛南族(男性237人,女性23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9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毛南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91.3%、56.5%、24.6%、60.5%、25.1%、43.9%、31.2%、13.0%、96.8%。其中,男性分别为89.5%、57.4%、38.4%、57.0%、25.7%、43.0%、39.2%、9.7%、97.9%,女性分别为93.2%、55.6%、64.1%、24.4%、44.9%、23.1%、16.2%、95.7%。结论:贵州毛南族9个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里民人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在知情情况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关岭县610名里民人(男性300人,女性31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人类学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里民人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54.4%、53.1%、91.3%、69.8%、43.3%、11.1%、60.7%。其中,男性分别为60.7%、60.0%、93.0%、76.0%、47.3%、19.3%、54.0%,女性分别为48.4%、46.5%、89.7%、63.9%、39.4%、3.2%、67.1%。除门齿类型外,其他6项遗传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P<0.05或P<0.01)。发质与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以及指甲类型与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通贯纹之间具有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里民人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特征间遗传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裤瑶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402名白裤瑶(男性202人,女性20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遗传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白裤瑶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84.7%、74.4%、15.2%、84.3%、77.6%、25.6%、48.8%。其中,男性分别为92.1%、66.8%、15.8%、90.6%、76.2%、33.7%、43.1%,女性分别为77.5%、82.0%、14.5%、78.0%、79.0%、17.5%、55.5%。结论:白裤瑶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学习群体遗传性状出现率分布及其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530人(汉族412人、少数民族118人)8对群体遗传学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出现率,并将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性别间差异的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等使用χ2检验进行。结果贵州某地区卫校汉族学生前额发际、眼睑、唇厚、下颏类型、睫毛、耵聍、门齿类型、发质8对遗传性状显性出现率分别为33.50%、77.20%、14.10%、65.00%、61.20%、20.90%、88.30%、18.90%;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25.40%、76.30%、16.90%、62.70%、62.70%、22.00%、88.10%、25.40%。结论①贵州某地区卫校学生发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汉族学生性别间前额发际、眼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少数民族学生性别间下颏类型、耵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8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412名(男217,女195)生活在贵州的[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55岁,三代均为[亻革]家人。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2)除利眼外,其他特征的出现率男女间差异不明显;(3)扣手与利眼、扣手与利手、扣手与利足、扣手与叠臂、利手与利足、利手与叠腿、利手与起步类型、利足与叠腿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具有同侧组合特征(除扣手与利眼外),且均以右-右型组合居多;(4)与我国其他19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亻革]家人与贵州汉族最为接近,与湖南侗族、靖州苗族和凤凰苗族次之,与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和天津汉族较远。结论:[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遗传学术界公认标准和方法,调查贵州省黄平县412名(亻革)家人(其中男217名,女195名)唇厚、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鼻孔性状、鼻尖方向、鼻梁侧面观等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贵州(亻革)家人唇厚、下颏类型、鼻孔性状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群体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等8个民族群体惯用手的基因频率进行调查。结果: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的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5991、0.5398、0.5821、0.6450、0.4935、0.6795、0.7795和0.7061。结论:惯用手的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民族和性别问差异,为国人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眼部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人群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429 9、0.155 6、0.474 6、0.440 5、0.317 4、0.413 5。其中,男性分别为0.437 0、0.096 1、0.466 1、0.487 2、0.277 5、0.308 6,女性分别为0.428 2、0.178 4、0.477、0.424 7、0.332 2、0.458 7。眼色存在性别差异(P〈0.01)。眼裂开度与睫毛、眼裂方向,眼色与眼裂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眼部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不明显,且部分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亻+革]家人4对眼部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亻+革]家人眼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12名[亻+革]家人(男性217人,女性195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亻+革]家人睫毛、眼色、眼裂宽度和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621 8、0.196 5、0.680 6、0.606 3。其中,男性分别为0.660 9、0.165 8、0.674 4、0.592 6,女性分别为0.582 9、0.232 1、0.687 8、0.620 5。结论:[亻+革]家人睫毛、眼色、眼裂宽度和眼裂方向4对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贵州锦屏侗族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锦屏侗族群体遗传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锦屏侗族499人(男性222人、女性277人)6对遗传性状进行活体观察。结果:锦屏侗族人群蒙古褶、上眼皮皱褶、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发型和耳垂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2957、0.3314、0.0983、0.5641、0.4212、0.0106。其中男性分别为0.2831、0.2171、0.1403、0.5352、0.4388、0.0091,女性分别为0.3029、0.4160、0.0721、0.5841、0.04109、0.0116。结论:这些遗传学特征对探讨锦屏侗族起源、分化、演进,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汉族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的右型出现率分别为60.1%、82.7%、90.2%、74.4%、64.8%、71.2%、57.46%;除利眼和起步类型外其他5种特征间出现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起步类型与利眼和叠臂关系不明显,其他特征间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右—右组合特征类型出现比例最高。结论:贵州汉族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以右型为主,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多具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