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BPH患病现状.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年龄≥50岁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IPSS、腹部B超测垦前列腺体积和剩余尿量、测定Q_(max).结果 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644名男性,平均年龄64.5(50~93)岁.IPSS(9.9±8.2)分,前列腺体积平均(30.8±19.4)ml,Q_(max),平均(14.7±7.5)ml/s,三者与年龄有相关性.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患病率50.8%(835/1644),69.7%(1146/1644)的被调查者前列腺总体积>20 ml,Q_(max)<15ml/s占53.8%(883/1642).以IPSS>7分、前列腺体积>20 ml、Q_(max)<15ml/s为界,本组BPH患病率为26.8%(441/1644). 结论 北京地区≥50岁男性下尿路症状、前列腺体积与年龄正相关,Q_(max)与年龄负相关,本组BPH患病率为26.8%,较以往增加.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发现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肥胖与BPH的流行病学相关性以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级分期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随着对此种疾病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深入研究及对疾病自然病史认识的增加,我们总结出了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新模式。一、BPH症状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是1 993年被国际前列腺咨询委员会推荐为评估BPH患者症状的方法。但IPSS与BPH梗阻之间的相关性差,不能单独用于对BPH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分析。由BPH引起的梗阻比症状本身更重要,这是因为梗阻可对膀胱、肾脏造成潜在威胁。虽然用简单无创的尿流率方法可估计梗阻程度,但诊断准确性只有75 %~88% ,不能鉴别逼尿肌功能失调是造成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日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免疫异常可能在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其关系综述如厂。1细胞免疫异常几乎在所有的良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都观察到大鼻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前列腺上皮周围基质中,少数浸润在L皮细胞间。通过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微观解剖研究’“,淋巴细胞为基质结节的恒有成分。与结节周围基质相比,前者以成熟型结节如纤维型结节、肌纤维型结节、下滑肌型结节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增加显著,不成熟期结节中淋巴细胞数减少。在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中,只有少数的炎性细…  相似文献   

7.
血清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资料。年龄(68.3±6.3)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1±7.4,生活质量评分(QoL)4.5±0.8,尿流率(7.3±3.3)ml/s,前列腺体积(69.8±36.8)ml,剩余尿(81.9±105.8)ml,血清PSA值<4 ng/ml者247例(44.0%),4~10 ng/ml者223例(39.8%)、>10 ng/ml者91例(16.2%)。结果血清PSA水平与患者年龄、IPSS、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0.03、0.06、0.04、0.09,P>0.05),而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F=93.45,P<0.05)及尿潴留发生率(x~2=59.1,P<0.01)间有统计学意义。BPH组织标本中以腺体增生为主(x~2=16.14,P<0.01)或伴有梗死病灶(x~2=36.06,P<0.01)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50%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腺体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BPH是血清PS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梗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和下尿路症状是一组既独立又相关的因素 ,良性前列腺梗阻 (BPO)则反映上述 3因素的交错和重合 ,也是临床治疗的直接目标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增生合并BPO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着重讨论了尿流动力学、前列腺组织学、前列腺及其尿道形态学等改变与BPO关系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当前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良性疾病之一,传统认为雄激素和年龄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药物是2型5-α还原酶抑制剂(5α-reductase inhibitors,5-ARIs),但是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逐渐出现药物抵抗,机制不明.大量研究表明,其他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缩宫...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高值PSA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高值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的来源。 方法 对 2 7例术前PSA值 8.1~ 75 .1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Ⅲ°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 >5 0ml,无前列腺癌 (PCa)迹象的排尿困难患者 ,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及术后PSA追踪检测方法 ,分析术后PSA值变化的原因以及术前高值PSA的来源。 结果  2 7例切除腺体 4 0~ 1 85g ,平均 82 .7g。病理检查 2例发现PCa灶 ,2 5例未发现PCa灶。术后 1个月内 1例有PCa灶者PSA上升 ,2 6例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 2 4例获随访 1 7~ 5 7个月 ,PSA 0 .0 8~ 2 .39ng/ml,平均 1 .1 6ng/ml。 结论 大体积BPH患者的高值PSA多源于前列腺移行区增生腺体 ,而非源于外周区  相似文献   

11.
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定量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平滑肌占间质成分的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质中平滑肌成分的含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密切相关,但与年龄和前列腺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纤维连接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对20例正常前列腺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形态学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FN主要分布于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基底膜,呈线网状或弥漫状分布。间质中FN的相对含量与年龄无明显相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间质中FN的相对含量(0.110±0.022)明显多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质中的FN相对含量(0.086±0.027,P<0.01),而且FN的含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间质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提示FN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应用经腹超声测量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程度与BPH 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2002 年至2009 年所有因下尿路症状就诊我院门诊的BPH 患者行经腹超声通过中线矢状面测量IPP,将IPP 分为3 级,并记录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对其中行等待观察及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如出现IPSS 评分增加大于4 分,最大尿流率进行性下降(大于2%/年),发生急性尿潴留,反复血尿,复发性尿路感染,超声发现双侧肾积水,最终行手术治疗中的一项或多项,认为发生临床进展.以IPP玉级为对照组,应用多元比数比(odds ratio)分析IPP域级、芋级与临床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537 名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29 个月,191 名患者被确认为临床进展.以IPP玉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IPP域级的多元比数比为7.4、芋级为15.1.结论 高级别的IPP 患者更易发生临床进展,经腹超声测量IPP 长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无创性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BackgroundThe volume and thickness of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We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ge and prostate volume on anatomical featur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in this study.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prostate, central gland, peripheral zone,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prostatic urethra and bladder were re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pelvic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se patients. The model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volume,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thickness,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index,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prostate volume, peripheral zone volume, peripheral zone thickness, peripheral zone index, prostatic urethra thickness, the angle and distance of distal prostatic urethra with regard to coronal plane and sagittal plane and so on.Results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volume,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thickness and peripheral zone volume of prostate volume >80 m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se in prostate volume <80 mL group (P<0.001, 0.01, 0.01, respectively). These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P<0.001, 0.01, 0.05, respectively). Peripheral zone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of prostate volume >80 mL group than these in prostate volume <80 mL group (P<0.05). Peripheral zone index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ge (P<0.01).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index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age groups. Peripheral zone thickness and prostatic urethra thicknes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groups. The distance and angle of distal prostatic urethra prostatic urethra with regard to coronal plan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se with regard to sagittal plane (both P<0.001).ConclusionsThe rearward slope of the prostatic urethra is greater than the left or right offset during the proces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provides good supports for further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标本ANG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年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和深棕色颗粒。ANG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P〈0.01)。ANG表达随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而上调(P〈0.05);随着肿瘤组织Gleason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前列腺癌患者之间ANG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NG的表达在判断前列腺癌侵袭性、估计其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乐治疗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哈乐+非那雄胺)(n=103)和对照组(非那雄胺)(n=6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结果治疗后IPSS研究组下降了(9.8±0.6)分,对照组下降了(6.7±0.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两组Qmax[(7.2±0.4)mL/s%(4.1±0.3)mL/s]、残余尿量[(22.7±2.0)mL vs.(18. ±2.2)mL]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患者120例,按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BPH组(简称单纯组,75例)和BPH合并CP组(简称合并组,45例)。结合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及f-PSA、t-PSA、f-PSA/t-PSA检测结果,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列腺总体积(TPV)、PSA密度(PSAD),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单纯组患者,随着年龄或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及PS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上升趋势,但f-PSA/t-PSA值及PSAD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较单纯组患者的f-PSA、t-PSA及PSA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项指标做ROC工作曲线分析发现,f-PSA、t-PSA、PSAD 3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628、0.624,均介于0.5至0.7之间。结论:BPH患者常合并CP,临床中f-PSA、t-PSA升高,同时伴PSAD升高的BPH患者,应考虑合并前列腺炎的可能性大,上述3个指标作为诊断BPH伴CP的依据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9.
Madigan前列腺增生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效果,采用Madigan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5例。15例尿道完整,10例损伤尿道缝合修复;术后出血少、恢复快;随访4~25个月,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对手术优点、术中注意事项及适应证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BPH患者前列腺组织无症状性炎症的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BPH患者经TURP或开放手术获取的前列腺标本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前列腺组织内的炎细胞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计算炎细胞面积占整个切片面积的百分比。结果:40例患者前列腺组织均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炎症模式分为腺周围型(34/40)、腺型(26/40)和基质型(23/40),约近一半的患者(18/40)在同一张切片上可以同时见到明显的二种甚至三种炎症类型改变。炎细胞面积在前列腺细菌培养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术前留置导尿管者和未留置导尿管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PH患者前列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是非常常见的组织学改变,这种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与BPH关系密切,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