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194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CRI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置管资料,分析CRI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全身)、抗菌药物封管、柠檬酸钠封管对CRI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94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现CRI,发生率24.74%;糖尿病、年龄>75岁、ALB<35g/L、Hb<90g/L、重复置管及长期置管与CRI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柠檬酸钠封管及抗菌药物封管能降低CR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防性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对CRI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6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感染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6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0例(11.11%),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与导管感染相关,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操作经验、插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年龄有关。结论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以降低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进行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传统体位标定下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时间、感染类型及病原菌种类。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损伤率分别为(31.3±10.9)s、(15.2±4.9)d及90.5%、4.3%,对照组分别为(67.5±20.1)s、(67.5±20.1)d及24.0%、2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为导管细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5.8%,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1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CRI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体表定位,能减少置管时间,增加留置时间,减小创伤并提高置管成功率,因此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对行深静脉置管的6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探讨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病例为92例,感染率为13.7%;其中男性47例,占51.1%;女性45例,占48.9%,感染病例中男性与女性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病例的年龄、置管次数、换药频次和置管留置时间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病例的性别、体重指数和置管部位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的年龄、置管次数、换药频次和置管留置时间是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值得医务工作者重视,加强工作者的操作能力和无菌操作培训以及加强适宜的护理,可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急诊ICU给予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49例为研究对象,深静脉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186例,>21d患者共163例;163例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中,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导管头暴露组86例,深静脉导管(24 h)灭菌纱布保护组77例,每天更换灭菌纱布;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186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暴露组97例,灭菌纱布保护组89例;两组导管暴露组共183例,两组纱布保护组166例;检查导管穿刺口、管周皮肤、拔管时血培养以及拔管时管头情况.结果 置管时间>21 d患者的感染率为9.20%,明显高于置管时间<21 d的患者3.22%;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比例为17.8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导管暴露组的感染率为9.83%,明显高于灭菌纱布保护组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时间长、置管位置以及是否处理导管等均是发生深静脉置管区导管感染的相关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行股静脉置管患者37例及颈静脉置管患者43例,于置管后1、3、7、14 d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口位置进行细菌培养;进行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污染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 深静脉置管患者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3、7天相关性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4天无明显相关性;股静脉置管和颈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1%、14.0%;颈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周皮肤、体外段导管细菌感染是诱发导管感染的重要原因,穿刺口感染可作为评价导管感染情况的关键指标;颈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选取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1种因素进行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80%,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与导管感染相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PICC知识未掌握,OR值分别为4.56、3.13、2.78、2.23.结论 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RI组与无CRI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激素、基础疾病、操作人员经验、插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RI发生率为11.76%,单因素检验8个变量与CR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高龄。结论 PICC合并CRI的发生率较高,通过提高穿刺技巧和成功率、应用高营养、化疗药物需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冲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CRI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普外科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置管部位,设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A组;股静脉置管患者为B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3、7、10 d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A组患者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为0、0、4.76%、2.38%,B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2.38%、16.67%、7.14%、0;第3d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位置有关,在实践中要规范相关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钟燕萍  揭晓 《现代医院》2010,10(10):90-91
目的探讨对ICU中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其导管尖、导管远段进行细菌学培养的区别。方法分析ICU颈内静脉置管22例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 13例(59%)患者的培养结果为阴性;9例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中,7例发生了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2例为局部感染。结论导管尖的培养对于血行感染更敏感,而导管近段的培养对局部感染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并发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97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置管感染者58例,感染率为19.5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深静脉留置位置、换药频率、留置导管时间是引起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留置导管时间是引起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真菌感染的分布与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医院留置CVC的200例肿瘤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CVC相关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5.0%,其中26例单纯CVC感染(CVC-RI),4例合并真菌血症,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皱褶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3.3%、16.7%、13.3%、10.0%及6.7%;CVC感染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及手术与否无相关性,不同部位置入CVC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相关感染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拔出CVC后感染自愈,4例真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后,3例痊愈、1例合并肺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肿瘤患者CVC相关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时拔除CVC,可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严格无菌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及导管、敷料的选择与更换、导管接头与输入装置的护理和防止血栓形成,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总置管天数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7.67/千导管日、2009年的5.69/千导管日,下降至2010年的2.28/千导管日(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频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干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7例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将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分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3.5±11.7)、(53.2±18.3)岁,股静脉置管19、25例,颈内静脉置管11、28例,外周静脉置管7、157例,置管次数(2.2±1.2)、(1.3±1.0)次,置管留置时间(33.4±2.7)、(21.4±3.1)d,人均激素使用(4.5±2.6)、(2.3±1.7)例次,单间病房使用4、49例,责任护士年资>5年7、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采用股静脉置管、置管留置时间长、置管次数多、激素频繁使用、病房环境差、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是深静脉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在对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管理,降低深静脉置管术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术后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讨论感染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 9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0例,感染率22.22%,共检出病原菌20株,革兰阴性菌6株占30.00%,革兰阳性菌13株占65.00%,真菌1株占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腔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10d、有合并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分析,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31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例。结果 31例置管感染患者置管时间最短7 d,最长58 d,平均置管时间23.38 d;感染发生>7 d者29例,占93.55%,其中>2周的22例,占70.97%;20例感染前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占64.52%;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相关,危重、老年患者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人群。结论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长期留置导管患者需加强导管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