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发作性心悸、胸闷时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方法对261例发作性心悸、胸闷患者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结果动态心电图显示261例中140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53.6%,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60岁以上组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主,其次是快速房颤、短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以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发生率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5,P<0.001). 结论老年人发作性心悸、胸闷时多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以多发多源室性早搏伴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多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以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多见.老年人发生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蔚  刘丽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9):910-910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频发或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特别是年龄比较轻而又无其他临床症状者,其临床如何处理,又如何预防其发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经常争论和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临床及心电图的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针对原因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方法 选择22例有瓣膜置换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原因.结果 术后8例为结性心律,4例为房颤心律,1例发生室速.经治疗后19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4%.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总结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改进后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姜红 《健康促进》2006,(2):15-15
早搏,是过早搏动的简称,亦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问隔时问基本相等,如果在均匀的心脏跳动中,忽然有心脏搏动提前发生了,便称为早搏。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紊乱。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早搏的频率增多,不仅中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也不少。有人对早搏很害怕,发现偶发性早搏,就以为患了心脏病,担心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杨杰孚,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在心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心脏起搏、心脏电生理及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人》2009,(11):9-9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患心房纤颤(即房颤)的风险比其他女性高26%.从而进一步确认两种疾病问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每年5月21日至27日为国际心脏节律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脉搏,你我同行,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同时呼吁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尽可能在医生的指导及规范化治疗下工作和生活。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心律失常呢?健康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  相似文献   

8.
王玉林   《健康文摘》2007,(7):21-21
心脏在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在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俗称为“早搏”。期前收缩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期前收缩三种,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为多见。频繁期前收缩多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病人。  相似文献   

9.
陈茂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64-164,16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治疗原则、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应当以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氧血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为治疗原则,其中抗感染尤为重要。经治疗后23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心衰程度加重,1例突发脑动脉栓塞,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心房纤颤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必须积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病情进行控制,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一)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概述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是房室交界区提前发出的异位激动。  相似文献   

11.
国产和进口封堵器的应用,促进了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在国内的推广,治疗病例数迅速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VSD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以不同类型传导阻滞多见。我院收治的1例室间隔膜部缺损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经皮VSD封堵术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房室传导阻滞更具危险性,应引起高度警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房颤,全称是心房颤动,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正常情况下,有节律的心脏跳动是60~100次/分钟。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参数变化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南安市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24 h内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24 h心电活动,采用心电散点图技术测量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检测两组患者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T波-末间期(Tp-Te)、经心率校正的波峰-末间期(Tp-Tec)、波峰-末间期离散度(Tp-Ted),比较两组的上述心电图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心电图参数变化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崔忠太 《中国校医》2007,21(2):225-22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17例高校教师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g,tid,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95.73%患者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HR、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黏度高切、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指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79.65%。总有效率为97.87%。结论稳心颗粒在治疗高校教师功能性室性期前缩疗效显著,并有降低血黏稠度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81例,随机分成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54例,西医对照组27例,治疗28d为1个疗程,观察室性期前收缩,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81.48%,中医证候有效率85.1%,心电图有效率72.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和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16.
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3年内死亡率分析。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8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均在Ⅱ~Ⅳ级),比较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对心功能分级和心律失常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44例心力衰竭患者为期3年并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65.7%和88.0%。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p=0.003)。心功能分级和心律失常程度之间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具有相关性(rs=0.315,p=0.017),心功能分级越高,心律失常程度越严重。3年随访结果显示,各组生存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越差,生存率越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越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其生存率越差。  相似文献   

17.
异搏定为钙离子拮抗剂,广泛用于心血管病,可用于抗心律失常及抗心绞痛.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对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疗效也很好;也可用于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跳的节律或节奏不正常。心律失常很多见,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的心律失常虽无大碍,但可能让人担心不安,影响心情、影响生活。有的心律失常"很厉害",能在转眼间夺人生命,但发病前却无任何先兆。"心律失常真让人惶惑!"有位患者说。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以指导临床。方法观察记录1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0h内5个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心功能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血清钾<3.5mmol/L与>4.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与<6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与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多的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l/l、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心功能Ⅳ级、心胸比>0.8。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排列熵和R峰检测相结合方法,定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方法首先检测出心电信号,利用检测出的R峰作为辅助,近似地划分每个心律节拍;然后利用移动窗口对心电信号进行排列熵计算,从排列熵的变化可以精确地反映出心电信号的规则性的变化;最后综合RR间期和排列熵的变化检测室性心律失常的节拍。结果利用MIT-BIH心律失常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检测,正确率达到97%。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检测出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