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1年6月1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0例患者Hp感染744例,感染率为58.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为43.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3.8%、慢性胃炎为48.4%、十二指肠溃疡为94.7%、胃溃疡为72.1%、复合性溃疡为100.0%、消化性溃疡为86.1%、胃癌Hp为60.7%,其中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最高,慢性胃炎最低.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应注意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炎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对胃炎患者Hp相关知识掌握效果,为Hp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就诊的5 500例胃炎患者进行Hp感染因素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 650例Hp感染胃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Hp相关知识进行调查,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48.2%,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常喝生水(OR=2.680,95% CI=1.434 ~ 5.008)和吸烟(OR =2.363,95% CI=1.416 ~ 3.945)是导致胃炎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之后,Hp感染者对Hp相关问题的知晓率为94.3%,较健康教育前的(19.8%)有所提高(x2=30 016.5,P=0.000).结论 经常喝生水和吸烟是胃炎患者Hp感染的不良生活习惯,对Hp感染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Hp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疣状胃炎患者及9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嗜银染色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的21.11%(19/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比较,疣状胃炎患者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疣状胃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血清炎症因子、胃泌素、胃炎不同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2例,将其中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agA蛋白及胃泌素水平,分析Hp感染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以及肠化程度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的情况;分析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活动性以及肠化程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p感染率为71.88%,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3,P=0.001)。胃窦胃体萎缩患者的Hp感染率为90.00%,高于单纯胃窦萎缩患者的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1,P=0.043)。慢性胃炎炎症程度、活动性以及肠化程度分级越高,Hp的感染率也升高。Hp感染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A蛋白(+)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为(64.75±8.52)pg/ml,高于CagA蛋白(-)患者的(52.49±7.3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8,P<0.001)。胃炎非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水平(50.38±4.21)pg/ml,低于胃炎Hp感染CagA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3,P<0.001)。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活动性和肠化程度相关;CagA蛋白(+)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胃泌素水平参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发生和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Hp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2年1-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北地区的6个村,现场对该地区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通过14C呼气试验(14C-UBT)的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2 570人,Hp粗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3.15%,女性为57.96%;标化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2.84%,女性为5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常食用干硬食物、不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者Hp感染率较高,有胃炎病史者Hp感染率较低,AB型血者较A型血者不易感染Hp.结论 苏北地区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中国自然人群,性别、血型、干硬食物、NSAIDs、胃炎病史是影响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关系,并比较Hp在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结果 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565例,感染率为57.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92.5%、40.0%、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出率最高,为92.5%,慢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最低,为40.0%;Hp在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56.5%,高于其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同时低于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40.6%与在胃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较高,其中消化性溃疡感染率最高,临床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与 Hp感染的关系,胆汁返流性胃炎(BRG)与 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 电子胃镜作形态学检查,同时作 Hp检测.结果:胃炎 86例(100%), Hp感染检出率 48.8%, 6岁以下检出率 25.0%, 6~ 10岁组检出率 38.9%, 10~ 14岁组检出率 61.9%; BRG组的 Hp感染检出率 16.7%,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RG) 组的 Hp感染检出率 52.7%.讨论: RAP的主要病因是胃炎;小儿的 Hp感染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BRG 的 Hp感染率明显低于 NRG.  相似文献   

9.
1983年Warren Marshall首先从胃炎患者的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确认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研究最热门的课题,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至Hp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老年患者为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疾病高发的一个特殊群体,进一步了解舟山群岛地区老年患者Hp感染率及其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疣状胃炎患者及9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嗜银染色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的21.11%(19/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比较,疣状胃炎患者CDs*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疣状胃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感染情况,降低Hp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采用血浆Hp-IgG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结果 18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Hp感染例数120例,感染率为64.9%,其中以30~39、40~49岁年龄段H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9.2%和81.0%,高于其他年龄段Hp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出血程度H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8.2%和84.3%,显著高于轻度出血Hp感染率42.7%(x2=20.259,P<0.01;x2=15.774,P<0.01);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H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87.9% 、64.5%和79.2%,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Hp感染率在年龄、出血程度、病因方面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癌旁黏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胃癌患者182例,分析比较患者Hp感染、类型、组织学类型、肿瘤生长部位、癌旁黏膜炎症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型胃癌患者与弥漫型胃癌患者性别、生长部位及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组织病理分型胃癌患者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贲门癌为42.59%、胃窦及胃体癌为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与弥漫型胃癌患者间Hp感染率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萎缩型胃炎、肠上皮化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常发生于非贲门癌患者,Hp感染阳性慢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繁殖,Hp感染后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导致胃癌[1]。Hp感染在发达国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较低,但是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感染率相对较高,约为15.7%~45.2%,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2]。然而关于儿童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Hp感染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胃镜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例)和研究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7例),比较两组Hp阳性率,以及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Hp感染8例,阳性率为32.00%,研究组Hp感染35例,阳性率为6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肠化程度(无分级41.7%;轻度分级80.9%,中度分级84.2%;重度分级83.3%;χ2=35.7653,P<0.05)、炎症程度(无炎症18.2%;轻度炎症46.7%;中度炎症80.0%;重度炎症90.0%;χ2=46.3052,P<0.05)及活动性(无粒细胞浸润41.2%;轻度粒细胞浸润66.4%;中度粒细胞浸润77.8%;重度粒细胞浸润88.9%;χ2=36.2143,P<0.05)有关。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存在密切关联,可反映慢性胃炎萎缩程度和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病因,同时.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因此我们应重视Hp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8012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形态表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121例,其中A组(单纯萎缩性胃炎)共532例,B组(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共589例;A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85例,诊断符合率为72.37%;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0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54例,不典型增生56例;B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94例,不典型增生10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p感染307例,感染率为57.71%;B组患者Hp感染429例,感染率为72.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且其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难治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胃炎患者80例,实施胃镜下黏膜活检,确定炎症分度与病理分型,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胃炎Hp感染率,并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评价H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影响因素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高于糜烂性及浅表性胃炎(P0.05);性别、年龄、吸烟史及炎症分度为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Hp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1%、66.7%、60.0%对阿莫西林及庆大霉素不耐药。年龄、炎症分度、吸烟频度、Hp根除次数均与Hp耐药性呈正相关(r=0.952、0.751、0.357、0.843,P0.05)。结论难治性胃炎中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率受年龄影响较大,且对甲硝唑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的影响。方法将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与同期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相比较;60例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A组(抗Hp治疗组)和B组(非抗Hp治疗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治疗2周。B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1月。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27例HP得到根除,HP根除者疣状胃炎治愈率达74%,有效率88.9%。未接受抗Hp治疗的B组30例,疣状胃炎治愈0例,有效率26.7%。结论Hp感染和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后,大部分疣状胃炎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50例疣状胃炎(VG组)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CSG组)进行比较.结果 VG组Hp感染率为74%,中重度病变率为74%,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率为42%,CSG组分别为32%、36%及8%,VG组均明显高于C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疣状胃炎病变程度较重,并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在中国分布广泛,其感染率为34.52%~80.55%,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左右,平均感染率58.07%[1].相关研究表明,江苏省人群的Hp自然感染率>60%[2].为了解结核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结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结核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为日后相关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