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脉冲加压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早期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加压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生理盐水冰袋;加压组采用持续脉冲加压冷疗。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肿胀程度、引流量、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加压组患者术后72h膝关节肿胀值和术后48h引流量较常规组减少(P〈0.05);术后72h、2周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常规组增加(P〈0.05);术后2周HSS评分较常规组提高(P〈0.05)。结论持续脉冲加压冷疗有助于TKA术后患者早期消肿、减少引流量、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耐受性,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5~12月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前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并用于术后镇痛。患者以随机、双盲形式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镇痛组( C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 P组),P组于切皮前30 min和术后12、24、36和4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对2组静息和被动运动时膝关节前后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术前及术后72 h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进行评估。结果静息时膝关节前部VAS评分各时点2组相似(P>0.05),后部VAS评分在术后8、12、24、48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膝关节被动运动时前部VAS评分在24、48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后部VAS评分在24 h时P组比C组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在术后4~8 h及8~12 h时间段P组比C组减少(P<0.05);2组术前、术后72 h 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P组比C组缩短(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缩短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时间从而部分改善早期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block,CFNB)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年龄45。78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 block analgesia,PCNA)组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顿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mlled analgesia,PCA)泵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药应用次数,观察术后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后血糖变化、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副作用及满意度。结果术后6、12、24、48h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被动运动时VAS评分降低[(3.6±0.5)分比(4.7±0.6)分、(3.4±0.5)分比(4.5±0.4)分](P〈O.05),PCA泵按压次数及肌内注射哌替啶次数减少(P〈0.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增大(P〈0.05),术后各时点血糖水平降低(P〈O.05),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及嗜睡、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减少(P〈O.05);PCNA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PCIA组[(9.6±1.4)分比(7.9±1.2)分](P〈O.05o结论与静脉镇痛比较,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及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总体满意度高,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方法60例TKA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采用自制组配式抬高支架将手术膝置于大腿抬高60。屈膝45。位;B组:患肢小腿下垫枕抬高伸直位。术后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24h。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负压引流量、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两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术后24h的总引流量,A组为(331.75±55.04)ml,B组为(558.52±94.36)m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A组为(2.8±1.1)g/dl,B组为(3.6±1.2)g/d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为(4.9±0.6),B组为(5.1±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现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应用局部超声药物透入利多卡因辅助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共100例单侧人工TK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同基础镇痛方案,从术后24h起研究组患者辅助局部超声透入利多卡因治疗至术后7d,2次/d,随访两组患者至术后3个月,分别录记术前、术后24h、48h、72h、96h、7d的静止和运动VAS评分,记录记术前、术后48h、72h、96h、7d、术后6周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K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盐酸哌替啶肌注次数。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5例(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者最后完成随访进入统计学分析:(1)两组手术前及术后24h的静止、运动VAS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72、96h、7d静止、运动VAS结果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术前及术后6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h、72h、96h、7d膝关节活动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3)HSS膝关节评分术前研究组、对照组(37±7)分、(36±6)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分别增加至(87±11)、(81±10)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接受盐酸哌替啶肌注次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利多卡因能够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盐酸哌替啶用量,有助于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是TKA术后镇痛的有益辅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序贯镇痛治疗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拟手术的6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4h、12h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mg),术毕使用镇痛泵2d,术后3h开始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3d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对照组术前24h、12h给予口服曲马多片(10mg),术毕使用镇痛泵2d,术后3h开始使用曲马多注射液(100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三天后改为口服曲马多片(10mg、2次/d)。分别记录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h)的视觉模拟评分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睡眠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X-2抑制剂序贯治疗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镇痛中效果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副作用小、改善手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加快患肢功能锻炼及改善睡眠状况,适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7.
自冷式冰袋冷敷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骨关节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自冷式冰袋外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外敷。观察两组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后24、48、72h疼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后1、24h肿胀度两组无差异,48、72h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冷式冰袋的止痛、消肿效果优于普通清水冰袋,患者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疼痛评分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作为肋骨内固定手术指征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48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选取其中3d后疼痛评分≥6分、PaO2〈60mmHg患者共24例作为试验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9.294-15.73)岁];另选取3d后疼痛评分≤5分、PaO,≥60mmHg患者共24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5例;年龄(48.634-13.49)岁]。两组患者均采用爪形钢板行肋骨内固定术。术后3d、1周观察疼痛评分和PaO2。结果试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小于术前[(4.09±0.93)分VS.(8-21±1.18)分,尸〈0.05],术后1周疼痛评分小于术前[(3,204-0.98)分VS.(8.214±1.18)分,P〈0.05];对照组术后3d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疼痛评分小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3dPa02大于术前[(61.004±3.47)mmHgVS.(53.004-3.97)mmHg,P〈0.05];对照组术后3dPaO:大于术前[(66.714-5.15)mmHgVS.(66.004-5.00)mmHg,P〉0.05]。术后3d试验组发生肺炎4例,对照组2例(X2=0.762,P〉0.05)。术后3d疼痛评分下降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4.134-1.45)分VS.(0.004±0.42)分,P〈0.05],术后1周疼痛评分下降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5.044-1.23)分VS.(0.08±0.28)分,P〈0.05],术后3dPaO2升高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424-3.59)mmHgVS.(0.214±0.98)mmHg,P〈0.05]。结论将肋骨骨折后3d疼痛评分≥6分、PaO2〈60mmHg作为肋骨内固定手术的筛选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口服地奥司明片防治PPH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将120例行PPH治疗的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地奥司明片,阳性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空白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并以症状、体征评分方式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症状体征总评分:术后24h、48h、第5天,试验组患者症状、体征总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而阳性对照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各症状体征评分:术后48h,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坠胀感、水肿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O.05;疼痛及出血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疼痛、坠张感、水肿、出血评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O.05;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13.40±4.60)d;阳性对照组(15.71±4.19)d;空白对照组(16.25±6.24)d。试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但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PH术后常规应用地奥司明片可以改善术后肛门局部微循环,促进痔静脉回流,有利于预防和减轻术后肛缘水肿、坠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的作用。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对45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组,A组24例,在安装假体前至安装假体后骨水泥硬松开止血带;B组21例,在手术开始至安装假体完毕,骨水泥硬化后松开止血带,术野止血后关闭伤口。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和术后H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t=3.0,P〈0.05)、术中(t=9.2,P〈0.05)和术后(t=13.5,P〈0.05)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总出血量(t=0.6,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肿胀情况(t=2.3,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使用止血带时间可能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泵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正常产妇和足月中、重度妊高征产妇各3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四组:正常产妇镇痛组(A组)、正常产妇对照组(B组)、妊高征产妇镇痛组(C组)、妊高征产妇对照组(D组),每组各15例。A组和c组术后采用硬膜外微量泵镇痛,B组和D组术后按需肌肉注射哌替啶。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A组和B组MAP和心率无明显变化,c组和D组术毕、术后24h和术后48hMA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较D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A组和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D组(P〈0.01)。术前A组和B组泌乳素水平[(196.45±38.57)、(195.61±36.23)μg/L]高于C组和D组[(161.75±42.66)、(162.26±35.38)μg/L](P〈0.05),术后24h和术后48h四组泌乳素水平[A组:(335.28±42.63)、(397.63±40.59)μg/L,B组(288.26±45.47)、(359.74±43.24)μg/L,C组(322.52±50.62)、(391.57±54.52)μg/L,D组(261.34±43.14)、(318.24±43.68)μg/L]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和术后48hA组泌乳素水平高于B组,B组和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48h泌乳素水平均高于术后24h(P〈0.05)。初乳时间及肠排气时间A组和C组早于B组和D组(P〈0.05),B组早于D组(P〈0.05)。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结论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硬膜外微量泵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泌乳素分泌,提高初乳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h内与48h后开始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疗效的差别。方法因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术后24h内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者(A组)与术后48h后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哲(B组),配以相同的锻炼方法至出院,并应用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及相关不良事件来评定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情况。结果出院时,除肌力无明显差异外,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及关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h内开始康复锻炼较48h后更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方法观察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酮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的止痛效果。方法60例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第2天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每天2次(术后6小时400mg口服)、氨酚曲马多(及通安)1片每天3次口服,连续使用5d;研究组患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10g/L罗哌卡因20ml,吗啡10mg,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1ml,生理盐水80ml),对照组患者没有运用关节周围注射药物。术后首次哌替啶注射6h后视患者疼痛情况再给予相同剂量注射1次。术前、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58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其中对照组有2例在术后麻醉师给行静脉镇痛。(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研究组术后6、12、24、36、48h静止、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后72h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活动度:研究组术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后第1、2周膝关节活动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并发症:两组术后没有发现任何因为注射而引起的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TKA术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在可以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起一定作用:减少术后早期静止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收治的32例肝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患者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5例)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17例),两组患者均在术中行肝部分切除,以P6ngle法行第一肝门阻断约15~20min,IR组术前3d给予30mL/d生理盐水静脉滴注,SM组术前3d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d静脉滴注;12例开腹手术而未行肝门阻断者作为阴性对照组(s0组);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O组)。分别测定各组胃动素、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胰泌素水平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c0组胃动素水平为(347±14)μg/L,SO组术后24、48、72h胃动素水平分别为(324±13)μg/L、(345±12)μg/L和(345±13)μg/L,IR组分别为(307±10)μg/L、(316±9)μg/L和(338±13)μg/L,SM组分别为(313±7)μg/L、(337±12)μg/L和(345±12)μg/L。s0组术后24h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c0组(t=5.25,P〈0.05);IR组术后24、48、72h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相点sO组(t=10.05,8.09,2.07,P〈0.05);SM组胃动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低于SO组(t=9.83,2.28,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SM组胃动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IR组(t=3.80,7.10,2.35,P〈0.05)。CO组胆囊收缩素水平为(2.53±0.06)μg/L,SO组24、48、72h胆囊收缩素水平分别为(3.28±0.09)μg/L、(2.52±0.09)μg/L和(2.54±0.16)μg/L,IR组分别为(4.34±0.21)μg/L、(3.63±0.31)μg/L和(3.25±0.09)μg/L,SM组分别为(3.71±0.28)μg/L、(3.28±0.11)μg/L和(2.53±0.09)μg/L。SO组术后24h胆囊收缩素水平显著高于c0组(t=4.33,P〈0.05);IR组术后24、48、72h胆囊收缩素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相点的s0组(t=9.32,5.37,2.16,P〈0.05);SM组胆囊收缩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7.21,3.42,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SM组胆囊收缩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5.62,4.63,3.57,P〈0.05)。CO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为(11.8±1.6)μg/L,SO组术后24、48、72h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分别为(21.5±3.8)μg/L、(12.2±1.6)μg/L和(11.9±1.7)μg/L,IR组分别为(29.7±4.1)μg/L、(22.9±4.2)μg/L和(18.8±2.8)μg/L,SM组分别为(22.4±4.1)μg/L、(16.4±2.3)μg/L和(12.1±1。6)彬L。s0组术后24h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高于C0组(t=3.59,P〈0.05);IR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同时相点S0组(t=6.35,3.22,2.36,P〈0.05)。SM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5.04,2.33,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SM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4.27,3.87,2.45,P〈0.05)。CO组胰泌素水平为(75±5)μg/L,SO组术后24、48、72h胰泌素水平分别为(98±6)μg/L、(76±4)μg/L和(76±4)μg/L,IR组分别为(129±6)μg/L、(102±8)μg/L和(89±6)μg/L,sM组分别为(104±8)μg/L、(90±6)μg/L和(74±4)μg/L。S0组术后24h胰泌素水平显著高于CO组(t=3.27,P〈0.05);IR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同时相点s0组(t=5.20,2.94,1.77,P〈0.05)。SM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4.16,2.54,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SM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5.13,4.32,2.87,P〈0.05)。结论肝门阻断所致胃肠道淤血可导致同期胃动素表达下调,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胰泌素表达上升;丹参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胃肠道水肿,改善胃肠运动功能,间接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措施在肋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肋骨骨折手术患者52例.将患者分为2组:FTS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45.62±8.20)岁;对照组,26例,男2l例、女5例,年龄(46.42±7.60)岁。FTS组按照FTS方案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FTS组术后早期6h、24h、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5±0.3,4.2±0.2,3.2±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0.1,6.1±0.3,4.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O.8±0.2)d,明显短于对照组(1.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住院时间[(21.0±2.6)dVS.(26.2±3.4)d],住院总费用([5.18±0.75)万元VS.(5.78±0.64)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措施的应用可有效减轻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风险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5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4例(344膝),其中传统切口(convention incision,CI)置换组146例(246膝),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置换组58例(98膝),均采用Zimmer公司NEXGEN-LPS人工全膝关节,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不同时间阶段行走距离、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04例均获随访,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微创组和对照组麻醉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检验,P〈0.05),微创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24h、1周、1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3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24h、1周、2周非负重主动活动度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HSS评分术后24h、1周、2周膝关节HS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月HSS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四头肌损伤小,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时间较早,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术后远期步行距离、膝关节非负重主动活动度及HSS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Lauge—Hansen旋后一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08--2012—09将88例Lauge—Hansen旋后一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踝关节。对比2组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患者初始下地时VAS评分,术后半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切口并发症。结果患者出院时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平均(35.2±1.2)cm,对照组平均(40.3±1.9)cm;术后半年时治疗组AOFAS评分平均(92.4±4.5)分,对照组平均(85.4±5.7)分;治疗组术后半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治疗组VAS评分平均(2.3±o.9)分,对照组平均(3.1±1.2)分;2组以上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的疼痛,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中向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的疗效。方法将本组48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行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另24例不注射任何药物,两组均在术后48h内使用患者白控镇痛(PCA),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记录PCA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注射组在术后各时段PCA使用量和48h内PCA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明显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术后在第2、6、10、12、24、36、48小时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和术后24、36、48小时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7、15、42天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向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在术后早期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重复剂量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30例:(B组)单次剂量组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双次剂量组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结果: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及双次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14天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重复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出血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骨关节炎实施初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持续冷敷。观察两组关节4、8、24h引流血量以及两种冰袋各时间点的形态与温度。结果10%盐水冰袋4、8、24h引流量分别为(337.9±100.5)ml,(390.8±103.2)ml,(450.8±113.3)ml;普通清水冰袋组引流量分别为(459.7±135.3)ml,(509.1±147.3)ml,(601.2±12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后10%盐水冰袋仍呈霜水状,温度为-4℃,而清水冰袋已呈水状,温度为2℃。结论初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有效减少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