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突触素(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端脑额叶中的表达与胎儿额叶皮质突触发育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同时取材、常规电镜技术处理、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突触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光镜下各组均可见SYN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胎儿的额叶皮层,其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6~24周胎儿额叶的阳性产物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呈均匀的浅黄色,神经元突起内未见阳性产物;25~29周额叶的阳性产物呈黄色,在胞浆和突起内均可见,但阳性产物的量却下降;而30~39周额叶的SYN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突起内,神经元胞浆内未见阳性产物,阳性产物的量显著增加;(2)透射电镜下19~36周胎儿大脑额叶均可见到突触样结构,随着周龄的增加,突触的数量逐渐增多,结构逐渐清晰和完整。上述结果提示SYN的表达可以反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程度,SYN的表达与突触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胎儿大脑额叶的表达部位经历由神经元胞浆内表达为主到神经元终末表达为主的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SYN先是在神经元胞浆内合成,再随着神经元的发育而逐步转移到神经元突起的末梢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中脑动眼神经核的表达情况,探讨SYN表达与动眼神经核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的胎儿32例,胎龄为16~39周,按周龄大小分为5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中脑动眼神经核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测量SYN在动眼神经核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6~39周各组动眼神经核区域均可见SYN免疫反应产物表达,SYN表达量在16~24周增加迅速,25~29周增加减慢,30~39周又迅速增加。SYN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大而增强,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SYN免疫反应产物于16~24周间在神经元胞体和周围突起部位均有表达,24~39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突起周围,神经元胞体表达不明显。SYN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随着周龄的增大反应产物的量和颜色均增加。结论:SYN在动眼神经核表达的情况可以反映胎儿中脑神经元的发育程度,SYN的表达与动眼神经核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动眼神经核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中脑发育的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3.
孕期亚硝酸盐暴露对子鼠视皮质突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亚硝酸盐暴露模型,探讨孕期亚硝酸盐暴露对子鼠视皮质突触数量的影响及其改变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照组和模型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子鼠出生后0d(P0)、P7、P14、P30的的视皮质突触素(SYN)和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的改变,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水迷宫实验对SYN蛋白的表达进行进一步验证。 结果 横向比较(剂量)发现,亚硝酸盐暴露组SYN减少(P<0.05)而γ-synuclein 阳性细胞增多(P<0.05),且与亚硝酸盐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0.05)。纵向比较(年龄)发现,P0、P7、P14、P30 SYN表达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P<0.05),γ-synuclein表达减少 (P<0.05),剂量(MS=2.00, F=55.22,P<0.05)与年龄(MS=1.11, F=30.68, P<0.05)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剂量的影响作用更大。Western blotting和水迷宫实验结果与免疫荧光统计结果一致。 结论 孕期亚硝酸盐暴露会影响子代视皮质突触的发育,减少突触数量,且对其影响与亚硝酸盐暴露剂量存在依赖关系,而γ突触核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突触丢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突触素(SYN)蛋白质表达及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①苯丙胺组大鼠28d、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14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现苯丙胺组大鼠较对照组的突触结构模糊、突触前后膜增厚,边界模糊,髓鞘出现松散分离样变。结论每天给大鼠肌注0.5mg/kg苯丙胺,28d出现海马结构突触素表达明显减少、海马CA3区突触结构明显损害;42d上述各项损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5.
突触体素免疫电镜染色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触密度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方法借助电子显微镜通过测量突触末端的小平面来评价突触密度,其优点是能够直观得观测到突触,但是这种技术不仅费时,需要特殊的组织处理和设备,而且易受人工现象的干扰。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是所有突触小泡膜结合蛋白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它的发现为评价突触密度提供了新的方法。SYN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突触中,与突触小泡膜相结合,参与经典神经递质的释  相似文献   

6.
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突触前囊泡膜上的钙结合糖蛋白,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因其相对分子量为38KD,所以也简称为P38蛋白。1985年,Jahn等[1]和Wiedenmann等[2]先后在大鼠脑和牛脑内的突触前囊泡膜上发现此糖蛋白,命名为synaptophysin。研究表明,S  相似文献   

7.
血管活性肠肽对MPTP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突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 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突触及其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雄性C57BL/6 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MPTP+VIP组。利用Tru Scan系统测定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及纹状体区突触小泡膜蛋白 2(VAMP2)和突触素1 (SYN1)的表达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VAMP2和SYN1的表达变化;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质区突触的结构改变。 结果 行为学结果统计学分析,MPTP组小鼠的垂直运动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给予VIP的小鼠明显高于MPTP组小鼠。 MPTP组TH、VAMP2和SYN1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而MPTP+VIP组显著高于MPTP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NS组神经突触结构完整; 模型组神经突触数量少,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前成分的线粒体出现髓样变,并且突触小泡数量减少;MPTP+VIP组神经突触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VIP可使MPTP模型小鼠VAMP2和SYN1的表达上调,减少突触结构的损伤,保护黑质纹状体系统TH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中自噬干预前后p38/肌细胞增强子因子2C(p38/MEF2C)通路调控突触的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孕12.5 d丙戊酸腹腔注射诱导孤独症动物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或丙戊酸(VPA)处理。生理盐水组产生的后代为对照组, VPA处理组产生的后代随机分为模型组、 5 mg/kg 3-甲基腺嘌呤(3-MA)组、 5 mg/kg雷帕霉素(Rap)自噬增强组,各组处理时间从出生第35天至出生第42天。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p38、磷酸化的p38(p-p38)、 MEF2C、突触小泡蛋白(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桥尾蛋白(gephyrin)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前额叶皮质组织SYN、 PSD-95和gephyrin的表达和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育及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发育落后及社交障碍,与模型组相比, Rap组能改善社交障碍, 3-MA组加重社交障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38、 p-p38、 MEF2C表达下调, SYN、 PSD-95蛋白表达上调, gephyrin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 Rap组p38、 p-p38、 MEF2C表达上调, SYN、 PSD-95蛋白水平均下调, gephyrin蛋白水平上调,而3-MA组则相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YN、 PSD-95阳性细胞数增多, gephyri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模型组相比, Rap组SYN、 PSD-95阳性细胞数减少, gephyrin阳性细胞数增多, 3-MA组相反。结论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中p38/MEF2C信号通路被抑制,通过增强自噬激活p38/MEF2C信号通路可调控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孤独症行为。  相似文献   

9.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采用Morris 水迷宫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突触素(SY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月、2月和4月不同时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均显著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模型组海马SYN表达弱于假手术组,而药物组海马SYN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EGb761增加海马结构SYN表达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