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免疫     
免疫是机体排除异物(抗原)及清除体内突变细胞,衰老细胞等的生理防御机能。这功能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通过体液因素与细胞因素来完成的。因此,可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免疫功能可以从先天遗传而来,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在生活中与抗原接触而形成,称特异性免疫。本世纪20年代在体液免疫的成就推动下,通过肿瘤移植,发现绝大多数肿瘤移植到异体宿主后不能生长,于是产生了肿瘤有免疫作用的概念。以后由于纯种动物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发现肿瘤的排斥与动物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关。直至1943年 Gross 用 C_3H 纯种小鼠证实了肿瘤有特异性抗原,1953年 Foley 等也相继肯定了动物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存在,称 TSTA。  相似文献   

2.
1929年Witebsky提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概念,大大地推动了肿瘤研究。但迄今所获肿瘤抗原都是相对特异的。最近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和提纯的肿瘤抗原越来越多,惜其临床应用尚少,近年肿瘤免疫研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的除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外,当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对肿瘤的放射免疫定位及单  相似文献   

3.
自从Gross及Foley的工作开创以来,在动物中已证实肿瘤相关抗原或推想的特异性抗原。因为在同系的宿主中,用移植排斥技术测得了这些抗原,故一般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在人类无法进行类似的研究,因此对于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解释局限于肿瘤病人中,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证实的肿瘤特有的反应或在异种动物免疫之后产生推想的肿瘤特异性抗体。已有很多有关消化道肿瘤存在特异性抗原或相关抗原的报导。现将有关结  相似文献   

4.
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多年来为人们重视。50年代初,用纯种小鼠移植肿瘤实验初次证明化学致癌物及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化学致癌物或致癌病毒诱发动物肿瘤及动物自发瘤皆有肿瘤相关抗原。许多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一些体内外肿瘤免疫试验提示人类肿瘤亦具有肿瘤相关抗原及针对此抗原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MUC1肿瘤抗原表位γ1neoPDTRP质粒,基因免疫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内外抗瘤效应。方法: 用Insight Ⅱ将PDTRP抗原表位与MUC1分子模拟,构建含PDTRP的抗原化抗体表达质粒γ1neoPDTRP,体外转染检测表达。用该质粒基因免疫小鼠,免疫后ELISA动态检测血清中抗PDTRP抗体的产生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以4T1PDTRP肿瘤细胞攻击经γ1neoPDTRP免疫小鼠,观察免疫保护效应。结果:三串联肿瘤抗原表位PDTRPDTRPDTRP模拟了MUC1核心序列的空间结构;构建γ1neoPDTRP质粒并在体外转染表达,基因免疫小鼠诱导出特异性抗PDTRP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小鼠对4T1PDTRP肿瘤细胞的攻击具有显著的体内保护效应。结论:MUC1肿瘤抗原表位PDTRP可模拟MUC1核心序列的天然构象, γ1neoPDTRP基因免疫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体内诱导对机体的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肿瘤抗原多肽诱导的CD8~+CTL的体内外抗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海绵移植模型,将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gag编码的二个多肽CCLCLTVFL(gPr80 gag 85-93)和RSPTNLAKV(Pr65 gag P30 131-139)分别注入正常或经FBL-3肿瘤细胞免疫过的C57BL/6小鼠皮下的植入海绵中,10天后,收集海绵中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用免疫肽周期性刺激培养扩增。实验结果表明:用多肽体内免疫正常或经FBL-3免疫的B6小鼠均能诱导出对免疫多肽特异的CD8~ CTL。其中,P85-93多肽诱导的CD8~ CTL除能杀伤该多肽致敏的同系靶细胞外,还能特异性杀伤FBL-3瘤细胞.抗原多肽诱导的CD8~ CTL在体外经用免疫多肽致敏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周期性刺激并在低浓度IL-2的条件下培养,可长期生长并大量扩增。用体外培养扩增的P85-93多肽特异性CD8~ CTL过继转输治疗FBL-3荷瘤小鼠,能有效治愈FBL-3白血病荷瘤小鼠。上述结果表明,用肿瘤抗原多肽替代肿瘤细胞体内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性抗瘤效应的CD8~ CTL,并可在体外扩增用于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经诱导和提取的小鼠肝癌Hep—A—22细胞株膜外抗原多肽在整体条件下观察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情况。方法 应用液闪仪检测免疫后小鼠胸腺和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转化率及测量整体条件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淋巴细胞对ConA发生转化率增高,同时诱导体内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Hep—A—22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且几种组分的抗原多肽均能产生不同的诱导杀伤活性。经免疫后的小鼠肿瘤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提取的Hep—A—22肿瘤细胞膜外抗原多肽可作为肿瘤抗原进行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本研究为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瘤细胞表面有诱导细胞免疫的抗原,接种瘤细胞的动物能获得排斥该肿瘤的能力,这种排斥作用在体内由单核细胞、肿瘤特异性T细胞介导。现已知道,肿瘤特异性T细胞、NK细胞及其它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在体内均能破坏肿瘤。最近,Rosenberg等用IL-2刺激的PBL治疗人类肿瘤获得明显的效果。从病人活检瘤块中分离的T细胞,能特异地杀伤自身肿瘤,但迄今尚无用瘤内特异性致敏T细胞作过  相似文献   

9.
肿瘤免疫学作为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其历史较短,却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使肿瘤免疫学建立在更为牢固的基础之上,并对今后的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早在50年代末期,用纯系小鼠做的实验即已揭示肿瘤特异抗原的存在。因是化学致癌物诱发的小鼠肉瘤以移植排斥的方法阐明的,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即使是同一致癌物诱发的不同肉瘤,也有各自独特的TSTA。TSTA引起的特异肿瘤排斥反应由T淋巴细胞介导。然而对TSTA的本质多年来未能阐明。人类肿瘤抗原是否存在,则更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转移因子对胃癌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兴铭  赵进昌  苟长征 《肿瘤》2000,20(3):198-199
目的 观察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对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胃癌抗原免疫小鼠,取其脾脏的经力浆一透析法制备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用MTT-比色法检测胃癌和消化道其它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确有特异促进胃癌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免疫活性(P〈0.001),而对消化道其它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无明显促进增殖作用。特异消化道其它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无明显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开始注意肿瘤抗原,当时Paul Ehrlich 曾设想抗肿瘤抗体可以引导细胞毒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这是基于两种设想:(1)肿瘤表现有肿瘤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2)能获得直接作用于这些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关于前者,最初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并由病毒或化学物质诱发肿瘤表现肿瘤特异性抗原。将此肿瘤移植给同系宿主,即出现肿瘤排斥。这些细胞表面标记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s)。对这些具有抗原性肿瘤的排斥,虽有体液反应参与,但仍以细胞介导免疫为基础。这些类型的实验形成了肿瘤免疫假说重要基础之一——即肿瘤转化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2.
Hu H  Ran YL  Yu L  Zhou Z  Lou JN  Yang ZH 《癌症》2007,26(5):453-457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本研究旨在研制抗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确定其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从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10只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采用甲基纤维素选择培养.使用活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增殖、内皮成管实验及"人源化血管"动物模型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和鉴定有治疗潜力的功能性抗体.结果:细胞融合产生1 442个单个集落的杂交瘤株,获得119株阳性克隆,其中53株是具有抑制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成管的功能性抗体,2株被证实能抑制人肝癌移植瘤在BALB/c裸鼠体内的生长,抑瘤率为66.7%~76.5%.结论:建立了高通量制备、筛选、鉴定内皮细胞功能性单抗技术,获得了2株具有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单抗.  相似文献   

13.
人小细胞肺癌2F7抗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海生  张冬青 《肿瘤》1991,11(3):99-102
肿瘤抗原有肿瘤特异抗原(TSA)、病毒诱导抗原和癌胚抗原,后两者又称为肿瘤相关抗原(TAA)。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已证实了近交系小鼠中经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含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2F_7抗原是存在于人小细胞肺癌(SCLC)H128细胞株上的与2F_7单抗相应的肿瘤抗原,在SCLC的瘤组织中明显表达,而在其它类型的肺癌中仅部分病  相似文献   

14.
人AFP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Tan XH  Zhu Q  Liu C  Liu XL  Shao XT  Wei B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3-16
目的探讨复制缺损型腺病毒载体(Ad)介导异种AFP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发抗肝癌免疫、打破肿瘤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从HepG2和Hepa16细胞中克隆人和小鼠AFP,插入Ad中构建AdhAFP和AdmAFP。用AdhAFP或AdmAFP感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后,在无或有删除CD4或CD8情况下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脾细胞行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或给免疫小鼠接种Hepa16肝癌细胞,观察荷瘤小鼠成活情况。结果AdhAFP/DCs免疫小鼠1周后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强于AdmAFP/DCs。AdhAFP/DCs免疫小鼠后1周接种5×106Hepa16肝瘤细胞,2个月后仍然有80%的小鼠无瘤生长;而接种1×106Hepa16细胞至AdmAFP/DCs免疫小鼠,2个月后小鼠成活率为20%。删除小鼠CD4或CD8T细胞均使AdhAFP/DCs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消失。结论Ad介导异种AFP修饰的DCs能有效地打破肿瘤的免疫耐受,诱发强烈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CD4和CD8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5.
1975年 Khleh 和 Milstein 用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获得了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连续培养并产生大量的同源抗体。获得的杂交瘤经筛选可得到产生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的克隆细胞系。由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原提供了非常特异的和敏感的测杆,可测出一般制备的抗体不能测出的抗原,它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抗原分析与提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遗传基因定位与遗传变异的研  相似文献   

16.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 18 93年Coley第一次利用细菌提取物诱发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研究到现在 ,人们已经基本明确机体在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 ,研究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肿瘤疫苗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肿瘤疫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其它免疫调节细胞治疗和预防肿瘤 ,与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有所不同 ,肿瘤疫苗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排斥主要依赖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的激活是通过识别细胞表面MHC…  相似文献   

17.
小细胞肺癌抗独特型疫苗功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Y  Hu JY  Zhang Y  Zhu MJ  Zhao XT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69-272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和其单链抗体(3F6ScFv)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证明其作为抗SCL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3F6和3F6ScFv(Ab2)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以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抗血清中Ab3结合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NCI H128抗原)的能力,用竞争Westernblot检测Ab3与2F7竞争结合NCI H128抗原的能力。以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3F6及3F6ScFv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的潜能。结果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均证明,3F6和3F6ScFv免疫同系小鼠所产生的Ab3能特异的与NCI H128抗原相结合,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很强的与2F7(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能力。在DTH反应中,3F6和3F6ScFv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证明,用3F6和3F6ScFv免疫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再次刺激有明显的增殖反应,与阴性肿瘤细胞对照组和阴性抗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独特型抗体3F6和3F6ScFv均有模拟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能力,成功诱导了相应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抗SCLC疫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P)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12水平。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3LLLEWIS肺癌细胞、H22肝癌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中提纯的热休克蛋白gp96-肽复合物的特异性肿瘤免疫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抗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经gp96-肽复合物免疫过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M 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性;用gp96-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腹腔回输,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将上述效应细胞注射入直径约1 cm的小鼠皮下移植肝癌内,观察其抗瘤效果;用透射电镜观察瘤细胞的变化。结果gp96-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较未经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gp96-肽复合物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治疗组的小鼠瘤重最小,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体内回输特异性免疫脾淋巴细胞显著提高了H 22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经gp96-肽复合物免疫激活的淋巴细胞,其毒性杀伤作用可能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