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一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ⅠB)、凝血酶时间(TT)、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通过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并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和APTT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分别为17.9s/13.2s和46.9s/36s;FⅤ:C和FⅤ:Ag显著下降,分别为24%和28%;其父亲(Ⅰ1)、母亲(Ⅰ2)、妹妹(Ⅱ3)和儿子(Ⅲ1)FⅤ:C和FⅤ: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第13号外显子存在c.2390_2390del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以及第25号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错义突变(p.Asp2222Gly);其父亲和妹妹为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 (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3.5s和50.5s,其FⅤ∶C(8%)和FⅤ∶Ag(<1%)极度减低;同样先证者的妹妹PT和APTT也显著延长,分别为24.1s和62.4 s,其FⅤ∶C(7%)和FⅤ;Ag(<1%)也极度减低;家系其他成员的P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先证者的F5基因第5外显子测序发现其29170位为纯合突变T→C,导致19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变为丝氨酸(Phe190Ser),先证者的妹妹同样为纯合Phe190Ser突变;大哥、大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均为Phe190Ser杂合突变,其FⅤ∶C也有所减低(分别为57%、73%、72%、66%、75%);两个弟弟为正常野生型,其FⅤ∶C和FⅤ∶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 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F5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g.29170T→C纯合型错义突变,导致Phe190Ser.其原因推测与其父母近亲结婚有关.Phe190Ser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FⅤ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在STAGO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Ⅱ activity,FⅡ∶C)、FⅤ活性(FⅤ activity,FⅤ∶C )、凝血因子Ⅶ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Ⅶ activity,FⅦ∶C)和凝血因子Ⅹ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Ⅹ activity,FⅩ∶C)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Ⅴ抗原(FⅤ antigen,FⅤ∶Ag)。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采用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同时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PROVEAN和Mutation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稍延长,分别为15.2 s和41.8 s,FⅤ∶C和FⅤ∶Ag降低,分别为55%和62%;其父亲和儿子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60%、65%和31%、40%)。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上发现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其父亲和儿子也为Gly276Glu杂合子;母亲、哥哥和丈夫为正常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y276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两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ROVEAN(评分-6.214分)结果预示为有害突变;MutationTaster(评分0.976分)结果预示可引起相应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蛋白质中,Gly276的主链与Ile298之间有两个氢键,当Gly276突变为Glu276后,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由于Glu侧链延长,与周围氨基酸之间增加了空间位阻,导致蛋白质稳定性下降。结论该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此突变遗传自父亲,且与该家系FⅤ水平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F7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9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Ⅶ活性(FⅦ:C)等来明确诊断。PCR扩增先证者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以反向测序验证所发生的突变;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 Phen-2和Mutation Taster)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利用Py MOL软件构建正常FⅦ蛋白空间模型,进行定点突变观察构型改变。结果先证者PT(36.1s)和FⅦ:C(2%)明显异常,家系中其余8位成员PT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和FⅦ:C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165 TG纯合型突变,即TGT→GGT(Cys329Gly),8位家系成员的F7基因分析均显示c.1165有杂合型突变;两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都提示此突变会引起蛋白功能变化,有致病性;F7基因蛋白构型显示突变后329位点与310位点之间二硫键消失,周边静电磁场发生改变。结论该家系F7基因存在Cys329Gly突变,是引起FⅦ缺陷症的主要分子机制,推测先证者纯合Cys329Gly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近亲结婚的杂合子父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关系。方法 调查家系,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0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家系成员相同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通过凝血酶生成试验评估家系成员FⅩ的促凝活性。ClustalX-2.1-win和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分别用于分析突变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和致病性;Swiss-PdbViewer软件用于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突变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先证者FⅩ活性(FⅩ:C)和FⅩ抗原(FⅩ:Ag)分别降低至7%和14%(参考范围分别为:90%~114%和90%~110%);先证者平素无自发性出血现象,外伤后也无明显出血异常。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10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c.361T>C(p.Cys121Arg)杂合错义突变及第8号外显子存在c.979C>T(p.Arg327Trp)杂合错义突变;其母亲和女儿为p.Arg327Trp的杂合子,二姐和儿子为p.Cys121Arg的杂合子。先证者凝血酶生成潜力比值和峰高比值下降,而其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个F11基因新变异导致复合杂合性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30日因"尿路结石"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男性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7人)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相关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序列及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氨基酸变异位点的保守性, 分析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变异评级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评级。结果先证者为36岁男性, 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89.2 s, 明显延长, 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分别为2.0%和3.5%, 均极度降低。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和其姐姐的F11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父源c.689G>T(p.Cys230Phe)杂合错义变异, 第13外显子存在母源c.1556G>A(p.Trp519*)杂合无义变异。保守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蛋白 C基因(protein C gene,PROC)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15人)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蛋白C抗原含量(protein C antigen,PC∶Ag)及其他凝血指标进行表型分析;用PCR法扩增先证者PROC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先证者PC∶ A和PC∶Ag明显降低,分别为26%和18.60%,家系中其他成员中有7人PC∶A降低,6人PC∶Ag降低.先证者的PROC第7外显子存在g.6128T>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Phe139Val,第9外显子存在g.8478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sp255His;其祖母、父亲、三姑和四姑均存在g.6128T>G杂合突变,母亲、二舅、妹妹和儿子均存在g.8478G>C杂合突变.存在g.8478G>C突变的成员PC∶A下降明显.结论 先证者PROCg.6128T>G和g.8478G>C突变分别来自其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该复合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8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FⅨ: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FⅫ活性(FⅫ:C)及FⅫ抗原(FⅫ:Ag)含量,以此明确临床表型指标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和PROVEAN)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为141.9s,明显延长;FⅫ:C和FⅫ:Ag均明显降低,分别为5%和6%;其外祖父、父亲、母亲、二舅舅以及妹妹的FⅫ:C和FⅫ:Ag均降低至30%左右。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12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c.797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Cys247Tyr,9号外显子存在c.809_811delACA杂合缺失突变导致p.252delAsn;其外祖父、二舅舅、母亲和妹妹存在c.797GA突变杂合子,父亲为c.809_811delACA突变杂合子,外祖母和大舅舅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显示,Cys247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位点,而Asn252是一个弱保守的位点。"Mutation Taste"和"PROVEAN"分析显示,c.797GA和c.809_811delACA的预测结果均为"致病"、"有害"。结论该先证者F12基因存在c.797GA杂合错义突变和c.809_811delACA杂合缺失突变,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且与该家系FⅫ水平降低有关。c.797GA错义突变为国际上尚未见报道过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例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FⅦ促凝活性(FⅦprocoagulant activity,FⅦ:C)及其它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先证者的PT和FⅦ:C明显异常,分别为35.1s和3%;其父亲、母亲、大儿子和小儿子的PT稍延长,FⅦ:C明显降低。先证者FⅦ基因外显子8存在11348C→T纯合突变导致Arg304Trp;其父亲为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其母亲、大儿子和小儿子均为Arg304Trp杂合突变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结论先证者纯合突变Arg304Trp遗传自近亲结婚且具有相同杂合突变位点的父母。Arg353Gln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该家系成员血浆FⅦ:C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1个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NF2基因的剪接突变(IVS3+3A>C),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先证者有听神经瘤家族史,2年前因听神经瘤已经伽玛刀治疗.提取该家系所有患者、疑似患者、正常成员和150个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血样本基因组DNA.选择与NF2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D22S1150、D22S268)对家系成员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计算2点连锁的LOD值.对先证者NF2基因的启动子、17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处进行 PCR,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对家系另外3例患者,1例疑似患者和有血缘关系的9名健康者及150名无血缘的健康对照者进行第3外显子-第3内含子剪接处PCR和测序.结果 两点连锁分析显示NF2基因为疾病的候选基因(Zmax=2.109,θ=0.00,D22S1150位点).PCR产物测序发现先证者NF2基因IVS3+3A>C,呈杂合突变.3例患者和1例疑似患者均带有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但9名健康成员和15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均无此改变.结论 NF2基因的INS3+3A>C突变是该家系疾病的分子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一个由近亲婚配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与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通过CAT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其家系成员相应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证实。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包括Mutation Taster、PROVEAN、SIFT及PolyPhen-2)预测和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用ClustalX-2.1-win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利用Swiss-Pdb Viewer构建蛋白模型分析突变对蛋白质空间构象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分别为26.3 s/13.2 s和73.5 s/36.0 s;FⅤ:C和FⅤ:Ag明显降低,分别为3%和7%。先证者凝血酶生成试验峰高明显降低,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显著延长,凝血酶生成潜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错义突变Thr318Met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一个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进行FX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FX: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X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者FX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结果 先证者表型诊断为FX缺陷症;FX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文献报道的FX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第8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C1098T。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父、母、弟和妹均为C1098T杂合子。结论 纯合错义突变C1098T引起的Thr318Met是导致本例遗传性FX缺陷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个近亲婚配的凝血因子Ⅴ缺乏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F5基因的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检出的变异,分析双亲携带变异位点的情况。结果先证者F5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4096delC纯合缺失,可导致移码变异,使F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p.Leu1366Phefs*3);先证者父母均为该变异的携带者。F5基因c.4096delC变异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推荐标准,为致病性变异。结论F5基因c.4096delC(p.Leu1366Phefs*3)纯合变异是该家系先证者发生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F5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和F12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6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FⅫ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Ⅺ:Ag)等指标,明确临床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外显子、侧翼、启动子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并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则应用四个生物信息学评分软件(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102.8s)、FⅫ:C(2%)和FⅪ:Ag(2%)明显异常;家系其他成员APTT正常,其姐姐、大女儿、二女儿和外孙的FⅫ:C和FⅫ:Ag均减低为正常对照的一半左右,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CRM)阴性型。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12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TG纯合突变,导致p.Leu519Arg;其姐姐、大女儿、二女儿和外孙均存在c.1556TG杂合突变。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Leu519在同源物种间呈高度保守;四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预测的评分结果均显示为有害突变。结论F12基因13号外显子区p.Leu519Arg突变是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发病的原因;推测先证者纯合p.Leu519Arg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近亲结婚的父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activity,FXI:C),ELISA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Ⅺ抗原(FXI antigen,FXI:Ag)。对F11基因第1~15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并用Pymol软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70.3S,明显延长,FXI:C和FⅪ:Ag同时下降为6%和1.9%。先证者儿子FⅪ:C和FⅪ:Ag均下降为31%和39%。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F11基因第11外显子C.1296G〉T(P.Gly400Val)错义突变和第14外显子C.1691A〉T(P.Arg532Ter)无义突变;先证者儿子为C.1296G〉T(P.Gly400Val)杂合突变携带者。Pymol软件分析显示P.Gly400Val突变导致FⅪ蛋白氢键数量变化,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根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 professional 2016.4),F11 NM_13142C.1691A〉T(p.Arg532Ter)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2015年指南判断为功能缺失型突变。结论F11NM_13142 C.1296G〉T(p.Gly400Val)和F11 NM_13142C.1691A〉T(P.Arg532Ter)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遗传性FXI缺陷症的致病原因,引起FXI抗原和活性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进行了致病基因PAX6的突变分析。方法PCR反应扩增PAX6基因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通过患者与正常人带型的差异来确定突变发生的外显子,对有差异SSCP带型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找到突变位点。PCR产物进一步亚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结果发现基因突变为PAX6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3外显子之间的剪接识别位点"AG"中的碱基A的丢失(IVS2-2delA)。结沦PAX6基因5′端非编码区剪接突变能够引起先天性无虹膜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3个Fabry病家系GLA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相关成员GLA基因编码序列与剪切位点DNA序列变异,分析致病性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结果 在家系1先证者GLA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1个未经报道的错义突变c.797A>C(D266A),家系2先证者GLA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1个错义突变c.644A>G(N215S),家系3先证者GLA基因第2外显子中发现1个无义突变c.355C>T(Ql19X).家系1与家系3先证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家系2先证者临床则以肥厚性心肌病为特点.结论 首次发现的GLA基因c.797A>C(D266A)突变是第266位密码子第6个被证实的错义突变,已报道的另5种突变均有致病性,在正常非相关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提示GLA基因c.797A>C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N215S和Q119X系首次发现于中国Fabry病家系的突变.GL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具有较为显著的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学杂志》2019,(4):31-35
目的:分析一例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B,HB)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凝血因子Ⅸ(F9)活性,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分析HB的关键致病基因F9基因序列并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Hb含量降低,凝血功能示APTT延长,D-二聚体增高,F9活性明显下降;先证者母亲及女儿APTT及F9活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和降低,其父亲、妹妹和哥哥的APTT及F9活性正常。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携带F9基因半合子错义突变c.289TG(p.Cys97Gly),为首次发现的变异位点,先证者母亲及女儿各携带杂合突变。结论:F9基因第4外显子c.289TG(p.Cys97Gly)半合子变异可能为HB致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F5基因新变异导致复合杂合性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10人)的相关凝血指标。通过CAT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应用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使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位点的保守性及变异后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评级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评级。结果 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为25.2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84.4 s,均显著延长;血浆FⅤ活性(FⅤ:C)和FⅤ抗原(FⅤ:Ag)分别为6%和8%,极度降低。先证者凝血酶生成量降低和达峰时间延长。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第13外显子存在父源c.4594C>T(p.Gln1532*)杂合无义变异和第25外显子存在母源c.6665A>G(p.Asp2222Gly)杂合错义变异。保守性分析表明Gln1532呈高度保守;3种在线生信学软件Mutation Taster、SIFT及PolyPhen-2均显示该两种变异为有害变异;蛋白质模型分析表明p.Gln15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一个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从基因水平确定其原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该家系成员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基因(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TC)的1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突变,以10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先证者新生儿期发病,OTC基因测序发现其第9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917G>C,第306位密码子由AGA突变为ACA,精氨酸替换为苏氨酸,即p.R306T.家系成员检测证实先证者母亲及家系中另外两名女性为表型正常的c.917G>C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他家系成员及100名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错义突变c.917G>C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尚未见报道,是一新发现的OTC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