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定量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钠氢交换调控因子NHERF3蛋白水平的方法.方法 将抗NHERF3抗体固定在CM5芯片,将重组NHERF3蛋白(0.78-50 nmol/L)和牛血清白蛋白BSA(3.125-100μmol/L)依次注入芯片表面,通过Biacore分析软件计算NHER...  相似文献   

2.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特异性病毒抗原及 IgG、IgA、IgM 抗体和补体 C3组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据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1-AA)的相互作用。方法 根据人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6肽;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针对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A);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该合成的26肽与β1-AA的亲和力;利用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实验验证该合成26肽对β1-AA的中和作用。结果 提取的β1-AA可以使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增加(P<0.05),提示该β1-AA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26肽与β1-AA结合的亲和力(KD)为4.44 μmol/L,属于中等强度结合;较β1-AA组相比,26肽处理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跳动频率(P<0.05)。结论 该合成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可以拮抗β1-AA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建立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同步定量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方法。方法采用EDC/NHS方法将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B2M)、尿IgG的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免疫传感器芯片之上,并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样本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利用4种微量蛋白的标准血清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方法学评价。以免疫散射比浊方法为参考方法,检测125例临床患者24 h尿液样本的微量蛋白浓度,比较2种方法检测相同样本时的结果差异。结果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芯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检测特异性。其标准曲线的R2均在0.98以上。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是A1M为5μg/L,B2M为7.3μg/L,MA为11.5μg/L,IgG为22μg/L。所有4项指标可在20 min之内同步完成。与微量蛋白检测的经典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相比,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尿液中多种微量蛋白的快速、准确、同步定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无标记检测CA125血清抗原,探索卵巢癌无创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SPR生物传感片表面固定抗CA125单克隆抗体OC125,利用其检测人体血清中CA125抗原的表达。结果:SPR对血清中CA125的测量结果与放射免疫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PR共振峰移动的大小(δλ)相对地反映了血清中CA125抗原表达程度。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的SPR共振峰波长移动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血清的SPR共振峰波长移动值。与现有检测技术相比,SPR方法具有无需标记,操作简单等优点,便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滚环扩增(RCA)技术结合特异性表面等离子共振(SPR)金膜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方法。方法根据丙型肝炎x-tail区域的特异检测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RCA法检测HCV的探针和引物,分成3组(实验组、阴性样品组和阳性样品组)进行RCA实验,验证RCA法检测HCV的特异性。将模板浓度按10倍梯度稀释,评价SPR技术结合RCA法检测的检测限。在普通金膜芯片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形成高特异性核酸芯片,用抗蛋白实验验证芯片抗蛋白能力。采用双通道SPR仪对RCA反应及信号放大反应进行实时观测。运用SPR技术结合RCA法检测63例临床血液样品,并与Real-Time PCR法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PR技术结合RCA法对HCV阳性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pmol/L,低于Real-TimePCR法的检测限(0.1 nmol/L)。SPR芯片具备良好的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能力。双通道SPR仪对RCA芯片系统的检测信噪比为100,实现了对HCV的检测。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90.0%(27/30),特异度为84.8%(28/33)(χ2=8.10,P=0.004)。结论 SPR技术结合RCA法将生物传感技术及原位扩增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快速、非标记和实时检测HCV。  相似文献   

7.
于德宪  周文  高璐璐  陈清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77-1179
目的 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SuperMap Objects 5.2全组件式开发平台实现系统的构建,以Visual Basic 6.0为集成环境,通过调用动态函数库(DLL)实现GIS组件功能与数据库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表现,并且构成统一的无缝界面.结果 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生物传感器载体的构建,阐明MMP3在活细胞中表达的时空信息。方法: 构建定位于细胞膜表面的ECFP-MMP3-YPet生物传感器载体并进行鉴定;转染293T细胞24h后观察转染效率;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刺激293T细胞,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MP3生物传感器载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情况ECFP-MMP3-YPet biosensor。结果: 成功构建ECFP-MMP3-YPet biosensor;PCR和双酶切鉴定,MMP3-YPet约780bp,转染293T细胞后MMP3生物传感器在胞质较均匀分布,转染效率约40%。uPA刺激293T细胞后,胞质和胞核内FRET比值逐渐降低,约30min时达到最小值,随后恢复正常。结论: 基于FRET构建的MMP3生物传感器可以敏感而准确地监测活细胞中MMP3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三种登革热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斑点法(DIB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登革热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方法 用ELISA、DIBA和ICT同时检测登革热患者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的DV-IgM/Igg抗体,比较测试结果。结果 用ICT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0.4%(32/53),DV-IgG无1例阳性;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4.7%(5/34),DV-IgG无1例阳性。用ELISA法(德国GMBH)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6.0%(35/53),DV-IgG的阳性率为70.2%(40/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35.3%(12/34),DV-IgG的假阳性率为8.8%(3/34)。用ELISA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75.5%(40/53),DV-IgG的阳性率为49.1%(28/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1.8%(4/34),DV-IgG无1例阳性。用DIBA法(新加坡Genelabs Diagnostics)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84.9%(45/53),DV—IgG的阳性率为64.9%(37/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47.1%(16/34),DV-IgG无1例阳性。结论 通过比较显示,ICT法检测DV-IgM抗体适合在登革热爆发流行期间用作疫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早期初筛试验;ELISA法检测DV-IgM/IgG抗体适合在普查及大批量标本检测时使用;DIBA法检测DV-IgM抗体不适合作为初筛试验;DIBA法检测DV-IgG抗体适合在登革热散发期间使用,可作为登革病毒感染的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高感染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的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病毒检测面临巨大挑战。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应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核酸检测,方法耗时3~4 h,准确率在60%~80%,患者需要多次检测才能确诊,极大增加了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暴露风险。本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对基于免疫反应和核酸检测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进行了总结并为进一步开发冠状病毒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对登革热的病例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番禺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6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6例,临床诊断20例。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全区病例以钟村街为主(占全区病例的28%)。男性1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2。职业以家务待业为主。常规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最高为9月。结论广州市番禺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控制登革热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研究壳聚糖纳米粒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 SPR 细胞传感器动态监测壳聚糖及胸腺五肽作用于 C6细胞诱发的折射率变化。结果壳聚糖纳米粒或壳聚糖分子与 C6细胞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折射率变化较大,在作用30 min 内,SPR 信号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胸腺五肽分子与C6细胞间无相互作用。结论 SPR 技术能够实时在线地表征纳米粒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评估已开展措施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摸索出一套适合潮州市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在示范区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形成多维度的宣传动员模式,建立和管理区域性消杀队伍,依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开展消杀。对2016年创建的示范区西新街道以及对照区的布雷图指数、幼虫或卵密度(诱蚊诱卵器)、成蚊密度(灯诱)、登革热发病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创建示范区前,2015年示范区和对照区布雷图监测结果均长期高于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建示范区后,2016年示范区内的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能控制在5(符合防控要求)以下,低于同期的对照区,且和对照区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示范区诱蚊灯指数总体趋势下降,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此后逐渐下降为0。示范区的病例从2015年468例下降到2016年登革热病例零报告。结论登革热防控示范区以政府主导,群防群控,全民动员起来,平时注重干预,达到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的目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登革热防控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开展孳生地清除活动,防蚊灭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热病毒双靶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和基因分型.方法 选取登革热病毒Ⅰ-Ⅳ型病毒保守区设计型特异性引物探针和通用型引物探针,评估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并对20份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登革热阳性核酸标本在通用型检测全部为阳性,特异性型别检测发现登革热病毒Ⅰ型10例、登革热病毒Ⅱ型3例、登革热病毒Ⅲ型3例、登革热病毒Ⅳ型4例;20名正常无症状人群标本提取的核酸和HIV、HCV和HEV通用型和特异性型别检测全部为阴性.梯度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登革热Ⅰ-Ⅳ型病毒检测最低检测限达103 copies/m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登革热病毒双靶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及分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重复性好、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可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基因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0-2012年登革热病例诊断报告情况,探讨登革热病人发病后到疫情报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避免登革热疫情扩散蔓延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2O10-2012年网络直报病例、部分现场调查病例的发病后就诊、诊断、报告等时间间隔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登革热病人从发病至报告中各环节时间问隔的影响因素。结果 311例网络直报病例中,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为发病至报告的主要时间段(中位数7 d),原始报告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较原始报告为疑似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长(中位数相差1 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例现场调查病例中,影响登革热病例从发病至报告的时间最主要的是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中位数8 d)。结论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报告及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例诊断的及时性,各相关单位应提高及早发现病例、及早报告,及早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中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6例(7.21%),2006年(1.29%,10/775)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低,2007年(44.44%,16/36)、2008年(50.00%,3/6)、2009年(83.33%,15/18)、2010年(27.16%,22/81)构成比均较高。66例中男49例(74.24%),女17例(25.76%);职业以商业服务者(39.40%,26/66)、干部职员(13.64%,9/66)、家务及待业者(10.61%,7/66)为主;年龄集中在20~50岁(83.33%,55/66);发病高峰为8~11月份(69.70%,46/66);输入来源洲依次为亚洲(89.39%,59/66)、非洲(6.06%,4/66)、拉丁美洲(3.03%,2/66)和大洋洲(1.52%,1/66),最大输入来源地为东南亚国家(74.24%,49/66)。入境前发病病例(69.70%,46/66)多于入境后发病病例(30.30%,20/66)。结论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大,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需提高出入境口岸检疫能力和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和报告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构建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G抗体的适配子型SPR传感器微阵列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ELEX技术筛选TOX、CMV IgG的适配子,并将其整合于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通过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TOX、CMV IgG进行杂交检测,并进一步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稳定性与线性检范围。结果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TOX、CMV IgG的实时检测,检测系统稳定性良好,八通道间检测时互不影响,线性检测范围为20~300μmol/L。结论该实验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等优点,SPR传感器技术结合适配子技术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