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况及虫数;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分离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L3)分别感染昆明鼠;而感染BALB/c小鼠的Ⅲ期幼虫来自于褐云玛瑙螺。通过观察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体重变化、mmp-9活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幼虫对不同小鼠的致病力。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及福寿螺中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但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幼虫数量高于福寿螺。BALB/c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死亡率、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明显高于昆明小鼠,其体重减轻、病理变化也更明显。用不同螺来源的Ⅲ期幼虫感染的小鼠其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脑脊液总蛋白含量、体重减轻及脑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ALB/c小鼠、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BALB/c小鼠是较好的实验室易感宿主,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来源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对小鼠的毒力无差异,从环保角度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阳春当地采集野生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实验室用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记数.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小鼠.结果 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71%和0.86%;感染度分别为1~312和1~4.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小鼠中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第4期幼虫,且其血清特异性IgM均为阳性.结论 阳春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该虫中间宿主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罗定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消化法对从罗定地区的罗城、双东、太平、华石和罗镜五镇所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消化检查,并用从螺中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大鼠验证虫种。结果检查褐云玛瑙螺253只和福寿螺676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58%和2.07%;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5.40条/螺和4.57条,螺。太平、罗城和罗镜镇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4.81%,21.38%;平均感染度分别为18.00条,螺,29.23条,螺。罗城、双东、太平、华石四镇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2.48%.3.92%,3.14%,0.39%;平均感染度介于1.00-7.75条/螺之间。结论广东罗定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以褐云玛瑙螺的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的感染状况,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理位置随机选择深圳市南山区5个不同生态环境调查点,采集主要螺类中间宿主标本,以酶消化镜检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在深圳市南山区共采集螺类标本392只,其中褐云玛瑙螺135只,小管福寿螺188只,铜锈环棱螺56只,中国圆田螺13只。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11.7%;褐云玛瑙螺和小管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30.4%和2.7%,前者的感染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1);铜锈环棱螺和中国圆田螺标本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是主要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捕捉广州大学城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检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大学城10所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褐云玛瑙螺,人工消化酶消化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广州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个校园内未捕捉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他8所高校均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总体感染率为11.8%(76/642),平均感染度为872条/螺,阳性螺中最高15725条,最低17条;中山大学校园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其他校园高,分别为22.0%(56/255),1007条/螺。结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的分布、生态环境与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褐的云玛瑙螺,以匀浆沉淀镜检法检查感染率与感染度。结果褐云玛瑙螺在深圳广泛分布,12个调查点中10个发现褐云玛瑙螺的存在,其中4个点标本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31%,螺重≥55g的个体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55g个体(P〈0.01),褐云玛瑙螺主要分布在灌木植被、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花园和草地,常在夜间活动,以雨后更为频繁。结论褐云玛瑙螺在深圳市广泛分布且高度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为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人工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过程,探索广州管圆线虫人工繁殖的技术和方法.为深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方法 从广州管圆线虫疫区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解剖分离三期幼虫,经口感染SD大鼠.6周后采集镜检鼠粪,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粪便内一期幼虫感染实验室养殖的二代褐云玛瑙螺白化种白玉蜗牛25只,3周后解剖螺镜检三期幼虫并计数.将阳性螺直接喂食饥饿SD大鼠10只,感染2周后检测血清,6周后镜检鼠粪,并分别于3、5、8周时解剖大鼠观察虫体.结果 感染3周后解剖白玉蜗牛镜检可见三期幼虫,大鼠感染2周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6周后镜检鼠粪可见一期幼虫,3周后脑部解剖可见四期幼虫,5周、8周后心肺部解剖可见成虫与虫卵.结论 利用SD大鼠与白玉蜗牛为宿主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相似文献   

8.
张丽华  陈加力  董为人 《广东医学》2008,29(11):1898-1899
[摘要] 目的 了解佛山市五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四种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方法 取螺体组织,用剪刀剪碎加入8ml的生理盐水,过滤沉淀,取上清液,离心,取渣镜检广州管圆线虫Ⅲ期线虫蚴虫为阳性。 结果 共检查褐云玛瑙螺589 只,福寿螺742 只, 中华圆田螺745只,环棱螺751只。广州管圆线虫Ⅲ期蚴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0.75 %,31.54 %,16.51%,19.71%。与国内各地比较四种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均处于较高水平。 结论 佛山市五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环棱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中褐云玛瑙螺在佛山地区广州管圆线虫传播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加强佛山市广州管圆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的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天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密度,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d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d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福寿螺感染8、12及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两个镇街作为调查点,通过匀浆法确定各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结果采用匀浆法共检测福寿螺标本128份,阳性34份,阳性率为26.56%;褐云玛瑙螺97份,阳性44份,阳性率为45.36%;环棱螺91份,阳性3份,阳性率为3.3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福寿螺最高的是110条/螺,最少是5条/螺,平均为36条/螺;大、中、小福寿螺阳性率为48.57%、18.60%、14.28%,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褐云玛瑙螺阳性率为52.38%和32.3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与离居民区的远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而且是广东省阳性率较高的调查点之一,虽然东莞市暂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例,但仍然要加强宣教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直接组织匀浆法和肺检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 寻找简便快捷适合不同场境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前辈报道已确认的疫区的水塘、沟渠、河流边等环境,捕捞收集福寿螺。每只螺逐只称重后,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先用肺检法镜检每只螺肺囊内是否有结节进行初筛,把结节用解剖针挑出单独压片用显微镜查找虫体,并在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然后再把肺囊和螺肉一起用组织匀浆法复检。结果 共检测330只福寿螺,组织匀浆法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63只,检出率为19.1%(63/330),肺检法查见结节的福寿螺52只,检出率为15.8%(52/330),其中肺检法查见结节并查到幼虫的福寿螺36只,其匀浆法也全部阳性,符合率100%(36/36);肺检法查见结节但未查到幼虫的福寿螺16只,其中有6只匀浆法阳性,10只匀浆法阴性,错检率19.2%(10/52 );肺检法未查见结节福寿螺278只,但用匀浆法检查有2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漏检率7.6%(21/278)。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见结节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 0.26,P>0.05)。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到幼虫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03,P<0.01)。两种方法对不同体质量的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肺检法2种判定方法在检测大螺(≥25 g)时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7;χ2=2.58,P=0.108),但在检测小螺(≤10 g)方面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2)。结论 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组织匀浆法相比, 在检测大螺方面方法简单所需仪器设备更少,其检测速度更快, 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而直接组织匀浆法灵敏度高,能直观地显示虫态与活度,虫体活力强,检出率高,更适合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来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清远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选佛冈、连州和清新3个县进行调查,调查当地鼠类及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查鼠类387只,感染率9.56%,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计139条,平均感染度为3.76条/只;共检查福寿螺223只,感染率为2.69%,平均感染度为241.17条/螺:检查褐云玛瑙螺102只,感染率为2.94%,平均感染度为1条/螺.结论 清远市鼠类和螺类中普遍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说明清远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A case of human Angiostrongyiiasis cantonensis from Guangdong in August 1984 was reported. A cli n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detail. The patient, a 13-year-old boy,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 cause of severe headache, mild fever, malaise, ano rexia, diplopia, slight central left facial paralysis and slight bilateral papilledema. The change of CSF sug gested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An alive larva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was identified in CSF. Medical history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 had frequent contact with the snail, Achatina fulica, which had been heavily infected by a cantonensis in the village he liv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patient was treat- ed with dexamethasone, hetrazan, levamisol and successive spinal taps. It was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s. However, the patient improved progressively. He had recovered before discharge and was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and was found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