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12—2016 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和纳入治疗情况,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自2012年5月—2016年12月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的培养、药敏及接受治疗和转归等资料,分析不同登记分类、不同年份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的涂阳培阳率、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以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接受治疗比例。结果 自2012年5月—2016年12月,南宁市共登记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7 987例,开展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 844例,痰培养阳性1 946例,痰培养阳性率为68.42%;开展传统药敏试验1 900例,经菌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 820例,检出耐多药肺结核213例,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为11.70%;确诊的21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纳入治疗管理106例,纳入治疗率为49.77%,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治愈40例,完成疗程18 例,治疗成功率为54.72%。结论 2012—2016年南宁市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取得一定效果,但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较低也可能与涂阳培阳率低导致检出例数减少有关。针对纳入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建议要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改进耐多药肺结核防控策略从而达到降低耐多药肺结核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治疗转归情况,分析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确诊的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经专家组评估后,实施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督导服药管理。患者治疗转归由专家组根据判定标准讨论确定。对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和治疗未成功的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165例,治愈99例(60.0%),完成治疗10例(6.1%),治疗未成功56例(33.9%),治疗成功率为66.1%。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丢失、拒治、拒绝复查、迁出、自杀死亡)导致的停止继续治疗,分别占到25.0%(14/56)和62.5%(35/5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是导致深圳市MDR-TB患者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耐多药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筛查,发现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的重点人群和试验方法,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方法对选例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和分离培养,获得菌株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1229例耐多药可疑症状者通过实验室筛查发现耐多药肺结核病例198例(16.11%),广泛耐多药病例21例(1.71%);初治失败、复治失败和返回涂阳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的发现率较高(X2=8.62,P〈0.05);初治失败、复治失败和其他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的发现率较高(X2=43.03,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试验方法进行耐多药病例的检测,针对初治失败、复治失败、返回和其他等重点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MDR PTB)合理有效方案 ,对36例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正规或不正规治疗无效者 ,改用氧氟沙星为主的方案治疗 ,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标准 ( 1)经多种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 (S)、异烟肼(H)、利福平 (R)、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Z)正规或不正规治疗达 1年以上治疗失败的肺结核患者 ;( 2 )未用过氧氟沙星(O)、丙硫异烟胺 (TH)、利福喷丁 (L)者 ;( 3)年龄 2 5~ 72岁 ;( 4 )无心、肝、肾功能不全 ,无肺外结核、精神病、糖尿病史。1 2 临床资料 将入选患者 6 9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7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所拟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对住院的177例复治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平均病程5.03年,其中浸润型肺结核109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68例。应用改良罗氏法培养出人型结核杆菌,并做4药(H、R、E、S)药敏试验,其中耐HR药占20.90%,耐HRE药占5.65%,耐HRS药占26.56%,耐HRSE药占46.89%。耐HR多采用D.Z.LV.E.S.方案;耐HRE.多采用D.Z.LV.1314TH.S方案;耐HRS多采用[D.Z.LV.E.A]方案;耐HRSE药多采用[D.Z.LV C.Rb.1321TH]方案。平均住院72.3 d。结果:痰菌转阴率为69.5%,病灶吸收好转率为79.10%,空洞治疗有效率为55.65%,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以力克肺疾、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作为主要化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再选用1或2种敏感或未用过药物,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标准化方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和转归的影响和处置对策。方法 采用设计好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查表,回顾性调查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所有使用耐多药标准化治疗方案且已有治疗转归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及其治疗转归等信息。结果 8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 (25/80),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 (20/65),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5/1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分别为单纯尿酸升高 (28.0%,7例)、胃肠道反应(20.0%,5例)、肝功能异常(16.0%,4例)、不良反应导致的更改方案患者占16.0%(4/2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治疗成功率72.0% (18/25),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治疗成功率50.9% (28/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应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经过早期处置及调整方案,大部分患者能够继续治疗,对治疗转归未形成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强力阿莫仙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情况。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标准[1]。随机分组,6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用强力阿莫仙治疗,为治疗组;66例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常规抗痨药,为对照组。结果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3个月末、6个月和12个月末痰涂阴转差异均无显著性。3个月末胸部X线检查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其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初始耐药率为52.2%,而获得性耐药率为47.8%。69例病例中,60例是暂住户口居民,9例为常住户口居民。结论强力阿莫仙对治疗肺结核治疗有效。在初结核病例中,治疗6个月末X线检查病灶吸收低于90%,或病灶边缘仍模糊,应考虑是初始耐多药病例。建议药敏试验列为肺结核综合治疗前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2014年6月30日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359例MDR-TB患者,采用标准化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9例MDR-TB患者治愈率为73.3%(263/35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76.6%(95/124)和71.5%(168/235),复治涂阳患者中的复治失败者的治愈率最低(57.9%,22/38)。359例MDR-TB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315/359),耳鸣或听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肿痛发生率分别为50.8%(160/315)、46.0%(145/315)和43.2%(136/315);环丝氨酸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3%(6/113)。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为治疗后的2~6个月。结论武汉市MDR-TB治愈率较高,其中全程免费政策、合理治疗方案、规范化管理及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策略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18例患者均经过X线片、CT、MRI及ECT骨扫描等检查,确诊疼痛由溶骨性骨转移引起;所有病例为未用或已停用化疗或放疗4周以上或内分泌治疗和(或)化疗无效者。病例排除标准:①减轻骨转移性疼痛已作放疗者;②对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过敏史者;③心肝肾功能明显受损者。118例中女47例,男71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55.3岁。原发肿瘤,见表。疼痛程度分级标准:①0级:无疼痛感觉;②Ⅰ级:轻微疼痛,可以忍受,睡眠轻度受影响,行动自如,无疼痛表情;③Ⅱ级:疼痛较重,尚可忍受,对睡眠影响较大,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泛k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6例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39岁,其中男4例、女2例,均为浸润型肺结核;病程9个月至31年,平均10.2年.就诊时5例为多次复治、1例为初治,症状反复、迁延不愈是其最大临床特征.②在复治病例中,3例复治患者初诊时是否耐药情况不详,但有不规律治疗史,在治疗进程中耐药种类不断增多;2例遵医嘱治疗复治病例初诊时即显示耐多药,且在治疗进程中耐药种类不断增多.③例患者X线表现均显示1个或多个空洞影像,除病程仅9个月的初治患者外病灶均累及双侧多个肺野,其中2例呈单侧损坏肺影像.④6例患者均伴肺部继发感染,其中3例伴白色念珠菌感染.⑤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用相应二线抗结核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予以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严重耐多药结核病极端危害人类健康,同时对结核病控制造成严重威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2年1月—2016年12月5年间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管治情况,以期为调整深圳市的耐多药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在此期间登记的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情况、6月末痰菌阴转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等资料,计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率、6月末痰涂片及痰培养阴转率、成功治疗率。结果 5年间深圳市共检出确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487例,其中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451例(92.6%);纳入项目进行治疗的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220例(48.8%);未纳入治疗的231例患者中,返乡102例(44.2%);纳入治疗的患者中,完成前6个月治疗的患者203例,6月末痰涂片阴性173例(85.2%)、痰培养阴性175例(86.2%);完成两年治疗的患者190例,治愈111例,完成治疗19例,成功治疗率68.4%。结论 由于采用了综合防控措施,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确诊患者的纳入治疗情况却不甚理想,有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下一步工作还需要继续探索改进现有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大对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纳入治疗力度,防止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2006年10月—2014年6月,深圳市实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效果,以期为调整全市的耐多药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及2006年10月—2014年6月深圳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月报、季报和年度报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全市耐多药结核病政策保障情况、体系建设情况、项目覆盖情况、病人发现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在项目实施期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医疗保障和法律保障。建立MDR-TB三级防控网络、市区两级诊断平台、市区两级实验室网络。项目覆盖全市所有10个区和全市所有人群,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将MDR-TB的筛查对象扩大到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新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项目实施期间,全市共发现MDR-TB患者607例,纳入项目治疗168例,成功治疗率高达70.2%。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发现"传播"已成为全市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加上对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有效措施,以防止耐药结核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0-2015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耐药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5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宜昌市共发现MDR-TB 218例,其中男性160例,占73.4%;女性58例,占26.6%;男女性别比为2.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0%(120/218).发现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纳入治疗153例(70.2%),各年间纳入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6月末痰涂片阴转率为70.6%,6月末痰培养阴转率为50.3%,各年间6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6月末培养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完成疗程76例,治愈36例,治愈率47.4%.结论 宜昌市通过实施国际项目在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诊疗和督导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病人纳入治疗和治疗效果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西安市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耐药状况,为合理选用耐多药抗结核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经痰检分离并鉴定为MDR的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并对其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检测,使用卡方检验对初始耐多药与获得性耐多药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111株MDR的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85.6%和45.0%,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2.3%)、莫西沙星(34.2%)、对氨基水杨酸钠(9.9%)、阿米卡星(8.1%)、丙硫异烟胺(7.2%)、卷曲霉素(4.5%)。链霉素、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组患者中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在获得性耐多药患者中的耐药比例均显著高于初始耐多药组(P<0.05)。结论 西安市MDR-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敏感性好,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应考虑到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并强化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策略(DOTS-plus策略),特别是要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耐多药病区接受治疗的335例MDR-TB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医师处理MDR-TB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3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耐多药病区接受治疗的335例MDR-TB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264例及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不同年龄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及发生或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8.4%(229/335),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胃肠道反应46.0%、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痛42.1%、肝功能异常35.0%;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39%(170/264)和83.0%(5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9.0%(158/229)治疗成功,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4.1%(68/106)治疗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结论MDR-TB患者接受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积极、正确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可不影响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诊的178例MDR-TB患者和356例敏感性结核(DS-TB)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可能导致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5岁年龄组(OR=2.704,95%CI=1.239~5.899,P=0.012)、既往有抗结核治疗史(OR=19.815,95%CI=10.411~37.716,P0.01)、结核空洞(OR=1.701,95%CI=1.101~2.628,P=0.017)和不规律服药(OR=2.063、95%CI=1.035~4.115、P=0.040)发生MDR-TB的风险较高;已婚(OR=0.187、95%CI=0.089~0.392、P0.01)发生MDR-TB的风险较低。结论 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建议进一步加强早期发现、快速诊断、规范诊疗,强化健康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患者接受全程规范治疗,从而降低MDR-TB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初治和复治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多药(MDR)情况,了解抗结核药耐药现状和形势。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患者395例,按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菌种鉴别试验。采用WHO推荐比例法对阳性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计算每种一线药的耐药率及4种一线药的MDR情况。计算初、复治患者的MDR率。结果: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依次为链霉素(93/395,23.5%),异烟肼(88/395,22.3%),利福平(58/395,14.7%),乙胺丁醇(23/395,5.8%)。初治和复治组患者耐药均以耐链霉素和异烟肼为主,且耐药顺位一致,复治组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7.4%)高于初治组(6.9%)(χ2=6.714,P=0.010)。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者33例,总MDR率为8.4%,复治患者MDR率(10.2%)高于初治患者MDR率(2.9%)(χ2=5.263,P=0.022)。初、复治组患者MDR形式均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为主,分别为2例(2.0%)和13例(4.4%)。结论:结核分枝菌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频度顺位依次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复治组患者利福平耐药率、MDR率均高于初治组。初、复治组耐多药形式均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进行比较,提高临床医生对耐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方法 以西安市胸科医院3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DM+)组60例(18.6%);不合并糖尿病(DM-)组262例(81.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肝病、既往治疗史、影像学病灶累计肺野数(<3或≥3)、有无空洞、耐药特征、治疗结局、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 DM+组男性占91.7%,高于DM-组7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平均年龄(48.6±11.8)岁高于DM-组(34.3±14.8)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BMI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DM+组出现空洞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合并肺外结核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在初复治、影像学病灶累积肺野数(<3或≥3)、是否合并肝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 FQs)、阿米卡星(Amikacin, 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FQs+ Am(Cm)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局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初复治、病灶累计肺野数等因素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及病灶累计肺野数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P<0.05)。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85/217);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0/53),DM+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M+组3个月痰菌阴转率80.0%(32/40),DM-组阴转率85.6%(149/1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 DM+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相对较大,要根据患者体重给与足量结核药以避免出现血药浓度降低引起治疗效果不佳。DM+患者更容易出现影像学肺部空洞,肺外结核病增多情况,在临床上要警惕随时出现大咯血可能,注意周身多器官结核的排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