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保山市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流行态势.方法 收集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隆阳区2005~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580例,占总报告传染病的9.83%,无死亡病例;间日疟1 093例,占69.17%,恶性疟465例,占29.43%;未分型22例,占1.40%.2005 ~ 2011年发病以输入病例为主,共1 562例,占总发病数的98.86%.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水寨乡、辛街乡和瓦房乡,年均发病率较低的是杨柳乡、永昌办事处和兰城办事处.疟疾季节流行分布呈现“单峰”型.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 452例,以农民为主,共1 506例,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共915例.结论 隆阳区疟疾发病率自2005年以来逐年下降,发病以输入性为主,本地病例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流动人员管理力度,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保山市隆阳区疟疾患者特点,探索防治对策,完善疟疾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保山市隆阳区疾控中心2010-2015年疟疾门诊就诊患者资料进行整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从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流动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就诊患者640名,其中隆阳区居民560人,占87.50%,其他地区就诊患者80人,占12.50%;季节主要集中于6-9月份;男性516人,占80.62%;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之间;有流动史的就诊患者365人,占总就诊数的57.03%;共查出疟疾病人99人,其中18~50岁86人,占86.9%;输入性病例98人,占98.99%.结论 隆阳区疟疾病例主要集中于6-9月份;发病以18~50岁的男性人群,特别是到过缅甸务工、探亲、经商的流动人员为主.提示隆阳区要加强上述流动人员的管理、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能力建设,提高疟疾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输入性疟疾管理,及时、规范地处理疫情,防止传播,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保山市2016年疟疾流行情况,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保山市网络直报疟疾疫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年保山市疟疾发病108例,发病率为0.42/万,死亡0例,与2015年相比下降57.81%.其中间日疟101例,恶性疟7例,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缅甸(90.74%).腾冲市发病最多,64例,占59.26%;发病高峰月5月29例,占26.85%;病例以20~54岁青壮年男性为主,占77.78%;农民为主要风险人群,99例,占91.67%.结论 保山市2016年疟疾发病较2015年下降明显,均为输入性病例,2017年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降低全市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特点,为开展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6-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95例,其中间日疟49例(51.58%),恶性疟30例(31.58%),未分型16例(16.84%);年平均发病率为0.16/10万,死亡2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P<0.001),平均年龄为(44.47±16.59)岁,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32%;2006-2015年除10月份无输入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但无较为集中的趋势;2006-2015年荆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荆州区2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3.16%;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非洲,占69.23%.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成为荆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8-2016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6年桂林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桂林市2008-2016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1 4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共血检流动人口20 560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92例,阳性率为0.45%;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其中以恶性疟为主,占59.78%(55/92),间日疟次之,占31.52%(29/92);病例分布于桂林市79.92%(10/13)的县(区),其中全州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8.04%(35/92);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3.48%(86/92),主要集中于20~49岁组,占89.13%(82/92);病例主要从事工种为淘金/挖矿(90.65%);病例全年均有分布,其中4-8月份占50.87%(56/92);感染来源于非洲(占66.22%)和东南亚(占22.83%),其中非洲加纳占40.22%;2008-2016年报告恶性疟死亡病例2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近10年桂林市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加强对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是桂林市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百色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4年百色市12个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资料、防治工作年报及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百色市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8例,年均发病率为0.171/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为2008年报告;输人性疟疾病例47例,占病例总数的97.91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08年报告l例,元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2008-2014年百色市共血检流动人口发热病人47 820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45例,阳性率0.094%;血检疟原虫阴性,临床诊断为疟疾有2例;外出务工回归人员疟原虫阳性率远高于外来人员(x2=29.432,P<0.0l);病例分布于百色市50%(6/12)的县(区),其中隆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61.702%(29/47);病例全部为男性,主要集中于20~49岁年龄组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工种以修电站、水利和挖矿、淘金为主,两者占病例总数的80.851%(38/47);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感染来源非洲、东南亚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结论 百色市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高疟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是消除疟疾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红河州消除疟疾阶段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2012-2016年红河州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疟疾病例89例,其中间日疟84(94.38%)例,恶性疟5(5.62%)例,恶性疟死亡1例,年病例数从2012年的17例上升到2016年的28例,上升64.71%.金平、个旧和元阳县(市)病例数占84.27%;20~50岁男性青壮年病例数占89.89%;农民工病例数占88.76%;缅甸输入病例73例(82.02%).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多,以成年男性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感染来源主要为缅甸.应当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同时加强对来自疫区回归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避免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6—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后阶段的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数据及相关的病例资料,对疫情概况、病例的分布特征、感染来源、诊治管理情况及间日疟病例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769例,均由境外输入。其中恶性疟581例,卵形疟107例,间日疟49例,三日疟24例,诺氏疟1例,混合感染7例。输入病例来源于3大洲的41个国家,非洲输入最多(738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95.97%,病例的分布遍及18个省辖市,涉及149个县(市、区),并呈散发分布。发病人群男性居多(755例,占98.18%),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496例,占64.50%),以境外务工人员为主(588例,占76.46%)。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特征。病例从发病到初诊、从初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6 d和2.7 d;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3 d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率为98.18%,7 d内疫点处置率为96.49%。2016—2019年,7例间日疟病例出现复发,复发时间均小于1年,其中2例病例出现二次复发。结论 2016—2019年,河南省维持无本地感染病例状态,输入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感染和疫情扩散的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各地坚持不懈做好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精准施策,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沙市2012-2017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12-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378例,其中境外输入376例、境内(云南)输入2例,境外输入地以非洲为主(321例),其次是东南亚国家(47例)。报告病例分型以恶性疟(272例)和间日疟(78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2. 59%。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8. 15%(371/378),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及民工。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初诊未诊断为疟疾者72例,初诊误诊率为19. 05%。结论要着重提高疟疾诊治及疫情处置能力,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百色市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后制定适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及整理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09—2019年百色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0例,其中49例为血检阳性病例(98.00%),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00%)。血检阳性病例中虫种分布情况为:间日疟14例(28.57%),恶性疟34例(69.39%),卵型疟1例(2.04%),无混合感染病例和三日疟病例的发现。输入性病例地区分布以隆林县最多(25例,50.00%);性别全部为男性;除了2012年1月份有一个高峰期外,总体上病例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从回国至发病平均时间为7.2 d,从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7.8 d;县级疾控中心报告32例(64.00%);危重症病例2例,分别于2016年及2018年出现,无因重症而死亡的病例出现。2008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后,至今疟疾病例报告全部为境外输入性,2016年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标准,输入性疟疾病例未在百色市辖区内引起继发性病例。结论百色市在没有本地病例的疟疾防治现状下采取的疟疾防控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进一步落实病原学监测的措施,开展疟疾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以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全国2005-2015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为各地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5-2015年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15 35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9 577例,占32.31%,间日疟116 267例,占53.99%,恶性疟20 887例,占9.70%,三日疟233例,占0.11%,卵形疟703例,占0.33%,诺氏疟1例,混合感染280例,占0.13%,未分型病例7 405例,占3.44%;病例主要分布在安徽(99 766例,占46.33%)、云南(47 057例,占21.85%)、海南(18 136例,占8.42%)、河南(14 544例,占6.75%)和湖北(7 976例,占3.70%).人群分布中以男性为主(146 185例,占67.88%);主要集中在10~35岁(85 712例,占39.80%);死亡病例274例,其中恶性疟244例,占89.05%.全国年报系统共报告本地感染疟疾病例172 184例(占79.95%),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3 165例(占20.04%),不明来源病例4例(0.01%).其中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比例从2005年的18.26%上升到2015年的98.73%.乡镇级、县级、地市级和私立医疗机构各报告病例123 156例(占57.19%)、47 324例(21.98%)、19 299例(8.96%)和1 462例(0.68%).乡镇级、县级、地市级和私立医疗机构的发病到诊断间隔平均天数分别为5d、10d、15d和5d,诊断到报告的平均天数分别为1d、2d、1d和1d.结论 全国疟疾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的消除疟疾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此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消除疟疾工作的重大威胁,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做到病例的及时发现和诊断,防止引起当地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2017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382例,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数比2016年(305例)增加了25. 25%;虫种为恶性疟233例(60. 99%)、卵形疟107例(28. 01%)、间日疟23例(6. 02%)、三日疟6例(1. 57%)、混合感染13例(3. 40%);病例分布于区内12个地市28个县市(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5. 92%;病例以男性为主,为371例(97. 12%); 21~50岁青壮年病例378例(98. 95%);病例感染来源于非洲19个国家381例(99. 74%)、东南亚1个国家1例,其中非洲病例主要以加纳为主,为220例(57. 59%),其次为喀麦隆49例(12. 83%)和埃塞俄比亚21例(5. 50%),东南亚国家仅有印度尼西亚;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为315例(82. 46%),其次是经商/服务20例(5. 24%);病例月分布为5月62例(16. 23%),4~7月病例201例(52. 62%)。全区出现2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广西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群疟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10-2014年淮安市疟疾发病特征,分析流行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全市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19例,其中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混合感染病例分别占81.28%、13.24%、3.65%、0.91%和0.91%;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依次为淮安区106例、盱眙县35例和淮阴区31例,3个县(区)占淮安籍病例数的92.69%;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分别占16.44%和83.56%;死亡病例2例,均为国外输入性恶性疟;本地感染病例22例和输入性病例197例,分别占10.05%和89.95%;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男女之比为3.20:1,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均是男性青壮年.结论 淮安市自2012年起已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但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尤其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感染虫种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镇江丹徒区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疟疾监测点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以及媒介按蚊种群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7例,国内省外输入病例6例,境外输入病例3例.全区共血检发热病人56 285人次,血检率为1.27%.血检本地人口51 709人次,血检阳性5人,阳性率为0.01%;血检外来流动人口4 576人,血检阳性8人,阳性率为0.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1-2011年镇江市丹徒区省级疟疾监测点共采集重点人群滤纸2459人份,阳性31人,阳性率1.26%;采集小学生滤纸2 892人份,阳性39人,阳性率1.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16年共捕获按蚊1 744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结论 2008年以来镇江丹徒区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由于传疟媒介仍然存在,一旦有输入性传染源的输入,仍然有引起疟疾传播与流行的可能,因此仍需加强疟疾的监测与控制,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的疟疾疫情,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11-2013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667例,平均发病率0.27/10万。其中本地病例168例(25.19%),输入性病例499例(74.81%)。疟疾高发区在2011-2013年由南部的南阳、信阳及东部的商丘向中、北部转移,郑州、洛阳、安阳和濮阳成为新的疟疾高发区。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共发病495例(占74.21%),男女发病比为7.34∶1。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53.82%、16.19%和10.34%。全年均有发病。结论河南省近3年输入性疟疾大幅增加,应加强疟疾监测,对高疟区回归人员加强疟疾筛检和健康教育,尽快遏制输入性疟疾疫情上升势头,确保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青神县疟疾疫情的实际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防治方法 与对策.方法 分析1998-2010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并进行等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青神县1998-2010年疟疾疫情总发病人数170例.其中本地病例共63例,均为间日期疟;输入性病人数107例,其中恶性疟37例,间日疟70例.死亡人数1例.2005、2006两年,出现了疟疾发病的高峰期,达到近10年最高值.2009和2010年,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为0.5/十万和1.5/十万.发病男女比例为1.61,发病年龄以21~4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占23.12%;以农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37.06%、62.943%.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病,每年7~10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9.43%.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血按蚊.结论 青神县疟疾疫情处于稳定的低水平,今后防治工作重点要加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流动人群管理,增强疟防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5—2019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及诊断情况,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疟疾疫情资料来自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2015—2019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感染来源和病例三间分布情况,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以及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苏省共报告1 439例疟疾病例,其中1 43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3例为输血感染病例。1 439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1 075例(占74.7%)、间日疟63例(占4.4%)、卵形疟233例(占16.2%)、三日疟65例(占4.5%)、同一时间发病的混合感染病例3例(占0.2%)。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中,1 400例来自非洲(占97.5%),其他来自亚洲28例(占1.9%),以及南美洲和大洋洲8例(占0.6%)。江苏省13个设区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疟疾病例以35~50岁男性青壮年居多,每年的1、6和10月出现病例报告高峰。82.3%的病例由医疗机构诊断,由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占比逐年降低(P0.05)。2019年发病到确诊超过9 d的病人所占比明显低于前四年(P0.01)。结论近5年江苏省疟疾疫情稳定,绝大部分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存在少数输血感染;病人就诊到确诊间隔时间有所缩短。继续做好风险人群健康宣教,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防止发生境外输入再传播,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宜昌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提供参考.方法 对宜昌市7年间疟疾报告病例监测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共报告疟疾病例101例,分布在全市的12个县(市、区),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0.35/10万;输入性病例占97.03% (98/101),分别来自非洲(74.49%)及东南亚国家(25.51%);间日疟占67.33%(68/101);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在构成上逐年增多;来自不同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分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病例以间日疟为主,占88.00%(22/25),输入地区为非洲国家的病例恶性疟构成比较东南亚高;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6月、1月为高峰月份,病例数占29.70%(30/101);城区病例构成比最高(57.43%);男女性别比为32.67:1 (98/3),年龄构成上以“30岁~、40岁~”为主(72.20%),职业以工人、农民构成为主(80.20%).结论 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且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有上升趋势,在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同时,需提高镜检能力、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找到影响保山市疟疾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为保山市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及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利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保山市2005~2012年疟疾总发病数13 270例,其中2005年发病最多,为3 883例,占总发病数的29.26%。5月份发病最多,为2 575例,占总发病数19.40%;腾冲县发病数最多,为8 134例,占总发病数的61.30%。内源性疟疾病例408例,占总发病数的3.07%。分年度、月份、县区发病数与4个气象因子做相关分析,除分县区内源性发病与降雨量有相关性外,其余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山市内源性疟疾发病在县区分布上,与平均降水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疟疾流行状况及其防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估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市"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评估疟疾防制效果。结果 2007-2009年疟疾发病总数为8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25/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54例,占总病例数的63.5%(54/85),其中恶性疟15例;2007-2009年本地疟疾发病数稳定在每年10例左右,而输入性病例数变化明显,分别为15,29和10例;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31、21和20例,南山和福田区各5例,盐田区2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和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后,2009年疟疾发病数和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了46.1%和65.5%。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稳定,输入性疟疾是导致疟疾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深圳市疟疾防制应以输入性疟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