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2014年6月30日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359例MDR-TB患者,采用标准化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9例MDR-TB患者治愈率为73.3%(263/35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76.6%(95/124)和71.5%(168/235),复治涂阳患者中的复治失败者的治愈率最低(57.9%,22/38)。359例MDR-TB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315/359),耳鸣或听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肿痛发生率分别为50.8%(160/315)、46.0%(145/315)和43.2%(136/315);环丝氨酸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3%(6/113)。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为治疗后的2~6个月。结论武汉市MDR-TB治愈率较高,其中全程免费政策、合理治疗方案、规范化管理及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策略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特点,为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15年武汉市肺科医院耐多药结核病病区确诊的所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仍然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占72.88%;早期广泛耐药结核(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占33.90%,其中以耐氟喹诺酮类为主,占pre-XDR-TB中85.71%;广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占4.24%。MDR-TB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高,其中以关节肿痛最常见(81.36%)。MDR-TB治疗满12月总的痰菌培养阴转率为68.87%,其中MDR-TB(不含pre-XDR-TB及XDR-TB)、pre-XDR-TB、XDR-TB疗程满12月痰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1.25%、54.05%、20.00%;MDR-TB与pre-XDR-TB之间痰菌培养阴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R-TB与XDR-TB之间痰菌培养阴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XDR-TB与XDR-TB之间痰菌阴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中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pre-XDR-TB治疗痰菌阴转率低于MDR-TB,常规开展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陈静  张廷梅  蒙俊  段永薇 《重庆医学》2012,41(31):3325-3327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耐药状况及分析耐药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318例,回顾性分析其耐药状况及耐药形成的原因。结果 318例MDR-TB患者中初始耐多药占23.6%,获得性耐多药占76.4%;中青年患者197例(61.9%);有80例(25.2%)为早期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18例(5.65%)为XDR-TB患者。耐多药中耐链霉素占68.8%,耐乙胺丁醇占43.1%。耐药原因中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是造成MDR-TB的主要原因,达到69.3%。结论 318例MDR-TB以中青年患者为主,获得性耐药率高,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是发生新的耐多药结核的重要原因,应重视和加强结核病宣教管理和规范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内蒙古第四医院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对治疗转归的影响,进而为更大范围开展耐多药肺结核(MDR-TB)标准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第四医院采用标准化肺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且有明显转归的141例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MDR-TB化疗转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1例MDR-TB患者,在化疗结束期满后均具有明确治疗转归;其中136例(96.5%)MDR-TB患者完整的接受标准化疗方案.136例MDR-TB患者中有84例(61.8%)发生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胃肠道反应64例(76.2%),其次为肝毒性30例(35.7%).其中发生过不良反应的MDR-TB患者化疗成功率为57.1%,未发生过不良反应的MDR-TB患者化疗成功率为8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82,P=0.000);未用过药或只用过一线结核化疗药物的MDR-TB患者52例,化疗成功者52例(72.2%);使用过一线和二线结核化疗药物的MDR-TB患者64例,化疗成功者42例(6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2,P=0.445).结论 标准化疗方案治疗MDR-TB值得临床推广,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对治疗转归存在影响,为在全省内开展MDR-TB的标准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治疗转归情况,分析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确诊的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经专家组评估后,实施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督导服药管理。患者治疗转归由专家组根据判定标准讨论确定。对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和治疗未成功的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165例,治愈99例(60.0%),完成治疗10例(6.1%),治疗未成功56例(33.9%),治疗成功率为66.1%。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丢失、拒治、拒绝复查、迁出、自杀死亡)导致的停止继续治疗,分别占到25.0%(14/56)和62.5%(35/5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是导致深圳市MDR-TB患者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福建省控制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治疗与管理模式。方法多渠道融资保障耐多药结核病工作的开展。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点医院和结防机构在MDR-TB患者发现、治疗、转诊和追踪工作中的协调与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结果从项目启动到2010年8月31日,确诊的MDR-TB患者为41例,其中流动人口MDR-TB患者37例,占90.2%。纳入治疗的MDR-TB患者为30例,其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治疗满6个月的8例MDR-TB患者中,痰涂片阴性7例,6个月末转阴率为87.5%;痰培养阴性4例,6个月末转阴率为50%。病例追踪到位率为100%。结论多渠道融资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提供经费的保障。医防合作是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的核心,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武汉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筛查患者耐药情况,为制定全市耐药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武汉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筛查的5 524例涂阳肺结核痰标本进行培养、菌型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可疑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纳入对象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3.4%(1 627/4 870),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2.8%(624/4 870)、8.4%(410/4 870)和12.2%(593/4 870)。初治患者耐药率(25.9%)低于复治耐药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0,P<0.001)。初治患者多耐药率(6.7%,182/2 715)低于复治患者(10.6%,228/2 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P<0.001);初治患者耐多药率(6.9%,188/2 715)低于复治患者(18.8%,405/2 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6,P<0.001)。在单耐药中以耐S、H、O最多,检出率为4.7%、3.6%、2.7%,在多耐药中,以耐HS最多,检出率为4.3%。在耐多药中,以同时耐HRS最多,检出率为4.2%。结论:武汉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筛查的涂阳肺结核患者MDR-TB检出率较高,耐多药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预防其产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吕玉袜 《当代医学》2008,(12):72-73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结核杆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H)和利福平(R)两种以上药物的结核病.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7.8%,MDR-TB耐药率为10.7%[1].由于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治愈率低,复发率及病死率高[2],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探索加替沙星在治疗MDR-TB中的疗效,我院自2002年8月~2007年8月收治MDR-TB患者76例,分别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组)和环丙沙星(对照组)联合其它抗痨药物进行对比治疗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平谷区自然环境与人口特点,对平谷区耐多药结核病的病人发现与治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为区县级单位耐多药结核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08-2015年平谷区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诊疗转归记录,计算出耐多药肺结核的检出率,分析患者耐药分布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2008-2015年共计耐多药患者18人,其中初治11例,占比61.11%;复治7例,占比38.89%。22008-2015年确诊18例MDR-TB患者,除异烟肼和利福平外的其他药物中,出现链霉素耐药者居有15例,乙胺丁醇耐药者10例,左氧氟沙星耐药者7例,丙硫异烟胺3例,对氨基水杨酸耐药2例,阿米卡星耐药1例。3确诊MDR-TB的18例患者中,初治患者11例,纳入MDR-TB项目管理5例(治愈4例,治疗中1例);其余患者6例:一线方案延长治愈2例、北京市胸科医院治疗1例、回原籍1例、死亡1例、1例因患糖尿病肾病未能纳入该项目管理,而采用M微卡免费治疗半年。复治7例,纳入MDR-TB项目管理3例(治愈2例,治疗中1例);其余患者4例:死亡3例,等待1例。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的9例MDR-TB患者中,出现高尿酸血症1人,听力肾功能异常1人,停用PZA治疗。52008-2015年,接受规范治疗的MDR-TB患者治疗满6个月全部涂片培养阴性,且12月及18月痰检均阴性。结论:如何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早发现结核病患者,及时发现并确诊MDR-TB患者,及时确定合理的化疗方案,督促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等,是区县级结防单位治疗管理耐多药结核病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多耐药肺结核耐药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指患者至少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患者。MDR-TB往往发生在经标准短化方案和复活方案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现将1994~2004年10年间文献报道的658例MDR-TB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患者治疗情况,为今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湖南省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及治疗转归情况。共确诊37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85例纳入项目进行标准化方案6Z-Km(Cm)-Lfx-Pto-PAS(Cs)/18Z-Lfx-Pto-PAS(Cs)治疗,纳入率75.6%。结果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60.7%(173/285);女性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为69.7%(53/76),死亡患者均为男性共12例,不同性别的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20岁年龄组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治疗)最高为73.3%(11/15);≥60岁年龄组治疗成功率最低为44.4%(4/9),各年龄组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7,P=0.003)。不同登记分类中,初治失败者治疗成功率最高为81.8%(18/22),复治失败者治疗成功率较低为53.9%(89/165),不同登记类别患者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新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2.4%(21/29),既往使用过一线抗结核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1.1%(108/152),既往使用过一线+二线抗结核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2.3%(44/104),不同用药史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目前实验室开展二线药敏试验能力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于同一类别的所有患者使用同一治疗方案的标准化治疗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深圳市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诊的178例MDR-TB患者和356例敏感性结核(DS-TB)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可能导致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5岁年龄组(OR=2.704,95%CI=1.239~5.899,P=0.012)、既往有抗结核治疗史(OR=19.815,95%CI=10.411~37.716,P0.01)、结核空洞(OR=1.701,95%CI=1.101~2.628,P=0.017)和不规律服药(OR=2.063、95%CI=1.035~4.115、P=0.040)发生MDR-TB的风险较高;已婚(OR=0.187、95%CI=0.089~0.392、P0.01)发生MDR-TB的风险较低。结论 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建议进一步加强早期发现、快速诊断、规范诊疗,强化健康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患者接受全程规范治疗,从而降低MDR-TB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Gatifloxacin)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消化感染科2011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250例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情况,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根据治疗方法治疗3月末、8月末、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肺部CT空洞吸收,不良反应事件及疗程结束Gfx、Lfx耐药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对耐多药结核均有效。治疗3月末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4%,40%、8月末分别为80%,64%、疗程结束时分别为88%,72%;疗程结束肺部CT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4.8%,64.4%。两组同一时期同一项目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了血糖紊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Gfx再耐药率远低于Lfx。结论 Gfx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疗效显著,再耐药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可能致血糖紊乱)低,值得临床备选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MDR-TB病人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MDR-TB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面对面调查,建立病人的信息资源库;采用身高体重秤,物理方法测量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治疗前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7 mL,分别送检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GB),血清白蛋白浓度(serum albumin concentration,ALB),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value,LYM)等。对基本情况、各营养指标采用频数、率等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进行均数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选择t检验、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选用秩和检验。应用R(3.6.2版本)完成数据可视化。结果 229例MDR-TB病人中大部分病人基本营养指标正常,存在少许营养指标偏高状况。营养指标偏低病人中BMI降低最明显,达38.86%(89/229),血红蛋白次之6.55%(15/229),其次为淋巴细胞绝对值2.18%(5/229),白蛋白下降比例最少,仅为0.87%(2/229)。长期饮酒对BMI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长期饮酒者BMI低于不饮酒者,但在正常范围。性别、长期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对BMI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水平在MDR-TB病人营养状态评估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病人营养状态的整体评估工具;HGB偏低考虑病人铁元素缺乏可能,为进一步检查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意见;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提示营养不良及结核病活动期双重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血清白蛋白在早期MDR-TB病人中降低不明显,如出现明显降低,应积极寻找原因,排除其他疾病。长期饮酒可导致MDR-TB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升高,我们应该加强对MDR-TB病人饮酒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r ITP患者7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利妥昔单抗375 mg/m~2,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变化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淋巴细胞CD3~+、CD4~+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10%、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53.85%、7.69%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高(P0.05),PT、a PT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Ig 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Ig A、Ig 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较对照组28.21%显著较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r ITP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复发率低,有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小剂量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本院确诊HBV感染恶性淋巴瘤接受化疗患者278例,检测并比较HBV感染合并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特点。结果:HBV感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7.8%(133/278)。HL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7.0%,低于NHL组的54.7%(χ~2=8.263,P=0.003),HL组重度肝功能损害(Ⅲ度+Ⅳ度)率3.7%(4/108),低于NHL组的13.5%(23/170)(χ~2=7.271,P=0.005)。治疗前HBV-DNA>104copy/m L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2.3%(58/137),<104 copy/m L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3.2%(75/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2,P=0.045);但是治疗前HBV-DNA>104 copy/m L患者重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4.6%(20/137)高于<104 copy/m L患者重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0%(7/141)(χ~2=7.355,P=0.006)。结论:恶性淋巴瘤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明显,NHL患者更易感染,临床诊疗时需注意监测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0-2015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耐药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5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宜昌市共发现MDR-TB 218例,其中男性160例,占73.4%;女性58例,占26.6%;男女性别比为2.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0%(120/218).发现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纳入治疗153例(70.2%),各年间纳入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6月末痰涂片阴转率为70.6%,6月末痰培养阴转率为50.3%,各年间6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6月末培养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完成疗程76例,治愈36例,治愈率47.4%.结论 宜昌市通过实施国际项目在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诊疗和督导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病人纳入治疗和治疗效果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用于脂膜炎患者中结核感染病因分析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159例病理诊断为脂膜炎并进行T-SPOT.TB检测的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对其中的92名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31名健康人作研究对照.结果 脂膜炎中T-SPOT.TB检查阳性率为76.1%,显著高于正常人群(9.7%,P<0.001);抗结核治疗患者有效率为75.3%,复发率为20.0%,其中完成6个月疗程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3个月内停药的患者(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对于查找结核感染相关的脂膜炎患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