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措施.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病毒、细菌感染、梅毒和疟疾等)发生,尤其是多种肝炎病毒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降低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梅贵 《重庆医学》2007,36(21):2135-2136,213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措施都是有风险的,临床输血亦不例外.输血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输血可引起个别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和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是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手段,经血传播疾病的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是输血安全研究的重点。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但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途径很多,判断是否由输血感染所致,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状况,作为临床输血安全的依据,对控制和预防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输血治疗和其他许多临床治疗措施一样 ,输血除治疗病人外 ,也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特别是输血存在传播病毒的危险。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 ,我站已按照有关规定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 ,做到自我排除 ,以及血液中检测病毒标志物对保证输血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输血可能传播的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血液是HIV病毒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 ,全球HIV感染者约 5 %~10 %经血液传播而感染 ,因此这一途径成为控制和预防AIDS的…  相似文献   

5.
柴旭霞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58-15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感染、经血传播性疾病、输血过程人为差错等,均会对受血者造成危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要切实履行输血方面的义务和职责,了解输血风险的各个环节及其预防方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尽量减少和避免输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目前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伤病员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病人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病人外,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些甚至很严重.因此输血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80年代初确定HIV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后,输血的安全性不仅成为输血界和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苟智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32-833
输血是抢救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输血也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输血反应和通过输血传播的传染病,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临床医疗工作中,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输血医学的进展缺乏了解,不分患者、病情和病理生理的需要,浪费血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本文从输血适应证、禁忌证、合理用血、输血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毕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99-2500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即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加强输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倡导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做好输血技术培训及广泛开展输血安全教育等是临床输血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37-2938
<正>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输血可传播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为了减少和避免经血液传播,市中心血站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输血、献血者血液双  相似文献   

10.
林常青 《中原医刊》2006,33(22):91-91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由输血导致的病毒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 IV)、梅毒螺旋体抗体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之一。输血前开展以上指标检测既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避免因输血传播疾病引起医疗纠纷和防止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0-01~2011-0311606例就医患者进行输血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rI’P)抗体三项指标筛查。结果共检出阳性例数856例。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三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诊断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BESIOSIS HAS ONLY RECENTLY BEEN REPORTED in Canada, but a number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cases of this infection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e present a case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 that occurred in Canada. Canadian physicians must consider babesiosi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ho experience fever or a hemolytic reaction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Promp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are important, because Babesia infections can be severe or fatal in certain risk groups. Better strategies to prevent 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3.
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走向消除,但食源性寄生虫病问题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经口感染,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华支睾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局部地区人群感染率达23%以上。在积极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研究,开展早期诊断技术、溯源和监测技术以及传播阻断疫苗等研究,为有效防控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新发现并已证实病原体的感染病近40种,有些病原菌可产生新的输血传染病。已被证实经输血传播的病原菌有西尼罗病毒、锥体虫、疟原虫、巴贝西虫、细小病毒B19、登革热病毒和朊毒体引起的克雅病。没有证实但可能引起传播的有人类疱疹病毒8、TT病毒、禽流感、严重急性呼吸器官综合征、猴痘病毒等。输血服务机构对新发感染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郧阳医学院药护学院大学新生常见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参照有关"KABP"调查标准,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随后进行常见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半年后在同一群体中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大学新生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30.08、57.92、59.16和81.87、83.62、92.45,差异有显著性(p<0.01),教育前后大学生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与信念、行为形成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进行常见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乐虹  严莎 《医学与社会》2009,22(10):5-7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统计和分析输血反应的原因、种类和发生率,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通过对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的分析,发现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立法级别低,报告规程笼统及缺少反馈要求等问题。需完善相关立法,完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建立血液预警系统,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肠道寄生虫病在本地区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方法 选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自然村做人群粪便中的虫卵检查,蛲虫虫卵用透明胶纸检测或肛门试子法检测。结果 共调查3817人。查出肠道寄生虫病9种。各类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总计达775人,感染率为20.3%,其中蛲虫感染率达到了29.5%。结论 肠道寄生虫病仍是该地区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8.
雷秋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89-1890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4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梅毒螺旋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5400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1100例(20.37%)。其中HBsAg阳性664例(12.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97例(1.8%),丙肝抗体阳性59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07%)。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前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Standard textbooks discuss parasitic disease according to specific organisms. In contrast, patients with parasitic infections present to physicians with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at may involve any of several organ systems and that often mimic nonparasitic diseases. A syndromic approach to the clinical situation may help the physician in considering the most important parasitic agents. Many parasitic infections can be acquired in temperate climates. While often considered tropical or exotic, other parasitic diseases are now seen more frequent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of immigration and increased world travel. In this review the clinical 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common parasitic diseases in North America ar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 of specific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20.
杨晓容 《四川医学》2011,32(4):610-612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患者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输液泵法),实验组B采用精密输液器持续气道滴注湿化(精密输液器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传统法),比较3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管粘膜出血、血氧饱和度、带管天数、吸痰次数、经济成本。结果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各项指标中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管粘膜出血、血氧饱和度(%)、带管时间(d)、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经济成本高于实验组B、对照组(P〈0.01),实验组B经济成本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3种湿化方法中精密输液器法的湿化效果较好,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