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及时掌握荆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及动态变化,为开展登革热风险评估、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4年对荆州市两个监测点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蚊虫密度。结果荆州市登革热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均以7月最高,分别为22.40、15.91%和14.20%;成蚊密度高峰在7月为11只/(人工·h)。在所有调查的积水容器中孳生的蚊虫以伊蚊为主(55.97%),也有库蚊、按蚊等其它蚊种;暂时性积水容器中伊蚊阳性率(9.66%)略高于永久性积水容器(6.63%)。结论荆州市具备发生登革热传播甚至暴发的危险性,需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
云南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方法:在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蚊,用C6/36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班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登革热媒介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开展媒介调查 ,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 ,以人工小时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结果 :10个调查点仅发现白纹伊蚊一种媒介 ,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 3 7.4、容器指数 3 6.7、布雷图指数 67.4,成蚊平均刺叮率 40 .4只 /人工小时 ,媒介密度原疫区较非疫区为高 ;孳生环境达 2 7种 ,住户阳性率 3 4.7%、积水容器孳生率 3 7.4% ,孳生频率最高的容器类型依次为旧轮胎、竹筒和塑料泡沫。结论 :福州市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 ,要继续加大媒介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东莞市蚊媒的种类、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及携带病毒情况,为本市蚊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每月定时、定点选定1个生境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采用成蚊诱蚊灯收集法监测蚊媒种类密度及伊蚊成蚊,蚊诱卵器调查法监测伊蚊幼蚊,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利用Excel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16—2017年蚊媒种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共捕获415只,占捕获总数的79.35%,捕获白纹伊蚊95只(18.16%),三带喙库蚊6只(1.15%),微小按蚊7只(1.34%),蚊媒密度2.51只/灯。2016—2017年伊蚊成虫平均密度指数为2.78,平均密度为0.03(只/灯),每年5—9月伊蚊诱蚊指数较高。伊蚊幼虫监测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2.73,每月的BI<5,不具备登革热在城市流行传播的条件。平均容器指数(CI)为3.88,最高峰为6.83,超出了安全警戒线。结论 本次调查获得较为详细的东莞市蚊媒本底资料及伊蚊季节消长规律,伊蚊核酸检测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不代表东莞市伊蚊没有传播登革热疾病的可能,今后应建立东莞市蚊媒监测常态化,更科学地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芒市登革热疫情动态和媒介伊蚊种群及密度变化,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人和健康人群检测血清中登革热病毒IgG和IgM抗体,采用定时、定点和流动点开展媒介调查,监测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结果检测59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确诊19例;共检测530份健康人血清,登革热病毒IgG阳性者51份,IgM抗体阳性者15份,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媒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首次发现埃及伊蚊,高峰期为6~9月,幼虫定点监测的年平均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分别为1.16、1.56、1.13和10.72.结论芒市具备登革热传播媒介条件,传播媒介密度较高,以白纹伊蚊为主,可能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病例或继发感染病例,芒市登革热疫情态势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1981、1983和1986年在勐海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22种7075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2株乙型脑炎病毒,从霜背库蚊中分离到3株乙型脑炎病毒,从伪杂鳞库蚊和中华按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1株登革3型病毒。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三带喙库蚊和霜背库蚊是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西双版纳州所有乡镇,采用捕捞法捕捞蚊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分类鉴定计数.结果 西双版纳州辖区所有乡镇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首次在13个乡镇发现埃及伊蚊分布;各县(市)城区所在乡镇均有埃及伊蚊分布;31个乡镇320个点捕捞各类伊蚊幼虫进行羽化分型3属四种6 797只,其中白纹伊蚊4 705只,占69.22%,埃及伊蚊1 623只,占23.88%,骚扰阿蚊314只,占4.62%,致倦库蚊155只,占2.28%;320个容器蚊媒孳生地幼虫进行捕捉,其中有297个容器为阳性,其中,伊蚊幼虫阳性容器268个,白纹伊蚊220个,埃及伊蚊48个,伊蚊阳性CI指数为83.75;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的乡镇海拔限于500~900 m之间.结论 西双版纳州本次调查首次发现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城区及13个乡镇;一旦条件适合可引起登革热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孳生习性,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各类型积水容器的伊蚊幼虫孳生和组成情况,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虫进行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伊蚊幼虫阳性率。结果 2014—2018年共调查23 750户,阳性1 946户,调查积水容器59 859个,其中阳性容器2 229个,总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9.39,总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3.72,总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为8.19。2017、2018年全年均有伊蚊幼虫孳生, 5月BI开始升高,9月为密度高峰, 10月开始下降。永久性积水、花瓶、废旧轮胎、水桶、废弃瓶/罐和其他(暂时)容器的幼虫阳性率分别是0.49%、2.17%、6.51%、2.77%、3.01%和1.43%。2 229个阳性容器中,经虫种鉴定白纹伊蚊2 226个占99.87%,埃及伊蚊3个占0.13%。结论 普洱市澜沧县首次发现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城区和口岸,且密度较高,是当地的优势伊蚊蚊种,因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高。应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管理,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伊蚊,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报告了2005年6月~2006年5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对疟疾、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蚊虫的监测:采用了电动吸蚊器吸捕室内成蚊和在室外布罐设点容器法采集蚊幼虫,并采取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监测蚊密度。结果全年监测共捕获蚊虫11478只,经分类属库蚊亚科,库蚊属,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拟态库蚊;伊蚊属,白蚊伊蚊;阿蚊属,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中华按蚊,共计捕获二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种为白纹伊蚊占94.28%,致倦库蚊数占3.72%,骚扰阿蚊占0.84%,三带喙库蚊占0.19%,中华按蚊占0.07%,贪食库蚊占0.009%,拟态库蚊占0.009%。不同采集方法蚊种差异很大,布罐监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和用电动吸蚊器监测室内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虫季节消长,蚊幼虫季节消长全年最高峰是在6月和9月蚊密度为37%,阳性罐平均为7.94只在1、2月蚊幼密度为0进入越冬期;室内成蚊季节消长,成蚊密度最高峰是6月密度为32.29%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11月密度为31.56%只/人工小时,最低是3月密度为0.89%只/人工小时,到次年4-5月随气温计回升蚊密度逐渐升高,该机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科学灭蚊工作,未发现疟疾、登革热蚊媒传染。今后必须坚持科学灭蚊,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海口市吸血蚊媒分布及蚊虫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 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帐诱法捕捉蚊虫,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RNA、RT-LAMP扩增,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于海口市捕捉蚊虫共561只,其中库蚊528只,占94.12%,伊蚊33只,占5.88%;库蚊研磨液接种于BHK21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RT-LAMP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显示,蚊媒体内乙脑病毒阳性.结论 海口市存在携带乙脑病毒的吸血蚊媒.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勐腊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7—8月,在勐腊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25种4440只。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2株登革4型病毒,人血清中乙型脑炎和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11.58%,表明当地人群中存在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是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登革热媒介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伊蚊种群、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指数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伊蚊携带病毒监测采用RT-PCR分型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和登革热病毒分离方法气候、环境等因素监测采用定期收集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现场记录的气候、环境数据。结果 南宁市2015年5月—2018年4月捕获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常年有伊蚊活动,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期为5—9月;与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较高的场所是废品收购站、花鸟市场、公园、工地,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孳生地类型主要是小型积水容器,孳生繁育的适宜小气候环境和栖息条件为丘陵地形、毗邻水系、有废弃物或有植被覆盖。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常年有活动,5—9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4.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方法人工诱捕成蚊调查、CDC诱蚊灯诱捕成蚊以及在各种孳生地进行幼虫调查等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诱捕蚊虫成蚊4属17种764只,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535只,占70.03%、埃及伊蚊108只情况;幼虫调查中捕获蚊虫4属20种1218只,白纹伊蚊451只,构成比占37.28%;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捕获蚊虫3属18种1022只,未捕到伊蚊。结论结果显示云南蚊虫种类繁多,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较广,埃及伊蚊呈局部分布,危险因素大量存在,一旦条件适合,可能引起登革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4种3450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21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25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8株)、霜背库蚊(4株)、伪杂鳞库蚊(3株)、环带库蚊(1株)、棕头库蚊(1株)、中华按蚊(3株)、刺扰伊蚊(2株)、白纹伊蚊(1株)、窄翅伊蚊(1株)和常型曼蚊(1株)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5株。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等带毒蚊种亦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沧源县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7月—8月,在沧源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6属23种2454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和圆斑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从棕头库蚊中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该蚊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一定作用。当地人群血清中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89%(22/38)、9.5%(19/200)和17.35%(17/98)。此外,还从鼠血清中查出乙型脑炎、基孔肯雅、辛德毕斯、马雅罗和科萨努尔森林病病毒抗体,提示该县可能存在有多种蚊媒病毒病。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在云南省孟连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9种37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和雪背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脑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雪背库蚊亦参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