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3级为61.8%(68/110),TICI2a级为10.2%(11/110),TICI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Solitaire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相对于溶栓治疗出血转化少的优势,尤其对于溶栓治疗效果较差的颅内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的闭塞,机械取栓是开通血管有效的补充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选择和研究热点。但取栓装置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后,能否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药物溶栓外,逐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机械取栓装置,其中以删取栓器最为引人注目。尽管脑缺血机械取栓(MERO)试验证实Merci取栓器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不同学者对其结果的看法并不一致。目前对Merci取栓器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还需要进行一项以临床转归作为评价指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一问题。机械取栓与药物溶栓可能各有所长,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准的筛选和材料的改进,机械取栓已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推荐等级最高的治疗方案。技术的命名是基于材料的发展,机械取栓材料主要包括取栓支架及抽吸导管。支架及抽吸导管单独或联合使用产生了眼花缭乱的技术命名。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技术进行概述,并对我国人群发病更高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的取栓技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背景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术后30、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术后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30 d(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2/40),低于常规组的22.5%(9/40)(P<0.05)。术后90 d研究组患者存活率为90.0%(36/40),与常规组的85.0%(3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TREVO系统是一种采用Stentriever技术进行机械性取栓的装置,专用于对大血管血栓形成后继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行机械取栓。TREVO是类似支架的装置,能将血块收集到支架上,操作者可将支架连同血块一起拉离血管。该装置主干柔软,较易通过迂曲血管。2011年9月第1个评估TREVO系统的欧洲多中心研究完成了临床试验,其中期结  相似文献   

7.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的特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机械取栓(MT)作为早期血管再通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在AIS,尤其是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AIS领域引起极大关注。随着新的研究结果发布,MT在后循环AI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获得了新的证据。本文就MT治疗后循环A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mith等进行的联合MERCI试验(muti MERCI试验)显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tPA)后,再进行机械取栓,其安全性与单独进行机械取栓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8例,均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急诊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33例)和支架取栓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栓塞病因(心房颤动、瓣膜病、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栓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入院时头部CT血管成像(CTA)侧支循环分级、入院时CTA血栓负荷评分、静脉溶栓情况、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华法林、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情况、血栓逃逸、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mTICI分级2b~3级为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有效性指标(一次血管再通率、一次血管再通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安全性指标(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成形术。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经l~3次取栓后动脉均获得再通,对其中4例有残余狭窄者联合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2)6例患者术后3~7d复查颅脑MRI,均未见脑梗死灶扩大。(3)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2~16分。结论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死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8月以心电图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共918例,以入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11例)及死亡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死亡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22例,20.6%)高于存活组(101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4,P〈0.05)。②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式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性卒中病史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027,95%CI.O.263~4.004)。结论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的人群中具有更集中的现象,但是经过校正后,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药物使用情况、卒中病因学分型、卒中严重程度和基线生化指标等.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并发AKI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32例(14.95%)发生AKI,182例(85.05%)未发生AKI.AKI组心力衰竭(62.50%对41.21%;χ2=4.998,P=0.025)、应用甘露醇(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和呋塞米(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应用对比剂(37.50%对19.23%;χ2=5.300,P=0.021)和对比剂用量>200 ml(28.13%对9.89%;χ2=6.637,P=0.010)患者构成比以及NIHSS评分[(18.0±4.5)分对(8.0±3.2)分;t=15.249,P<0.001]、舒张压[(89.98±9.12)mmHg对(80.56±8.19)mmHg,1 mmHg=0.133 kPa;t=5.898,P<0.001]、空腹血糖[(10.54±4.31)mmol/L对(6.32±1.32)mmol/L;t=5.898,P<0.001]、血尿素氮水平[(11.21±2.13)mmol/L对(7.98±2.34)mmol/L;t=7.293,P<0.001]、动脉血乳酸浓度[(3.98±0.12)mmol/L对(0.91±0.25)mmol/L;t=68.003,P<0.001]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在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 1.9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17~6.012;P=0.024]、舒张压较高(OR 1.816,95% CI 1.652~3.876;P=0.018)、动脉血乳酸浓度(OR 1.553,95% CI 1.256~1.763;P=0.019)、应用脱水剂(甘露醇:OR 3.765,95% CI 2.081~9.658,P=0.017;呋塞米:OR 5.329,95% CI 3.085~8.763,P=0.010)、应用对比剂(OR 2.097,95% CI 1.364~2.456;P=0.031)以及对比剂>200 ml(OR 3.294,95% CI 1.464~2.786;P=0.02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HSS评分、舒张压、动脉血乳酸浓度、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及应用对比剂和对比剂剂量>200 ml与缺血性卒中患者AKI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缺血半暗带评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可采用MRI、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影像学技术评价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其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HT定义为AIS发病后7 d内CT复查...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有关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研究较少,最佳血压调控管理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文章对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T和(或)MRI所见将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无HT的脑梗死(无HT)、出血性脑梗死(hemorrbagic infarction,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因素.结果 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3例无HT,44例为HI,4例为PH.HI(OR=0.07,95%CI0.01~0.30;P=0.001)、年龄<65岁(OR=52.94,95%CI9.12~307.27;P<0.001)、NIHSS评分<15分(OR=0.63,95%CI0.50~0.78;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静脉溶栓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转归,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影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因此,深入探索静脉溶栓对PSD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围绕PSD的特点、静脉溶栓对PSD的可能影响、机制以及PSD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