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进展及疗效评价和栓塞治疗给AVM带来的变化,综述了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AVM的优点和对AVM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进展及疗效评价和栓塞治疗给AVM带来的变化,综述了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AVM的优点和对AVM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意义。方法在DSA电视屏幕监护下,通过微导管技术应用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生物胶对8例脑AVM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血管内栓塞治疗8例。栓塞程度:1例完全栓塞,2例栓塞70%~90%,2例栓塞50%~70%,3例栓塞小于50%。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咖玛刀治疗2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脑AVM的方法安全性好,损伤小,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可降低手术的风险,并可减少AVM体积,使之适合放射治疗。血管内治疗是AV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确诊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有计划地决定治疗策略。结果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按照Redekop分类法:AVM团内型1例、血流相关型3例,无与AVM无关型。团内型先行介入栓塞治疗,3个月后行γ刀治疗;血流相关型2例行动脉瘤手术夹闭,1月后行AVM介入栓塞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结论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手术方法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 (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 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脑动静脉畸形(AVM)需要积极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之一。血管内栓塞为AVM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根治率较低,术前栓塞治疗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文章就脑AVM术前栓塞治疗,包括栓塞目标、栓塞前评估、栓塞的策略和方法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畸形的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脑动脉畸形(AVM)需要积极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之一。血管内栓塞为AVM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根治率较低,术前栓塞治疗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文章就脑AVM术前栓塞治疗,包括栓塞目标、栓塞前评估、栓塞的策略和方法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前,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重要治疗手段,栓塞技术也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应用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介入血管内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实施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患者于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若无出血且3个月内无出血现象定为显效;患者出血量于术后甚小,加之3个月内无出血现象定为有效。结果 43例患者中,仅有6例于首次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第一周内再次引发大咯血,出血状况于第二次介入治疗后方停止。所有患者的出血于3个月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100%。尚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34.88%。结论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可获取确切疗效,可靠性与安全性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温度敏感性液体栓塞材料,并探讨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和氮-正丙基丙烯酰胺合成共聚物,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和体外AVM模型栓塞试验。结果共聚物具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特性,具有水溶性和非黏附性等特点,能成功栓塞体外AVM模型。结论该共聚物为一种脑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可进一步用于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静脉畸形 (AVM)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病 ,AVM模型大体分为动静脉瘘、含畸形血管团的动物模型、体外AVM模型及计算机数学模型等。动静脉瘘模型适用于AVM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含畸形血管团的动物模型、体外AVM模型可用于AVM栓塞治疗的训练、教学及栓塞剂的检验 ;计算机数学模型可用于模拟AVM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治疗过程。文章综述了以上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4%[1],而颈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故对其治疗的方式仍存在争议。由于颈髓AVM的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存在风险。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回顾性分析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6例颈髓AVM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 AVM)是儿童颅内自发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年出血率高达2%~4%~([2]),进而导致20%~25%的并发症及病死率~([3-5])。因此对于儿童c AVM,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目前,关于c AVM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外科治疗~([6-7])、放射治疗~([8-9])、栓塞治疗~([10-11])或以上治疗方式的联合治疗~([12-13])。总体而言,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儿可获得影像学治愈,并能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7,12])。笔  相似文献   

14.
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按照国内史玉泉分级法:3级15例,3-4级10例;位于幕下2例。全部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灶完全摘除,其中8例行病灶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 结果 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24例痊愈,1例重残(1年后恢复),无手术死亡,1例术中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17例术后复查DSA,均未见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仍然是治疗脑AVM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型AVM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光  盛希忠  刘作勤 《山东医药》2008,48(20):12-14
目的探讨聚氮一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将300 mg/ml碘海醇加入到合成PNIPAM中,经生物学特性检测后栓塞36头家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复查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观察栓塞后微导管变化;组织学检查RMB,观察栓塞血管及其周围改变.结果 PNIPAM符合企业标准<温度敏感型液体栓塞剂>要求,透光效果良好.动物栓塞后存活良好34头,死亡2头.复查造影24头家猪,21头未出现RMB血管再通,另3头由于栓塞咽升动脉主干,出现部分RMB再通.栓塞后的微导管内壁光滑,未见PNIPAM黏附.组织学检查示PNIPAM弥散到直径100~200μm的血管腔内,与微血管生物相容性好.结论PNIPAM作为温度敏感型栓塞材料,对AVM模型栓塞效果好,生物相容性好,不透X线,不黏管,与普通微导管兼容,可作为一种脑AVM血管内治疗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完善,拓宽了此病的治疗范围和适应证。有关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栓塞材料和栓塞技术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可以完全栓塞窄颈动脉瘤;而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材料和技术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开颅夹闭手术时,由于动脉瘤形态多变、血管结构复杂,在处理复杂动脉瘤时仍面临巨大挑战。血管内介入栓塞时,颅内血管迂曲,微导管超选困难或不稳定,使得介入治疗难度增加,且易出现并发症。三维打印技术能够复制动脉瘤及其相关血管的三维模型,帮助术者于术前优化开颅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并可进行术中指导,提高治疗效果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作者对三维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血管内栓塞治疗最早由Luessenhop和Spence~([1])在1960年报道。目前血管内栓塞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五种情况:开颅前栓塞手术切除时难以阻断的供血动脉、放射治疗前减小畸形团体积、靶向栓塞、姑息性栓塞及治愈性栓塞~([2-3])。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对于经过严格选择的  相似文献   

20.
神经介入放射学现状与进展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吴中学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孔华富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10年来开展的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技术。该治疗技术创伤小,患者治疗后恢复快,已成为目前颅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