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重视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阶.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有益.对国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级预防”是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几年来,山东省东营市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我们自1999年强化了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本文试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的实践,探讨适应基层特点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最近,四川省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立足于履行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充分利用行政管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群众队伍等网络优势,围绕宣传、咨询、指导、服务,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认真做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中,要以孕前和产前预防为重点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放在知识干预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婚前及新婚期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和指导,加强已婚待生育或不宜生育者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实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项目方案》实施前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无锡市2005~2008年的21482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生出生缺陷1572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7.32‰,项目实施前2年与后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8.40‰、6.44‰,呈明显下降趋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18,P0.001);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围产儿存活率总体略有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χ2=1.047,P0.05)。结论:大力实施《无锡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项目方案》,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期检查及保健指导,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对出生缺陷的构成产生了有利影响,并对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是切实可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满足育龄夫妇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需要,促进福建省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福建省计生系统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把保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预防出生缺陷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据卫生部门统计,福建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见表1)。这些均得益于全省计生系统坚持“三个加强”的工作方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增高的趋势,提出了控制出生缺陷疾病。 提高人口素质的5年总体目标,预防新生儿缺陷疾病、儿童卫生保险的重大专项科研课题及关键技术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7.
落实《母婴保健法》 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从源头上避免出生缺陷和减少出生残疾,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出生人口素质现状及工作发展重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出生人口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对1987~1991年厦门市一胎出生的49287人进行出生缺陷回顾调查,对厦门市出生人口素质相关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新世纪工作发展的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贵州省在抓住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着力从组织保障、预防网络体系建设,依靠科技支持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增加投入保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顺利开展,不断增强育龄群众的出生人口质量意识,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保护欲婚青年身体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我市从2 0 0 0年起全面实施统一集中的婚前医学检查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1 统一思想认识 ,实施集中婚检2 0 0 0年前 ,我市除城区正常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外 ,农村婚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人群出生人口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妇幼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利用出生医学信息登记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对比浦东新区流动入口与户籍人口的出生特征。结果:流动人口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9.67,剖宫产率为43.87%。流动人口巨大儿率(7.93%)低出生体重率(3.23%),均高于户籍人口(6.48%、2.37%),流动人口出生缺陷报告率(10.51‰)高于户籍人口(9.89‰)。结论: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观念及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可及性高的妇幼保健和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部分县(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县(市)出生儿为调查对象,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居住地和家庭收入情况,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孕产史、既往史、个人史及是否接受婚育指导、是否增补叶酸,孕期患病及服药情况、接触有害物质情况、出生儿情况等。结果:近3年现存出生缺陷率为134.27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趾)与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近亲结婚、曾生育缺陷儿、亲属曾生育缺陷儿家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处在较高水平。母亲孕期罹患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先兆流产、生殖道感染、妊娠剧吐,以及孕期使用感冒药、止吐药均可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闵行区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缺陷变化情况,为预防出生缺陷,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上海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收集新生儿出生个案信息,计算2007—2021年闵行区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缺陷检出率,采用单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7—2021年闵行区新生儿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2.57‰,其中流动人口检出率为12.31‰,总体呈上升趋势(Wald χ2=168.23,P<0.001),位列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并指/趾、唇裂和腭裂、小耳和足先天性变形,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Wald χ2=145.25,P<0.001),多指/趾和并指/趾、唇裂和腭裂和小耳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流动人口中一些严重出生缺陷检出率仍较高,提示流动人口仍是防治重点人群,仍应加强产前检查,避免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食管癌患者出生顺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西省食管癌患者的出生顺序,探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Greenwood和Haldane的出生顺序方法,以山西省肿瘤医院1101例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先证者进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101例先证者及44例食管癌患病同胞进行出生顺序研究.结果 Greenwood法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较多发生在出生顺序1~3胎次.Haldane法计算6A实际值=17 118,6A理论平均值(X)=19 290,代入X=∣6A-(X)6A∣/√V6A=7.63(X>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胎次对食管癌发生具有效应.另外,6A实际值<6A理论平均值,表明父母育龄小或先出生的胎儿易患食管癌.结论 环境因素对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食管癌的发生与出生顺序有关,易发生在出生胎次较早的个体,这与国内其他食管癌出生顺序研究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与相关社会经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中阳、交口、柳林三县对生育出生缺陷儿的母亲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经济因素与出生缺陷关系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回收问卷519份,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94.6%。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当地出生缺陷高发的社会经济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优生优育知识、行为因素、母亲孕早期患病等与是否生育出生缺陷儿关系显著(P值分别为0.000、0.001、0.005和0.012),OR值(95%CI)依次为0.535(0.383~0.748)、3.265(1.664~6.405)、0.403(0.213~0.762)和1.379(1.072~1.774)。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妇女掌握的优生优育知识越多,生育出生缺陷儿的风险越低;而父亲饮酒、母亲孕早期患病与出生缺陷发生高度正相关。结论 提高育龄妇女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育龄妇女健康状况,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1987、2006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残疾分类、分级标准上的差别,分析对比19年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及人口分析技术调整因残疾标准差别对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出生缺陷致残人口结构变化.结果 (1)2006年0~14岁组出生缺陷致残率高于1987年的0.1%,15~64岁组高于1987年的0.28%,65岁以上组高于1987年的1.15%,两个调查时点在6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非常明显.(2)2006年(标化后)出生缺陷致残率的性别差异比1987年高0.03%;2006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占残疾总人口比例的性别差异比1987年低0.08%(2006年:x2=66.254,P<0.001;1987年:x2=22.895,P<0.001).(3)1987年农村地区出生缺陷致残率为0.49%,2006年(标化后)出生缺陷致残率达到0.74%,上升超过50%;其中城市地区由1987年的0.35%上升到2006年的0.50%,上升了43%.(4)2006年听力语言一级极重度出生缺陷致残所占比例比1987年下降17.35%,智力残疾比例上升了18.21%.(5)与1987年相比,2006年出生缺陷致残人口与残疾人口及总人口初、中等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结论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出生缺陷致残人口影响的变化较为显著,农村为出生缺陷致残的高发地区,重点人群为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平定县、昔阳县、太谷县和泽州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每个县各选取1个乡(镇),由统一培训的乡村级调查员于2004年2—3月人户对2003年该地区的出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进行调查与核实。调查获得的出生数、出生缺陷数与监测系统上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县的监测出生数还要与当地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漏报评价标准为:抽样地区出生漏报应≤5%,重大体表畸形漏报≤10%。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人员对部分监测点的基础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4个乡镇通过人户调查得到的出生数为1043人,而监测系统上报的出生数为997人,漏报46人,漏报率为4.4%。调查共核实30例体表先天畸形病例,而通过监测系统上报的先天畸形数为29例,漏报1例,漏报率为3.3%。4个县监测系统的出生数与当地出生人口资料估计的出生数相差1.2%。对部分监测点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各监测点均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常规登记资料,有专门负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人员。结论 山西省4个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尽管存在一定的出生和畸形病例的漏报,但漏报率很低。基层监测点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生和畸形登记、上报和管理机制,监测人员对于出生缺陷监测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对于出生和畸形的记录和报告意识,因此监测资料的来源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丁蓉  颜春荣  龚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23-3126
目的:研究深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深圳市统一的监测方案,对2008~2009年深圳市所有医院孕20周~产后7天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及产后7天内死亡)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289 031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52‰(4 924/298 031),活产畸形率为13.84‰(4 125/298 031),缺陷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的比例为69.42%(3 418/4 924)。产母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组发病率分别为20.34‰、20.41‰,高于其他年龄组,经检验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分娩的缺陷率为71.45%(3 518/4924),先天性心脏病+重大体表缺陷发生率为9.95‰(2 967/298 031),占缺陷的60.25%(2 967/4 924),缺陷儿存活占83.77%(4 125/4 924)。结论:非单一的体表检查缺陷发生率高。28周前的产前诊断仍需重点加强。普及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孕前保健服务,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妊娠、分娩,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广西1996~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24-726,733
按照卫生部关于“三网合一”监测方案的要求 ,自 1996年以来 ,系统地对全自治区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 10 15 94例 ,发现出生缺陷儿 15 5 0例 ,各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9.60‰、12 .0 2‰、14.90‰、15 .0 8‰、17.46‰、17.97‰ ,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男、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15 .3 2‰、14.5 7‰ ,有明显差异 ( χ2 =2 8.5 6,P<0 .0 0 5 ) ;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4.5 4‰、 16.2 9‰ ,有明显差异 ( χ2 =5 .0 2 ,P<0 .0 5 ) ;产母年龄≥ 3 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 ;出生缺陷儿死亡居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 ;前 5位出生缺陷为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 ,多指 (趾 )、唇裂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干预措施为 :1合理布局监测网点 ;2开展医院监测和社区监测 ;3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发生的三级预防措施 ;4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对出生缺陷的监测作用 ;5建立和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6培育和健全法律体系 ,使出生缺陷的干预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利用妇幼保健网络进行出生缺陷群体预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孕产妇中筛查、诊断胎儿与婴儿异常和群体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行出生缺陷监测,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出生缺陷呈上升趋势,群体干预的做法是优生知识宣传;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浓度;彩色超声检查有无神经管畸形和其他体表畸形;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治、危重新生儿网络转运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治,降低了出生缺陷率、婴儿死亡率和远期致残率。结论: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中开展出生缺陷群体三级预防工作是降低出生缺陷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