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二年七月上旬,河南省周口地区沈丘县暴雨成災。我们在抗洪救災过程中,发现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下同)暴发流行。钩体病流行后部分患者并发葡萄膜炎。追访该病患者至流行高峰后两个月,发现并发葡萄膜炎者169例。现将本次钩体病流行的部分资料及眼病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二年七月上旬,××县暴雨成灾,使该疫区再次发生钩体病流行,后期亦有葡萄膜炎并发症出现。流行时,经血培养证实仍系波蒙那型钩端螺旋体所致。现将记录较完整之并发葡萄膜炎者87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二年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县暴发流行。有些患者于全身症状消失后不久,又出现了眼部并发症。自一九七二年七月至九月,我院共诊治了钩端螺旋体性葡萄膜炎44例,现将治疗的经过情况,初步报告如下。治疗方法4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均特别注意充分扩瞳。初诊时,一般均先滴入结膜囊内1%阿托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并发葡萄膜炎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率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葡萄膜炎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率。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为葡萄膜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HLA-B27、视力、裂隙灯、眼底等检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HLA-B27阳性28例,阳性率为87.5%。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7.6±12.5)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双眼发病者4例,单眼发病者28例,以前部葡萄膜炎反应的29例,全葡萄膜炎反应的3例。结论HLA-B2的患者多为HLA-B27阳性的青年男性,多以单眼发病,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潍坊市自1964年开始有疫情报告,至1985年每年都有病例发生,1985年后仅于1995年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现将潍坊市钩体病发病及部分监测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宜昌库区 (宜昌、兴山、秭归 )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随着三峡水利资源的开发 ,施工期间和蓄水运行后将使自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较全面地了解该地区钩体病流行规律和流行特点等本底情况十分必要。1 资料来源来源于三峡坝区及宜昌库区 (宜昌、兴山、秭归 ) 196 2~1999年钩体病疫情年报统计资料、市站及所属县站对钩体病流行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2 .1 钩体病发病的年份及月份分布 自 196 2年宜昌黄陵庙地区发生一次局限性钩体病暴发流行后才开始作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的一些县市在洪涝灾害后 ,暴发钩体病流行。钩体病临床表现多样 ,容易引起临床误诊 ,钩体菌群的分离由于抗菌素广泛使用而十分困难 ,我们试图用患者的血清直接进行钩体病血清型的分群分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患者血清采样 分别从仙桃市、枝江县、荆州区等地区采集确诊钩体患者双份血清 11例 ,恢复期患者血清 19例。1.2 标准抗原 用钩体 15群及相应各型的参考菌株 ,生长良好后制作标准抗原 ,钩体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3 检测方法 用显微凝集试验 (MAT)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1964~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趋势,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1964~2006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64~2006年钩体病共报告133 594例,死亡81例。除鲁北地区滨洲,其余16市均发生过钩体病,分布在89个县,占全省的66.92%(89/133)。发病时间为7,8,9月份,流行形式主要为雨水型,其次是洪水型,临床类型以流感伤寒型为主,主要流行菌群为波摩那群。带菌猪是山东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带菌率与雨水型、洪水型钩体病流行密切相关。结论20世纪80年代前钩体病在山东省流行较严重,年均发病率在13.50/10万,20世纪90年代后钩体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年均发病率在0.071/1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二期蓄水前后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了解钩体菌型谱和优势菌型,防止钩体病疫源地向三峡库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扩散。方法选择长寿区和丰都县为监测点,开展钩体病传染源监测,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患者、健康人群及耕牛血清抗体。结果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均有散发钩体病例。2001-2005年总蓄水前和蓄水后鼠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P>0.05)。蓄水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蓄水后为鼩鼱。鼠带菌率为1.72%(10/583),与PCR检测阳性率(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0,P<0.01)。患者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为73.33%(33/45),血清群以澳洲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26.84% (233/868),流行前期阳性率(23.85%)与流行后期(29.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5)。牛血清钩体抗体GMRT为1:29.97,优势菌群为拜伦群。结论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未出现钩体病流行,蓄水前后鼠密度无明显变化,但优势鼠种发生了变化,主要流行菌群为澳洲群,人群自然感染免疫水平较低,是钩体病潜在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区夏秋季农村常见的传染病。由于流行区广,发病人数高且发生时间集中,病后并发症多,严重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身体健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区钩体病的流行规  相似文献   

11.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咽拭中肺炎支原体DNA的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1985~1992年钩端螺旋体病四次流行情况调查王丽娟,陈志林,纪谦泰,陶小润,黄捷通,冯开军1985、1987、1990年和1991年山东省部分地区由于暴雨而发生四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四次钩体病发生在2个地区4个县内,共报告...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1]。钩体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全球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有钩体病的流行。在我国钩体病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北和湖南等长江流域[2、3],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现钩体病[4],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钩体病主要流行于农村  相似文献   

13.
我州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自1985年在天柱首次证实以来,每年在当地和部分县均有发病和流行。为此,于1991年9月至1992年6月,在天柱县天柱乡每季度对钩体传染病、流行菌型、发病情况、健康人群和动物抗体水平等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表明,当地健康人群钩体隐性感染日趋复杂,在国内常见的13群15型钩体中已检到13个血清型谱。其中黄疽出血群钩体阳性率和人群GMT在流行前后分别高达91.80%、94.95%和1:29.8、1:80.40,并与当地鼠人间流行菌型相吻合,造成该血清抗体水平高,除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宜昌库区 (宜昌、兴山、秭归 )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随着三峡水利资源的开发 ,施工期间和蓄水运行后将使自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较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钩体病流行规律和流行特点等本底情况 ,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十分重要。现将我们收集到的三峡坝区及宜昌库区 196 2~1999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三峡坝区及宜昌库区 (宜昌、兴山、秭归 )196 2~ 1999年钩体病疫情年报统计资料和市卫生防疫站及所属县卫生防疫站对钩体病流行所作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通许县位于我区东部,属豫东平原。1971年8月下旬该县四所楼公社砖寨大队第二生产队在短期内突然发生一批高烧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在我区豫东平原各县属于首次发现的钩体病流行。现将调查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 [1].钩体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全球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有钩体病的流行.在我国钩体病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北和湖南等长江流域 [2、3],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现钩体病 [4],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钩体病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但在城市,随着人口大量的流动,鼠患的长期存在、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及城市排水设施不尽完善等原因,仍有可能发生钩体病的流行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修闲娱乐方式如野外森林探险旅游、宿营等,也增加了人感染钩体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195 8年首次证实本病的存在。几十年来 ,全省共发生了 30余起流行 ,发病遍及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省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当年出现较大规模暴发流行 ,亦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的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5 - 1999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全省各地 (市 )、县 (区 )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1995 - 1999年全省共发病 1185 2例 ,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仙居县1974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后至2000年共报告578例,钩体病疫情经过了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探讨该病在我县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防制提供依据,作者对仙居县1974~2000年钩体病疫情及流行菌株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发病遍及全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个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4~ 1998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全省各地区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分析 :(1)流行强度 :1994~ 1998年全省共发病 13 2 2 4例 ,年发病率 4 96 /10万~ 9 0 7/10万 ,死亡 2 90人 ,死亡率 0 12 /10万~ 0 48/10万。1998年发病 3 70…  相似文献   

20.
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的影响,以便制定控制钩体病流行的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情况,按全国爱卫办颁布的鼠情调查方法开展鼠情监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分析。了解鼠密度与钩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水文气象与鼠类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鼠密度和钩体病发病关系密切。鼠密度(夹夜法)达10%以上即可能造成钩体病流行。结论 鼠密度对钩体病发病影响很明显。鼠密度可以做为钩体病流行预测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