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照检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s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情况,以探讨其在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选择55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标本,应用手工显微切割、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病理学技术,对照分析正常、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腺癌组织中9号染色体上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变化,分析其与I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①在有信息的病例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MSI总发生率为28%,胃腺癌组织中的MSI总发生率为38%,正常组织中未发生MSI.②在胃癌组织中,MSI发生率与胃癌的家族史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病理分型方面无关(P>0.05).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MSI发生率与胃癌的家族史有关(P<0.05). 结论 ①MSI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存在,提示MSI可能是胃癌的多步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而重要的分子事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②胃癌在染色体9p21区发生有高频率的MSI,提示在染色体9p21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组织3p、18q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3p 14.3~3p21.1、18q 22.3~18q23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与人食管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alize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对28例食管癌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8例食管癌标本中23例鳞状细胞癌9例LOH阳性,5例食管小细胞癌4例LOH阳性;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3P位点上有较高频率的LOH发生。结论 LOH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无相关性(P>0.05);食管癌在多个染色体位点均存在LOH现象,3P是食管癌相关的热点区域,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 (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结果  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 8例 ,突变率为 10 .5% ,检出MSI 2 0例 ,检出率为 2 6 .3%。右侧大肠癌hMLH1突变和MS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 (P <0 .0 5 ) ,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10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10例和MSI阴性 (MSS) 5 6例 3组 ,8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H组 ,而MSI 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hMLH1基因突变与MSI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 ,MSI的发生与hMLH1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结果 68例胃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3例, 突变率为4.4%。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至少有1个位点发现MSI者17例(25.0%)。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8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9例和MSI阴性(MSS)51例3组,4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H组,而MSI-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hMLH1基因突变仅是部分MSI发生的原因,MSI的发生可能还涉及到hMLH1以外错配修复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 3 0例胃癌组织的MSI。结果 :胃癌MSI阳性率为 3 6.67% (11/3 0 ) ,MSI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型无关 (P >0 .0 5 ) ,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发生部位有关 :高 中分化胃癌high levelMSI(MSI H)检出率 (4 7.0 6% ,8/17)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 (7.69% ,1/13 ,P <0 .0 5 ) ;胃窦胃癌MSI H阳性率(4 7.3 7% ,9/19)显著高于胃体及胃底胃癌 (0 ,0 /11,P =0 .0 1)。结论 :MSI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AL在50例食管癌和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变类型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组的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 NGAL在食管癌中显著表达.结论 NGAL可能在检测食管癌发生、进展、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在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3例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做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食管癌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41.2%;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侵袭性等无关。结论中国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更多的参与了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技术,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COX-2蛋白表达及2个位点的MSI状态。结果: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MSS)31例,MSI 14例。14例MSI中COX-2低表达者为8例(57.1%),与M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至少存在COX-2表达增加和MSI两条途径,MSI食管鳞状细胞癌可能伴有COX-2低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人胃癌6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状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PCR-SSLP-银染方法对27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6号染色体长臂(6q)不同位置的4个位点进行MSI和LOH检测。结果27例信息个体中16例检测到一个或多个位点MSI,平均MSI频率59.2%;11例不具MSI的信息个体中7例存在1个或更多位点LOH,平均频率63.6%。MSI和LOH频发位点均为D6S434(6q16.3-q21)和D6S404(6q16.3-q23)。MSI和LOH在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但高分化胃癌中高水平MSI(MSI-H)发生有增高趋势。结论MSI和LOH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发病部位等临床指标虽然无明显相关,但6q等位基因缺失关键区域与其它国家、地区相似,进一步证实6q上该区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多重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胃癌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PC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APC15外显子突变,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68例胃癌中检出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15例(22.1%),APC基因突变在肠型胃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至少有1个位点发现MSI者17例(25.0%)。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8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9例和MSI阴性(MSS)51例3组,结果APC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L和MSS组,而MSI-H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APC基因可能是肠型胃癌的易感基因,APC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LOH病理途径,而与MSI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单态性的情况。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PCR扩增,扩增产物行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银染等方法,分析45例食管癌及正常切缘组织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的情况。结果 所有正常组织在BAT-26位点DNA电泳条带长度无明显改变,45例食管癌中有3例MSI改变。结论 食管粘膜BAT-26具有较好的单态性,食管癌细胞BAT-26位点对识别高频率MSI不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BAT-26位点MSI及其单态性的情况.方法组织DNA提取后PCR扩增,扩增产物行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银染等方法, 分析45例食管癌及正常切缘组织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的情况.结果所有正常组织在BAT-26位点DNA电泳条带长度无明显改变,45例食管癌中有3例MSI改变.结论食管粘膜BAT-26具有较好的单态性,食管癌细胞BAT-26位点对识别高频率MSI不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性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散发性直肠癌手术标本DNA中5个位点的MSI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和病理特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MSI阳性位点的表达。直肠癌组织中MSI-H(≥2个位点出现阳性)表达略为20.O%;MSI表达与性别、发现的淋巴结个数及阳性淋巴结个数、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位于直肠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下部者(P〈O.05);位于直肠后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直肠前半部者,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癌肿的左右、上下径,浸润深度与MSFH表达成反向关系;虽然有MSFH表达在患者年龄、癌肿在直肠的不同象限、非连续性扩散方面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SI表达对直肠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作为TNM分期的一个补充,亦可作为判定高危直肠癌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与常规病理指标相比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还需行前瞻性、随机性、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平  陈捷 《广东医学》1998,19(5):331-333
研究血清涎酸对食管癌诊断及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ondaS改良的荧光测定法,对107例食管癌,83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03例健康你进行血清SA测定。结果:食管癌组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组;不同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食管癌患者血清SA水平间也有明显差异,血清SA水平与肿瘤的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观察其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食管癌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收集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Treg细胞变化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为(3.72±1.39)%,高于对照组(1.15±0.36)%,P<0.01;食癌管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食管癌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泛癌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22H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MIR22HG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应用TIMER比较MIR22HG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使用cBioPortal分析MIR22HG的突变频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使用GDSC在线数据库分析MIR22HG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利用GEO数据库肝癌数据集和12对肝癌标本验证MIR22HG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索拉非尼治疗反应的关系;分析MIR22HG表达与索拉非尼治疗预后的关系;在肝癌细胞株HCC-LM3中过表达MIR22HG(NC组,MIR22HG过表达组),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敲除MIR22HG(NC组,sh-MIR22HG组),采用CCK-8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2HG对索拉非尼IC50的影响。结果 MIR22HG在大多数肿瘤中低表达(P<0.05),且多数肿瘤中MIR22HG基因存在缺失突变,其突变与肿瘤不良预后相关(P<0.05)。MIR22HG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多种肿瘤中MIR22HG的表达水平与TBM、MSI、免疫评分、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表达及化疗药的药物敏感性显著相关(P<0.05)。6种常见免疫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与MIR22HG的表达水平相关性最强,尤其在乳腺癌、直肠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中明显。多个数据集的分析结果验证MIR22HG在肝癌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与肝癌进展相关(P<0.05)。MIR22HG低表达的患者经索拉非尼治疗后预后较好(HR=2.94, P=0.075),其低表达能有效预测肝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效果(AUC=0.8095)。过表达MIR22HG能降低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IC50 NC vs IC50 MIR22HG=7.731 vs 15.61);而敲除MIR22HG的表达则能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IC50 NC vs IC50sh-MIR22HG=7.986 vs 5.085)。结论 MIR22HG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分期、有否淋巴结转移、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免疫细胞浸润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SI)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对49例胃癌组织Hp尿素酶酶和B基因以及6个微卫星位点(D17s261,D17s799,TCF-2,D18s34,D5s409和D5s409和D5s82)进行检测,对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HpDNA的检出率为40.8%(20/49),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食管黏膜病变内镜下治疗术后病理及术前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比较二者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医院因食管黏膜病变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14例,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比较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内镜术后病理之间的差异。结果 11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均成功行EMBM或ESD切除病变,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5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早期癌患者3例;所有114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内镜术后病理总符合率为62.3%(71/114)。术前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患者中,术后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者分别为28例、22例和1例,胃镜活检符合率为54.9%(28/51),而有45.1%(23/51)患者术后病理级别高于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术前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高级别和早癌者分别为16、40和4例,符合率为66.7%(40/60),有6.7%(4/60)患者病理级别升高,26.7%(16/60)病理级别降低;3例胃镜活检提示为早期癌患者术后病理仍为早期癌,符合率为100%。结论 胃镜活检对食管黏膜病变有较好的提示作用,但胃镜活检病理和内镜治疗术后病理仍有一定差异性,多数差异表现为术后病理级别较胃镜活检病理级别的升高,对于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患者应积极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分型食管腺癌15例,间叶组织肉瘤10例,恶性黑色素瘤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食管不典型类癌3例。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应根据其特殊性及复杂性,早期行病理检查确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