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DL-96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及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5软件分析。结果2013年共分离出129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分离株最多占64.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4%。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为头孢噻肟34.1%,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1.7%,头孢哌酮17.0%,亚胺培南16.3%。敏感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98.4%,其次为妥布霉素9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5.3%。结论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动态监测其耐药率,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检出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0株临床分离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ESBLS检侧。结果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哌拉西林、头胞噻肟、头胞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氨曲南、头胞他啶、亚胺培南、头胞呋辛的耐药率分别是90.0%、83.3%、77.2%、29.4%、5%、8.9%、65.0%、60.0%、62.2%、50.0%、7.2%、18.3%、0、47.2%;ESBLS的检出率为24.4%。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氟喹诺酮药物之间交叉耐药明显;产ESBLS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后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烧伤患者并发PA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E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PAE耐药日益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临床医师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适当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并注重抗菌药物以外的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ICU病房所送的痰、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单酰胺类等12种抗生素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结果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100%,羧苄西林100%,头孢噻肟75%,头孢曲松61.7%,派拉西林56.9%,安曲南50.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9.4%,头孢哌酮/舒巴坦24%,头孢他啶27.8%,环丙沙星22.4%,阿米卡星22.4%亚胺培南21.6%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要加强消毒防御,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要做好该菌及其药物敏感长期的监测工作,临床医生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队)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出的317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咽拭子(65%),主要分布在呼吸科(12%)、脑外科(12%)、ICU(10%)、新生儿科(9%)、呼吸科ICU(7%)、老年病科(7%).2001年.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对头孢噻肟耐药呈直线上升,2003年稍有下降.2001年.2003年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2年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2年-2003年稍有上升.对头孢曲松(CRO)耐药率相对稳定.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测定,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我们对本院8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分...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2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85%),其次来自分泌物(9.0%),在临床各病区分布情况:重症监护室(ICU)23.0%(46/200)、脑外科22.0%(44/200)、呼吸科,19.5%(39/200)、急诊科6%(12/200)、神内科5.0%(10/200)、肿瘤科4.5%(9/200)、烧伤科4.0%(8/200)、西骨科3.5%(7/200)、其他科与肾内科等12.5%(25/200)。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仅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5%、24.I%。耐药率较高的是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70.1%、68.5%、61.0%、60.2%、57.8%、56.2%、55.3%、54.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控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2005-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某综合医院2005-2009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809株,总的分离率为16.34%;标本分布以痰液来源为主,占84.9%;几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变化不大,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2007年达到高峰,在2008、2009年两年间呈连续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耐药率最低的是妥布霉素,为28.97%(168/580),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分别为32.07%(186/580)和33.97%(197/58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但总体耐药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广州市7家三甲医院2003—2007年分离的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利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有收集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分别采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42.0%)、阿米卡星(36.6%)、亚胺培南(32.8%)、头孢吡肟(28.3%)、头孢他啶(27.1%)、美罗培南(21.4%)、氨曲南(20.5%)、哌拉西林(8.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左旋氧氟沙星(8.1%)和环丙沙星(7.6%);2003—2007年5年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7.7%、25.0%、31.6%、35.2%和34.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2.2%、21.O%、21.2%、19.7%和24.5%。结论2003—2007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因而加强其耐药性监测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而且还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出的317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咽拭子(65%),主要分布在呼吸科(12%)、脑外科(12%)、ICU(10%)、新生儿科(9%)、呼吸科ICU(7%)、老年病科(7%).2001年~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对头孢噻肟耐药呈直线上升,2003年稍有下降.2001年~2003年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2年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2年~2003年稍有上升.对头孢曲松(CRO)耐药率相对稳定.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基因。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金属酶菌株,仅22株菌株扩增出OprD2基因。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本地区临床治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所致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OprDa表达减少或不表达可能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茵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防治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到2006年4月间分离的92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GNS-506、GNS-120、GNS-114)进行细菌鉴定及测定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的MIC值。结果与结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神经外科、外科ICU、呼吸科及ICU和神经内科,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多为中低度耐药(MIC≤32 mg.L-1),对其它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到100%,仅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作为经验性用药可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本院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63.8%,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3%,尿液标本占9.2%,血液标本占2.5%;其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是妥布霉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检出多重耐药株约占35%,未出现泛耐药株。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重视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测工作,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二元信号系统PhoQ/PhoP编码基因序列并确定该系统与耐约性关系.方法 采用PCR获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全长phoQ和phoP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phoQ和phoP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 重组表达产物rPhoQ和rPhoP,皮内注射免疫法制备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法测定抗血清效价.采用Red重组系统敲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hoQ基因,采用PCR、测序和Western blot对phoQ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和突变株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phoP和phoQ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7%~99.6%和98.7~100%、98.4%~99.8%和99.1%~100%.采用pET-42a和E. coli BL21DE3系统成功地表达了rPhoQ和rPhoP.rPhoQ和rPhoP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效价分别为1:4和1:8抗血清.经PCR、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两株phoQ突变株phoQ基因及产物均缺失.上述phoQ突变株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值分别为其野生株的1/512~1/2048.结论 PhoQ/PhoP是序列保守的铜绿假单胞菌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该系统介导细菌对氨基精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对绿脓杆菌感染防御性抗原的研究,特别是对绿脓杆菌表面抗原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些年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不少进展。在美国,Alexander 等研制的绿脓杆菌表面物质7价疫苗于1968年开始试用于临床,使烧伤患者因绿脓杆菌感染的死亡率下降。英国的 Jones 等研制出绿脓杆菌表面抗原多价疫苗,1976年完成系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epwise selection of resistance mutations may mirror the continued bacterial exposure to antibiotics that occur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a number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efepime, cefpirome, ceftazidime, cefotaxime, piperacillin and imipenem)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a significant nosocomial pathogen. Stepwise resistance was assessed by serial passage of colonies located nearest to the inhibition zone on antibiotic-containing gradient plates.
Results   The lowest frequencies of spontaneous resistance mutations were found with cefepime and imipenem; these drugs also resulted in the slowest appearance of resistance of spontaneous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five wild-type P. aeruginosa strains, cefepime-selected isolates required a mean of 30 passages to reach resistance; resistance occurred more rapidly in strains selected with other cephalosporins. P. aeruginosa strains that produced β -lactamase or non-enzymatic resistance generally developed resistance more rapidly than wild-type strains. For most strains, resistance to all antibiotics except imipenem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β -lactamase activity. Cross-resistance of cephalosporin-selected resistant mutants to other cephalosporins was comm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strains retained susceptibility to imipenem and ciprofloxacin.
Conclusions   From our in vitro study,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of P. aeruginosa is lower with cefepime compared with other cephalosporin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8μg/m1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1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比阿培南(BPM)、美罗培南(MEM)、帕尼培南(PEM)的MIC值;荧光定量RT-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表达量情况;针对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普通PCR的方法扩增oprD2全长基因并测序.结果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将10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成两组,组1为OprD2相对表达量降低组;组2为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组;组1与组2相比,对IPM、BPM、MEM、PEM的MIC值≥16μg/ml的菌株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中,28株同时对4种药物的MIC均≥16 μg/ml,其中有25株的OprD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0.4);外膜孔蛋白OprD2转录水平与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MICs之间呈负相关趋势.组2中,有16株9prD2基因发生突变,按照突变的类型主要分成4组;与PAO1相比,这些菌株对IPM、BPM、MEM、PEM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OprD2外膜蛋白的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可能也与其他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有密切关系;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儿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