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氮唑核苷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氮唑核苷注射液的含量,在209nm处测定吸收度根据E^1901cm值,计算了三氮唑核苷注射液的含量变异系数CV=0.28%,相关系数r=0.9989。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78~1979年试以国产三氮唑核苷治疗北京市海淀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并与未用该药的59例进行对照比较。治疗组兼用滴鼻及口服二法。滴鼻液为0.5%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氧氟沙星与三氮唑核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对该配伍液的含量、pH以及外观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室温 6h内未见明显变化 ,说明此配伍液稳定 ,故氧氟沙星与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在临床上可以伍用  相似文献   

4.
比旋度是检查三氮唑核昔纯度的特征之一.即使样品外观和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按照现行标准测定的三氮唑核苷比旋度也往往靠近上限,这样就容易产生误差.笔者认为,这与被检样品溶液浓度过低有关.现在就采用不同浓度三氮唑核苷溶液来作比较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定浓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氮唑核苷含量,在207m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三氮唑核苷浓度在8~16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X±S=100.1±0.7)。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三波长系数倍率法测定麻地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吴正红,杨旭,倪汶,官洪义麻地滴鼻液是由盐酸麻黄碱、地塞米松磷酸钠及氯化钠组成,对麻地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尚未见报道。文献[1~8]报道了许多复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均对麻地滴鼻液中麻黄碱含...  相似文献   

7.
三氮唑核苷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吴奥苓鞍山钢铁公司药品检验所114003三氮唑核苷注射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临床上常将它加入输液中进行静滴。关于三氮唑核苷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由于比色法[1]所用的显色剂3,5-二羟基...  相似文献   

8.
三氮唑核苷致过敏性休克2例张宝如,张刚(河北省黄骅市歧口医院儿科061102)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使用三氮唑核苷发生过敏性休克实属少见。现将我院儿科发现2例报告如下。1病例例1:男,4岁。因发热头痛2天,于1993年1月12日按流行...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是一种抗病毒药。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和氨氮测定法〔3〕等。在我国,根据卫生部药品标准,采用氨氮测定法测定其含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片剂中含赋形剂硬脂酸镁,在NaOH液中加热易泡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的体外配伍问题.结果表明,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在配伍后0min的pH值为6.54,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5u/ml,青霉素试液则分别为6.56、0.032u/ml,配伍后180min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pH值为6.26,MIC为0.125u/ml,而青霉素试液分别为6.37、0.125u/ml.因此,青霉素与三氮唑核苷混合液配伍后抗菌作用有所减弱,随时间延长其pH值下降幅度略大于青霉素试液,稳定性稍有降低,故建议两药不宜合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氮唑核苷、中药和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6例,结果三组平均退热时间(h)分别为40.04±6.38、34.62±3.64、18.27±4.21,消肿时间(h)为73.22±4.84、72.31±6.21、47.56±8.10,发现三氮唑核苷与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在退热、消肿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二种药物联合应用则比单用任何一种为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提示三氮唑核苷和本中药方有协同抗腮腺炎病毒的作用,加强了抗毒能力,缩短了退热、消肿时间,促进了病情的恢复。对三氮唑核苷的作用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本品有较强的致畸作用,故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即将怀孕的妇女。大剂量应用本品(包括滴鼻在内)可致心脏损害。若有呼吸道疾患者,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三氮唑核苷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氟哌酸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陈严洁(汕头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广东515031)关键词三氮唑核苷;乳酸环丙氟哌酸中图号R942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是新一代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对革兰氏阳性菌、阴...  相似文献   

14.
王贵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47-2448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唑核苷、三氮唑核苷、三氮唑核甙,为广谱抗病毒药,临床应用较普遍。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喹诺酮类药物配伍,可用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治疗。为了解利巴韦林与喹诺酮类药物配伍稳定性而作文献调查:  相似文献   

15.
马慧萍 《农垦医学》2006,28(4):276-278
目的:讨论带状疱疹误诊的原因,提供带状疱疹误诊病例及分析,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病变部位在胸、腰段者,选择相对应神经分布的椎间隙,行硬膜外腔阻滞,向头端置管3。4era固定。首量注入:1.5%利多卡因6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500ug+三氮唑核苷100mg接镇痛泵。镇痛液配方:0.75%布比卡因15ml+吗啡10mg+三氮唑核苷100mg+维生素B121.5mg+地塞米松15mg+生理盐水至50ml。在首次注药l小时后开始以4ml/h的速度泵药,共使用镇痛液100ml,两天后拔除镇痛泵。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三氮唑核苷注射液200mg+生理盐水10ml混和后涂创面,一日三次。病变部位在肩、上肢和颈部者,采用局部神经阻滞:2%利多卡因1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500ug十三氮唑核苷200mg,局部创面处理同前。结果:22例患者中,全部病例治疗后刨面干燥,创面皮肤色素沉着,无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愈率100%。结论: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本组全部病例治愈,临床效果良好。避免了因误诊引起的医疗纠纷,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三氮唑核苷联合脑活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把67例病毒性脑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三氮唑核苷和脑活素治疗,对照组予能量合剂。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热、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抽搐停止也以治疗组为早(P<0.05);治疗组脑电图的恢复也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三氮唑核苷与脑活素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唑核苷、三氮唑核苷、三氮唑核甙,为广谱抗病毒药,临床应用较普遍.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喹诺酮类药物配伍,可用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用阿苷洛韦针与三氮唑核苷针治疗带状疱疹.结果:阿苷洛韦组有效率为95.8%,三氮唑核苷组有效率为87.5%.说明前者为目前临床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三氮唑核苷雾化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20例,采用三氮唑核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应用三氮唑核苷静脉点滴治疗同类患儿24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喘息持续时间、肺部体征喘鸣音及湿罗音持续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特别是止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特别在春、夏之间较为多见。我院在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Aciclovir)治疗带状疱疹时与三氮唑核苷针(Ribavirin)作对照,阿昔洛韦片明显优于三氮唑核苷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