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11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O-RSC)和自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F=2.73,4.99,6.56,3.05,2.64;P&;lt;0.05~0.001),他们的人格N维度亦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F=3.58,P&;lt;0.01),而其人格E维度则低于高收入家庭(F=6.98;P&;lt;0.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人格P维度(F=2.41和3.42;P&;lt;0.05~0.01)和N维度(F=3.67和3.56;P&;lt;0.01)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1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 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目的:调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价值。设计:抽样调查。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对象:于2001-04/06在河南省内3所普通高校的农科、医学、理工、文科、艺术、体育等6类专业随机抽取被试1128人进行测查。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4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条目,反映9个因子)对河南省高校112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剔除不完整答卷,回收回答规范问卷1100份。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男大学生人格情绪性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5.47±3.13,4.53±3.11;4.99±2.47,4.50±2.59,P<0.001);女大学生人格情绪性、精神质以及掩饰性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97±1.71,2.68±1.82;5.68±3.08,4.97±2.96;5.32±2.46,4.74±2.48,P<0.05~0.001)。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6类不同专业学生在人格4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001)。农科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分值最高(3.44±1.97),体育类学生内外向维度分值最高(8.27±2.45),而情绪性维度分值以文科学生为高(5.99±3.24)。男女学生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除掩饰性维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4.99±2.47,5.32±2.46,P<0.05),其余各维度差异不大;城乡学生之间,农村学生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7.54±2.73,7.93±2.63,P<0.05);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相比,仅掩饰性维度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5.42±2.44,5.01±2.48,P<0.01);此外,学生干部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8.42±2.61,7.42±2.68,P<0.001)。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格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01),而情绪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精神质维度与躯体化、敌对、恐怖以及偏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人格的内倾性、情绪不稳定性和精神质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不良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和城乡学生及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其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瑜 《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80-38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护理专业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或P0.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或P0.001),与护理专业女生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专业本、专科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男、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专业男、女生仅在人际敏感、恐怖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专业男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除敌意因子外),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其中SCL-90均分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87)。结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研究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军事演习期间对参加军事演习的某部队985名军人进行现场团体心理测试,比较其与SCL-90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各因子的差异,分析SCL-90各因子与人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军事应激条件下除恐怖外,军人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中国常模(P<0.01);除抑郁外,军人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2)SCL-90各因子分与EPQ P、N、L纬度、兵种、年龄、军龄、人际交往等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情绪波动大,稳定性差等;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的个性特征、年龄、兵种和军人的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1875名大学生进行了集体测试。结果西宁地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21.54%,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组。神经质、内外向和自我掩饰度三个人格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和民族4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均分有影响作用。结论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其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民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并了解人格特质对护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实习护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与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Ⅰ、大学生常模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护生EPQ-P及女护生EPQ-P、EPQ-E、EPQ-N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PQ-P、EPQ-N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P<0.01),EPQ-E、EPQ-L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高职实习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是否为学生干部、EPQ-P、EPQ-N均对护生的心理健康起正向预测作用,EPQ-E起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理门诊首次咨询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30名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进行测试。结果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分:父母温暖理解(FF1、MF1)、父亲过度保护(FF6)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父母严厉惩罚(FF2、MF4)、过度干涉(FF3、MF2)、拒绝否认(FF5、MF3)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不同性别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均分、总均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敌对因子均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次咨询者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咨询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l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l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的康复训练的差异。方法:18例符合截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截瘫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治疗)。Health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个性特征评定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康复效果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截瘫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经截瘫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10.396~40.549,P<0.01)。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8.502,18.453,P<0.01)。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可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F=19.376,P<0.01)。结论:截瘫患者的康复水平除与损伤平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心理、家庭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者的心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截瘫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