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9年以来,在年轻的美籍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人(AL/ANS)中自杀与他杀交替排在主要死亡原因的第2和第3位。1979~1992年,AL/ANS各年龄组自杀率约为全美人群自杀率的1.5倍。1991~1993年,AI/ANS15~24岁、25~34岁两个年龄组的自杀率分别为31.7/10万和26.6/10万,15~34岁男性占整个AL/ANS自杀者的64%,而在此期间,全美人口中这两个年龄组自杀率分别为13.0/10万、14.5/10万。自1980年以来,全美人口中15~24岁年龄组自杀成为第2或第3位主要死亡原因。虽然有关AL/ANS自杀的研究业已增多,但是有关预防干…  相似文献   

2.
辛莘  何成森 《中国校医》2010,(4):318-320,F0003
自杀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全球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率为16/10万,在过去45年中全球自杀率提高了60%。不同的年龄群体自杀率不同,其中自杀已成为15~24岁青少年人群中前3位死亡原因,同时,在自杀者年龄构成中,青少年自杀死亡率居高不下,有低龄化趋势。本文针对目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现状、危险因素和流行特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大学生自杀观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芳红  戴王磊 《中国校医》2007,21(3):290-291
1999年在WHO/北京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卫生部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年自杀率为22.2/10万(1993),提示中国的自杀问题不容忽视,有必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150万人自杀未遂。我国疾病监测点1990-1992年报告,我国15~39岁人群中自杀为第1位死因。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是人类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中国的自杀现状:1995-1999年》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已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估计中国平均年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其中15~24岁年龄组占总自[1]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呼和浩特市1086~1991年自杀死亡资料,为防制自杀提供依据。呼市六年间自杀死亡共205人,自杀率为3.8/10万,男性为4.2/10万,女性为2.9/10万。男:女为1.6:1。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95岁,平均年龄37.2岁。高发年龄段为21~40岁。不同职业自杀率的高低依次为农民、工人、职员,学生、家务劳动者,个体劳动者与待业人员,退休干部、临时工人。  相似文献   

6.
疾病监测点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1995-1999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意外死亡的情况及其特点,探讨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EPI-inf6.0软件及流行病指标(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对1995-1999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意外死亡模式进行进行研究。结果:近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意外死亡率为50.3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21/10万,高于全国水平;构成比为9.82%,低于全国水平(10.84%)。5年意外死亡在全死因中均居第4位,但在YPLL顺位中上升为第一位。近5年我省自杀率为15.47/10万,漏报校正后为19.50/10万,接近于全国水平(19.58/10万);城市意外死亡以交通事故为主,农村自杀死亡是第一位。结论:意外死亡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在城市要加大交通法规宣传,整顿交通秩序,改善道路条件,降低交通事故。在农村要积极开展自杀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对减少自杀,保障社会安定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 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23个监测点,收集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从中抽取1932例欲进行人户死因核查。最终1653例进入分析。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记录的原始上报死因与详细入户调查后判断的死因进行比较,然后用此结果调整自杀率。结果 原始上报死因为自杀的857例中有16例(1.87%)通过调查后判断为其他伤害死亡;上报为其他伤害死亡的721例中有39例(5.41%)判断为自杀;上报为伤害死亡原因不明的35例中有17例(48.57%)判断为自杀;上报为精神疾病的40例中有6例(15.00%)判断为自杀。经错报漏报调整后,将粗自杀率从13.65/10万调整到了22.99/10万(95%CI:21.78/10万~24.25/10万)。结论 经准确性评估后,中国的实际自杀率高于公布的报告数据,自杀问题在国内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伤害合计死亡1370例,年均死亡率为75.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0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92.47/10万,女性为57.39/10万(P〈0.01);75~岁死亡率(702.26/10万)最高,15~岁死亡率(14.17/10万)最低,不同年龄伤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的前5位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前5位死因占伤害总数的86.86%。其中男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占84.78%;女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淹死,占90.45%。伤害死亡AYLL为16.51年,减寿率为12.47‰。结论伤害已经成为缙云县主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报告单。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标准分类,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22年来,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大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3位。伤害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其死亡率分别是13.29/10万、9.17/10万和15.67/10万。在交通事故和淹死中男性死亡率分别为17.06/10万、9.07/10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13.43/10万、4.42/10万。自杀死亡率女性为18.76/10万,男性为12.90/10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淹死、自杀3方面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22年来居全死因前4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大丰县1976~1991年自杀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死亡是人们采取有意的自伤行为,并且导致了死亡。据世界各国死亡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自杀死亡率在5/10万~40/10万左右。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许多学者都强调自杀本身的意愿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做好这些人的危机干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江苏大丰县1976~1991年自杀死亡者部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探索有效的防范措施。1对象与方法从1976年开始,大丰县就建立了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本文资料来源于县公安局,统计局年报及基层生命统计报告,按ICD标准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自杀人员情况调查表》。其中1986~1991年自…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1990~1993年居民意外死亡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肥市区1990~1993年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年意外死亡粗死亡率为35.22/10万(标化率28.10/10万),死亡性比值男∶女=1.56∶1;意外死亡居全死因第5位,主要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婴儿组以窒息为主,儿童少年组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青中年组以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男性以交通事故为主,女性自杀多于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减寿率居主要死因第2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49-950
在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总自杀率为23/10万,其中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作为受国家培养学有所成,即将施展才华的大学生轻易的放弃生命,这不仅给其家庭带来不幸和创伤,也是社会的重大损失。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而有效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实施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15~35岁年龄组已成为我国自杀死亡的主要群体;而造成15~24岁年龄组死亡的原因中,自杀位居第一.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已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他们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动机、过程以及干预与预防进行了研究,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危机预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唐县农村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死因,为开展预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2003~2005年农村居民伤害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3~2005年伤害死亡476人,伤害死亡率为42.22/10万,占死因顺位的第4位,男性第一死因为车辆交通事故,死亡168人,死亡率为29.80/10万;女性第一死因为自杀,死亡36人,死亡率为10.82/10万。除85岁以上组男性的伤害死亡率低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组不同导致死亡的原因不同。[结论]高唐县农村居民伤害死亡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进行行为干预,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在1970~1980年之间,美国有287,322人自杀身亡,平均每20分钟就死一人.1970年的自杀率为11.6/10万,1977年上升为13.1/10万,1980年又下降为11.9/10万,但在15~24岁年龄组中,男女性自杀率持续升高,男性升高50%,大都为白人青年,这就使1970年平均自杀年龄47.2岁下降为1980年的39.9岁.仅1980年,美国就有27,000人自杀,使自杀成为青年死因的第三位和总死因的第十位.据美  相似文献   

16.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本文对大学生、高校教师的自杀态度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在世界各国自杀依旧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00万以上的人自杀身亡,中国在20万以上。而大学生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为20/10万左右,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自杀在大学生总体中只占极小比例,但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却是十分惨痛的,可能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及社会环境的稳定。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大学生自杀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死亡水平,探讨影响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7%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3340例,粗死亡率为54.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7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6.90/10万,女性为32.54/10万(P〈0.01),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10.56/10万、46.94/10万、64.50/10万、122.78/10万(P〈0.01)。3340例中,交通事故死亡占60.15%,自杀占16.53%,意外中毒占5.63%;伤害死因前3位,男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分别占64.76%、13.81%、5.68%,女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分别占49.03%、23.08%、8.07%。结论交通事故为寿光市伤害第一位死因;男性发生伤害的几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人口及死亡资料,分析中国人群自杀死亡现状,为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人群2010年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8.83/10万,自杀死亡在伤害中位居第2位。城市人群自杀死亡率为6.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8/10万),农村为1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农村人群自杀死亡率是城市人群的1.89倍。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但15~34岁女性人群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因此,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模式已发生转变,但农村人群、农村育龄妇女,老年人群依然是开展自杀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模式,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2个市县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04-2005年调查点户籍人口中的所有伤害死亡病例。使用伤害死亡率描述不同类别伤害的死亡水平,估计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共有7721例伤害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950例,女性2771例,城市1795例,农村5926例。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为50.8/10万(标化率为47.8/10万),其中农村为55.2/10万(标化率为52.7/10万),城市为40.0/10万(标化率为37.9/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64.0/10万,标化率为61.6/10万)高于女性(37.0/10万,标化率为33.5/10万)(P〈0.01)。伤害是居民死亡的第4位原因,占全部死亡的7.7%(7721,,99919);无论城乡、男女,5~39岁人群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最高,伤害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有意伤害和无意伤害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0.0%(1544/7721)和78.6%(6072/7721),农村15~59岁女性有意伤害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31.9%(408/1280)。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伤害分别是交通伤害(21.3/10万)、自杀(8.8/10万)、意外跌倒(6.5/10万)、意外溺水(5.6/10万)、意外中毒(2.6/10万);0—14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主要伤害是意外溺水占伤害死亡的54.7%(350/640),15—59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占伤害死亡的51.3%(2308/45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分别占伤害死亡的31.0%(796/2576)、28.7%(746/2576)、21.2%(545/2576)。全省每年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116万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35.6%,去除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将增加1.28岁。结论交通伤害是广东省人群伤害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严重。必须加强广东省居民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