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香莲外洗液对40株白色念珠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索中药香莲外洗液对白色念珠菌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值)和最低杀菌浓度值(MFC值)范围。方法 参照1997年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肉汤稀释法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法》(M27-A),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对40株白色念珠菌临床株的MIC值及香莲外洗液对临床菌株的MFC值,质控菌株为克柔念珠菌ATCC6258。结果 质控菌株ATCC6258在M27-A的质控MIC结果内。40例菌株的香莲外洗液MIC范围为(3.20±2.83)mg/mL,MFC范围为31.25~62.5mg/mL;氟康唑MIC范围为(4.00±2.94)?g/mL;两药物的抑菌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证实香莲外洗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白色念珠菌有较满意的抑杀作用,其抑菌作用和氟康唑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5种中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等5种中草药单独或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5种单味药及两两配伍药物的提取液,按倍比稀释法将药物提取液进行稀释,体外测定黄连等5种中草药单独及等比例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黄柏和黄芩单药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MIC分别为6.25 mg/ml、50 mg/ml和100 mg/ml。在配伍药物组中,黄连配伍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知母(MIC为6.25 mg/ml)和黄连+黄柏(MIC为12.5 mg/ml)两个药物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黄连、黄芩和黄柏三种中草药具有直接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连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而知母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不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两两配伍的中药提取液中以黄连配知母的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18株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和4株标准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原因。方法 根据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通过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测量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经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其OD值远远高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的OD值。结论 K-B法和MIC法对于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与其形成生物膜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豆根、山豆根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方法用沙氏培养基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落法绘制时间-抑菌率曲线。结果北豆根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80mg/L,山豆根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mg/L。两药液无MBC。结论北豆根水煎液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抑制作用弱于山豆根水煎液,山豆根水煎液抑菌较强。  相似文献   

5.
皂荚中天然防腐成分的防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皂荚的防腐抑菌作用。方法?牛津杯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水提液、醇提液、复合液)的抑菌效力、稀释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开放条件下测定皂荚粉末的防腐效用。结果?皂荚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位形成抑菌圈,但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均形成大小不等的抑菌圈。皂荚水提液、复合液对上述3种细菌的MIC分别为:125、62.5、62.5mg/mL;醇提液的MIC分别为:250、125、125mg/mL。开放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皂荚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结论?皂荚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做为天然防腐剂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8种采自云南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8种云南产中草药的醇提物(冷或热),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6种醇提取物中有15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活性,其中7种中草药醇提取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抑菌圈直径为15~27 mm,对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抑菌圈直径为9~25 mm,MIC在32~1 024 mg/L,MBC在64~1 024 mg/L。结论:罗汉松、箭根薯等对MRSA菌株以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特别是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苗药的敏感性,为耐药菌株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采用管碟法使用抗真菌苗药的含药血清进行两种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两种白色念珠菌菌株的抑菌试验表明:含药血清抑制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株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真菌苗药含药血清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及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抗真菌苗药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临床分离出的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可以考虑使用苗药,为拓宽中药制剂的用药范围,减轻耐药菌株的药物压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借助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13株,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虎杖免煎颗粒的抗真菌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联用时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虎杖免煎颗粒对氟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均值为74.67 mg/ml,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MIC平均值为237.71 mg/ml;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白色念珠局表现为协同作用。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的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均值为0.81,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FICI平均值为0.35。结论虎杖免煎颗粒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菌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区致病性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武汉城区致病性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酵母菌收集自武汉市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提供的标本。分别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M38A方案的纸片扩散法和M27A2方案的微量稀释法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统计分离菌株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种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结果:共分离出186株菌,白色念珠菌占67.2%,其次为热带念株菌15.6%,光滑念珠菌15.1%,克柔念珠菌1.6%,葡萄牙念珠菌0.54%。111株实验菌株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为87.3%,其中白色念珠菌为96.1%,光滑念珠菌为52.9%;对伊曲康唑总敏感率为78.4%,其中白色念珠菌为84.6%,光滑念珠菌为41.2%。结论:武汉城区致病性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分离率最高,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有较高的敏感性,光滑念珠菌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白色念珠菌。实验室重视对菌种的鉴定,积极开展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小鼠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10231(candida albicans)的方式,建立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观察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情况,及黄连水煎液灌胃对模型小鼠生存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的影响。结果:黄连高剂量灌胃组与氟康唑灌胃组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相似文献   

11.
The pathogenesis incid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Candida vaginiti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的可靠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25株似酵母样真菌分别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常规手工法进行鉴定.结果: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常规手工法鉴定白色念珠菌的符合率达到95%以上,热带念珠菌为95%,克柔念珠菌为82%,光滑球拟酵母菌为33.3%.结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可靠地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  相似文献   

13.
P J Kozinn  C L Taschdjian 《JAMA》1971,217(7):965-96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对象90例,CHROMagarCandida鉴定培养基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PCR方法鉴定并进行ABC基因分型。结果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分别为A型(36/90,40%)、B型(32/90,35.6%)、C型(22/90,24.4%),取自同一病人身体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的标本均分离出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由不同基因型的白色念珠菌株引起。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评价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深部感染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和鉴定来源于贵州省内不同地区224例深部感染患者的真菌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分离真菌rDNA的ITS序列。结果:224例深部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念珠菌243株,显色培养基鉴定16例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占7.1%,其中155株白假丝酵母菌63.8%,居分离率首位;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深部感染念珠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临床常见的念珠菌,并可有效地提高混合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20.
张金莲 《中外医疗》2011,30(26):40+42-40,42
目的探讨念珠性阴道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把门诊就诊的念珠性阴道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局部用克霉唑栓剂,观察组用碘伏冲洗阴道联合局部用克霉唑栓剂,用药后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冲洗阴道联合局部用克霉唑栓剂效果好于单纯局部用克霉唑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