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本院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血7.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患者一线方案化疗2周期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中EpCAM、CK19同时(+)且CD45(-)的CTC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化学疗效的关系以及比较化疗前后CTC数目评价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并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CTC数目的变化与患者PFS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42例检测到CTC,阳性率70%,对照组未检测到CT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阳性表达情况与卵巢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及CA125表达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腹水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中化疗前CTC阳性表达42例,阳性率为70%,化疗2周期后卵巢癌患者CTC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为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周期后,CTC数目评价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的吻合度较高(k=0.479).运用相关分析显示,CTC表达与化学疗效呈负相关(r=-0.223,P=0.009).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目<5,其无进展生存期为13.2(11.0~15.1)个月,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目≥5,其无进展生存期为6.4(3.8~9.2)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及CA125表达相关,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CTC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卵巢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56.89%(33/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42)、远处转移(P=0.006)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血清CEA阳性率31.03%(18/58),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蛋白水平(Χ^2=7.873,P=0.005),TaqMan定量RT—PCR与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符合率为88.89%(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的病例TaqMan定量RT—PCR检测阳性率);化疗后CEAmRNA阳性率略有下降,但不显著。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Χ^2=9.992,P=0.002)。平均随访2年后,CEAmR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33.33%和7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外周血CEA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肿瘤浸润深度和血清CEA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相关。CEAmRNA的检测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肺癌患者CTC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肺癌中心诊断的14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健康对照组35例、良性肺疾病组28例。采集上述各组静脉血标本,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分离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静脉血中CK18+/CD45-/CTC计数,凡≥1判定为阳性。随访上述52例入院化疗患者治疗后CTC,与其临床疗效、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和良性肺疾病组CTC检测阳性分别为2例(5.71%)及1例(3.57%),肺癌组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前CTC的阳性率64.5%(93/144)。其中ⅢA、ⅢB及Ⅳ期分别为32.0%、56.8%及78.0%。腺癌、鳞癌、小细胞癌CTC阳性率分别为66.7%、70%及62%。52例肺癌患者进行每周期化疗后CTC检测,疗前CTC阳性率69.2%(36/52),3个周期化疗后下降至6.5%(3/46),显示CTC与疗效相关。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72.8%;CTC阳性率与疾病分期、吸烟、疗效及转移相关,CTC水平越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变化情况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共9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抽取患者NAC前后健侧上肢静脉血5 ml,利用膜滤过法(ISET)检测外周血CTC。首次化疗前及2~4个周期治疗后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无效则改行手术治疗,有效则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行手术治疗。以病理学Miller-Payne标准作为评估疗效的金标准,根据NAC后CTC数目变化情况,将CTC降低定义为有效,CTC不变或者升高定义为无效。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CTC检出情况的关系。采用Mc Nemar检验比较NAC前后CTC阳性率的差异。治疗前后CTC数目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P_(25)~P_(75))表示,并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NAC前后CTC数目的差异。CTC检测与病理学金标准评估疗效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并采用Mc Nemar检验、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CTC检测。结果 NAC前外周血CTC阳性率为62.8%(59/94)。与HER-2阴性及Ki67低表达患者相比,HER-2阳性[80.0%(36/45)比46.9%(23/45),χ~2=10.971,P0.001]及Ki67高表达患者[77.4%(41/53)比44.0%(18/41),χ~2=11.072,P0.001]中CTC阳性率更高。NAC后CTC阳性率[23.4%(22/94)比62.8%(59/94),χ~2=35.100,P0.001]及检出数目[0(0~0)个比3(0~6)个,Z=-6.120,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TC检测评估NAC疗效的敏感度为76.5%(39/51),特异度为69.8%(30/43);与金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2种评价方法中等相符(Kappa=0.463,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NAC后CTC的变化情况与NAC疗效有一定关系。CTC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评估NAC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2年-2006年应用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对96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28天为1个周期,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2周期后采外周静脉血5ml,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47.9%(46/96),其中38例(39.6%)降低了临床分期,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9例,无疾病进展者。9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CA15—3阳性率为64.6%(62/96)。CA15—3阳性组和阴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28/62)、52.9%(18/34),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前血清CA15—3水平为45.8±6.3;化疗后为32.5±6.8,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CA15—3水平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而病情稳定患者血清CA15—3水平较化疗前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CA15—3可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瘤细胞(CTC),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1月至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C,分析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TC阳性24例(50.0%),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CTC阳性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的影响;化疗后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CTC有助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4例乳腺癌患者首先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CK-20 mRNA为阳性表达,给予CE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检测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评价化疗对肿瘤的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14例(31.8%)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表达转为阴性,21例(47.7%)表达下降,9例(20.5%)未见明显变化,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化疗疗效临床完全缓解3例(6.8%),部分缓解34例(77.3%),疾病稳定7例(15.9%),无疾病进展病例;CK-20表达下降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r=0.942。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化疗疗效判定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LRP和p53的表达与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3例Ⅲ期NSCLC化疗前后肺癌标本LRP和p53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化疗前后的戍对标本中,化疗后肺癌标本LRP和p53的表达[LRP为74.42%(32/43),p53为72.09%(31/43)],明显高于化疗前[LRP为46.51%(20/43),p53为48.84%(21/43)]。LRP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为40%(8/20),LRP阴性组73.91%(17/23),LRP表达与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P=0.033。p53阳性组化疗有效率76.19%(16/21),p53阴性组40.91%(9/22),p53表达与化疗有效率正相关,P=0.031。结论:Ⅲ期NSCLC化疗前LRP和p53表达有助预测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Zhao J  Liu XY  Zhang QY  Jiang 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76-679
目的 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探讨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VEGF、bFGF和MMP-9水平,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化疗前血浆VEGF、bFGF和MMP-9中位值分别为275pg/ml、69pg/ml和122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化疗前血浆VEGF与bFGF水平正相关,Spearman’S相关系数为0.329。化疗前血浆VEGF、bFGF和MMP-9水平与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亦无关。Ⅳ期广泛转移者(包括骨转移)化疗前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仅有骨转移者(P=0.013)。化疗后血浆bFGF下降为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RR=11.737(P=0.02)。结论 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的某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可能有利于协助预测转移倾向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复发转移的早期预测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l9-9阳性率分别为24.14%(7/29)、17.24%(5/29)、13.79%(4/29)。12例对照组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35.29%,6/1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33%。1/12),但x^2=2.79,P=0.095。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6.67%(4/6),Ⅲ期16.67%(2/12)。Ⅰ、Ⅱ期9.0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P=0.022。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 mRNA阳性率最高,随TNM分期进展,阳性率更高,提示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变化,将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用中位数±百分位数之差[M(Q_R)]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结果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表达率为32.56%(28/86),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分别P〈0.001);而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表达率为13.95%(12/86),化疗前后CK19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新辅助化疗后CK19 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57.14%(16/28)获得临床完全缓解成部分缓解,低于CK19 mRNA阴性患者的93.10%(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提示CK19 mNRA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结论 CK19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判定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及与肿瘤细胞坏死率(tumorcellnecrosisrate,TC-N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化疗前后2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yclinD1、Bcl-2、PCNA和P-gp的表达,并计算TCNR。结果新辅助化疗前CyclinD1、Bcl-2、PCNA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69.6%(16/23)、91.3%(21/23)和21.7%(5/23),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12/23)、34.8%(8/23)、43.5%(10/23)和56.5%(13/23)。化疗后,骨肉瘤组织中Bcl-2、PCNA的表达低于化疗前,P值分别为0.039和0.034;P-gp高于化疗前,P=0.021;CyclinD1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80。化疗前CyclinD1、Bc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155、0.371、1.000和0.640;而化疗后Bc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12和0.015;CyclinD1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0.1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杀灭骨肉瘤细胞的目的;同时,由于MDR的过度表达,增加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化疗前CyclinD1、Bcl-2、PCNA和P-g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尚难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卵巢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的VEGF蛋白浓度,评估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24,P=0.007&t=21.470,P=0.00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t=4.585,P=0.032);观察组总有效改善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改善率48.39%(t=4.729,P=0.03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能显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din D1)、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及与肿瘤细胞坏死率(tumor cell necrosis rate.TCN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化疗前后2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yclin D1、Bcl-2、PCNA和P-gp的表达,并计算TCNR。结果:新辅助化疗前Cyclin D1、Bel-2、PCNA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69.6%(16/23)、91.3%(21/23)和21.7%(5/23)。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12/23)、34.8%(8/23)、43.5%(10/23)和56.5%(13/23)。化疗后,骨肉瘤组织中Bel-2、PCNA的表达低于化疗前。P值分别为0.039和0.034;P-gp高于化疗前,P=0.021;Cyclin D1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80。化疗前Cyclin D1、Be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155、0.371、1.000和0.640;而化疗后Be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12和0.0151 Cyclin D1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0.1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这到杀灭骨肉瘤细胞的目的;同时,由于MDR的过度表达,增加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化疗前Cyclin D1、Bd-2、PCNA和P-g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尚难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Ki67、P53表达的影响,以及新的病理评估分级与Ki67、P53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P53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采用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和本院病理科制定的病理学分级标准分别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临床综合评估及病理学评价;根据Ki67、P53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别探讨Ki67、P53不同表达水平与新辅助疗效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结果 (1)Ki67、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40.0%(16/40),高表达率分别为27.5%(11/40)、15.0%(6/40)。Ki67表达与HER-2状态有关(P=0.004),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ER状态等无关(P〉0.050);P53表达与一般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0)。(2)Ki67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49)。(3)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新辅助化疗后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27),但P53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变化(P〉0.050)。(4)经病理学分级评估,Ki67表达的变化程度与新辅助化疗反应有相关性(r=0.347,P=0.028),但P53的变化程度与新辅助化疗反应无相关性(P〉0.050)。结论 Ki67可作为预测和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志勇  李宝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31-1435
  目的  通过检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各周期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比较TC及TEC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和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两种方案4个周期。分别抽取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1、2、3、4个疗程后48h患者外周血5 mL,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含量,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年龄、绝经状态、ER、PR、C-erbB-2、肿物大小、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无明显差异;新辅助化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含量与肿物体积有关系,肿物>5 cm者循环肿瘤细胞含量明显高于肿物≤5 cm者(P均 < 0.05);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随化疗周期进行而持续降低(P均 < 0.05),同时,使用TEC方案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明显低于使用TC方案患者(P均 < 0.05)。  结论  使用TC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病灶缩小,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降低。同时,监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变化,可评价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in breast cancer suggest that monitoring the isolated tumour cells (ITC) may be used as a surrogate mark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ITC in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potentially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After sorting out the CD45-positive cells, the presence of ITC defined as cytokeratin-positive cells was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s received two courses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100 mg m(-2), day 1) and 5-fluorouracil (1000 mg m(-2), days 1-5), administered every 28 days. Fourteen of 32 (44%)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ITC in blood and/or bone marrow were found to be negative (responders) after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P<0.01). The incidence of ITC in bone marrow was also significantly (P<0.01) reduced from 97 (31 of 32) to 53% (17 of 3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positive for ITC in the blood before (n=7, 22%) and after (n=5, 16%) chemotherapy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overall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32 and 49% in the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 respectively (P=0.683).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TC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06年7月~2007年9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0例,在化疗前及接受2~3周期辅助化疗后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这些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的表达。另取乳腺纤维腺瘤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胃癌5例、结直肠癌5例、食管癌5例、肺癌5例、卵巢癌5例作阴性对照。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化疗前17例PIPmRNA阳性的患者,化疗2~3周期后13例PIPmRNA转为阴性,转阴率76.5%(13/17),化疗前PIPmRNA表达阴性的患者在化疗后无1例阳性,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45例外周血标本中均未检出PIPmRNA的表达。PIPmR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等表达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能够降低血液PIPmRNA的阳性率,有望减少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MDR1基因表达与近期化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卵巢癌MDR1 基因表达对化疗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及改进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PGP和MDR1 基因m 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49 例卵巢癌中用ABC法检测PGP表达的阳性率为428% ,其中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60% ;无化疗史的为500 % ( P> 005)。PGP染色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536 % ,而染色阳性的为143 % (P< 005) 。有37 例卵巢癌用改进的RTPCR 检测MDR1 基因m RNA 表达的阳性率为703 % 。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952% ;而无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75 %( P<0001) 。MDR1 基因mRNA表达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818 % ,而表达阳性的为231% (P< 0005)。此同样37 例卵巢癌免疫组化结果并未见与化疗史相关,但仍发现与近期疗效存在相关性。 结论 MDR1 基因表达与卵巢癌化疗密切相关,PGP/ MDR1 mRNA 有可能作为预测卵巢癌化疗效果的一项指标。改进RTPCR 方法适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