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血管肉瘤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批病理证实的41例血管肉瘤进行分析。其中综合治疗(手术+放射治疗;手术+化疗;手术+放射治疗+化疗)23例,非综合治疗(手术:放射治疗)18例,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出现复发或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局部复发14例,占38.9%;远地转移16例,占44.4%。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8例、肺8例、肝脏5例、骨4例、其它4例。全组生存期5个月至24.5年(中位30个月),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5%、46.1%、34.5%和14.4%。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42.1%。非综合治疗组为10.4%(X^2=7.3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乳腺血管肉瘤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组成,但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变化大.免疫组化示3例均表达CD31、CD34和Ki-67.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少见,预后与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75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仅1例为男性,中位年龄44.5岁(17~60岁).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入院,肿物中位直径6.0cm(2.5~8.0cm),肿物表面皮肤均伴有不同程度颜色改变.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术后病理:低分化血管肉瘤1例,中分化血管肉瘤4例,高分化血管肉瘤3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4例行辅助化疗,1例复发后行放疗及热疗.4例术后有局部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31个月(12~48个月),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卵巢、颅脑及全身皮肤等,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84个月(54~291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7~300个月),其中已明确死亡4例,2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物表面皮肤多伴有颜色改变,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肿瘤相混淆,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并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少见.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主要是乳房切除术,且至今尚无足够资料证实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脂肪肉瘤是较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我科从1979年1月~1992年12月,14年间对有随访记录的脂肪肉瘤42例。进行病理类型,治疗和预后分析。 资料与方法 复习了42例脂肪肉瘤的病史及组织切片,切除标本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每例取组织2~6块,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大部分病例作苏丹Ⅲ染色。参考Hajdu标准,分为分化良好型、粘液样型、纤维母细胞型、圆型细胞型和多形性5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angiosarcoma in the spleen,P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脾脏的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观察其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40岁。以“腹胀、腹痛、乏力1月余”入院。CT显示脾脏多发结节性占位。大体上脾脏正常结构完全消失,呈灰黄多结节状。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肿瘤大部分区域排列呈血窦样或裂隙样;部分区域血管腔相互吻合成复杂的海绵状、蜂窝状;部分区域可见不规则血管样结构沿血窦分布、突向血窦腔内,形成乳头簇结构突入管腔;另外可见分化较差的区域呈实性、梭形细胞结构。细胞异型性在不同区域表现不一致,大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少部分区域衬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约9个/10 HPF)。肿瘤组织出血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G、CD31、CD34、Vimentin、FLI-1,不表达FⅧ、CD68、SMA、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但具有特异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要与脾脏血管瘤、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窦岸细胞血管肉瘤等脾脏血管源性肿瘤相鉴别。该肿瘤易发生远处脏器转移,预后差,手术后需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6.
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蕙  王兴春  薛梅 《癌症》2010,29(2):228-233
背景与目的: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肾脏肿瘤.本研究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及患者预后.方法:选取山东临沂市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4例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2~48岁.复习其组织学切片、临床资料并选取典型蜡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其中2例进行SYT-SSX融合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肿瘤大小为10~15 cm,平均12 cm.大体观察: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出血坏死.其中3例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囊腔.显微镜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构成,分裂相多见,成短不状交错排列;4例均可见细胞稀疏黏液变性区域和血管外皮瘤样区域.部分区域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弥漫排列.肿瘤细胞分裂相平均5~8个/10HPF,出血坏死易见.3例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衬覆扁平、立方或者鞋钉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4/4),Bcl-2阳性(4/4),CD99阳性(4/4),CD56阳性(3/4);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CK(cytokeratin)局灶阳性(3/4).2例行RT-PCR检测病例均发现SYT-SSX1基因融合片段.4例中1例术后6个月发生肺转移,发现转移后5个月后死亡.1例发生肝转移,术后13个月死亡.另外2例术后8个月和15个月复发,分别于术后18个月、21个月死亡.结论: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少见,预后差,常常伴有SYT-SSX基因融合,需要与其他原发于肾脏的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与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所有肉瘤均按照FNCLCC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结果:心脏肉瘤8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岁),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部位:左心房4例,左心室1例,右心房1例,右房、右室及部分右室流出道1例,双侧心房1例。肿瘤直径从17 mm到93 mm。具体组织学类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3例,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滑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各1例。所有肿瘤被分级为1级(2例)、2级(1例)、3级(5例)。除2例失访外,其余6例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4~84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其中2例低级别(1级)肿瘤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4例中、高级别(2、3级)肿瘤患者在术后4~30个月死亡。结论:心脏肉瘤罕见,其中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与血管肉瘤多见,患者的总体预后差,与肿瘤的分级有关,由于本组样本量少,无法做统计学分析,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判断两者有无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3例PHA进行研究,观察PHA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患者年龄2~68岁,男∶女为2∶1;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1例为多个结节,2例为单个结节;肿瘤直径平均大小为7.2(5~11.3)cm,有出血和坏死。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呈梭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胞质较少,嗜酸性,淡染,边界不清,核较大,卵圆形或梭形,染色深,核仁大小不一,可见少数核分裂象,瘤细胞部分排列成索状,片状,较密集,与周围肝组织界线不清,部分区域可见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隙,局部肿瘤细胞集聚成团,呈乳头状突入血管腔内,相互吻合,内衬不典型性细胞。不规则血管腔样结构广泛弥漫分布于肝实质内,伴局部出血。免疫组化因子Ⅷ和(或)CD34阳性。结论 PHA极少见,为高度恶性,预后差。临床和病理上均易误诊为肝血管瘤、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肝细胞癌等;根据PHA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黄亮  高明  张艳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3):1343-1345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头颈部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讨论头颈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肿瘤分期依据AJCC2002年第六版软组织肉瘤分期标准.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21例中非综合治疗10例,综合治疗11例.G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1例,总生存率1年为72.2%,3年为41.3%,5年为27.5%,10年为13.8%,出现复发或转移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局部复发12例,占57.1%,远处转移11例,占52.4%,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5例,肺4例,肝脏1例,骨1例.血管肉瘤极易误诊,诊断需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配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不同的治疗方式(χ~2=8.31,P=0.004)和肿瘤分期(χ~2=9.74,P=0.002)与预后相关.结论:头颈部血管肉瘤临床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生物治疗已应用于临床,术前综合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肿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125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27~76岁),诊断时肿块超过3 cm者占61.6 %(77/125),51.2 %(64/125)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8 %(101/125)患者为Ⅱ期以上,89.6 %(112/125)患者的激素受体阳性。中位随访58个月(11~222个月),此时有32例出现复发及转移,18例死亡。生存分析显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2 %和87.3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浸润性小叶癌的唯一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在发病中位年龄上与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差异,诊断时呈现肿瘤较大和淋巴结侵犯较多是该病的一个特点,激素受体阳性率高是该病的另一个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57例PTCL-NOS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对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57例PTCL-NOS患者男女比例为2.17∶1,中位年龄为44岁.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9例(15.8%),单纯化疗43例(75.4%),单纯放疗3例(5.3%),支持治疗2例(2.5%).完全缓解率为60.0%,有效率为87.3%.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48.0%和2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骨髓侵犯、结外侵犯、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与PTCL-NOS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T评分是PTCL-NO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为2.312(P=0.020).结论 PTCL-NOS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生存率低,预后不良,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任玉兰  林洁  常彬  王华英 《中国癌症杂志》2020,30(12):1002-1007
背景与目的:原发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临床报道较少。探讨PFGSL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57例PFGS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57例患者均符合PFGSL诊断标准,其中单一治疗组33例,综合治疗组24例。中位随访时间37.5个月(2.0~85.0个月)。病灶位于宫颈的40例(70.2%)、卵巢13例(22.8%)、子宫3例(5.3%)、阴道1例(1.8%)。按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低危组36例(63.2%),中危组21例(36.8%)。按淋巴瘤分期标准,ⅠE期36例(63.2%),ⅡE期19例(33.3%),ⅢE期2例(3.5%)。病理学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有42例(73.7%)。结果:57例患者中,复发14例,复发率为24.6%(14/57),其中12例位于单一治疗组,2例位于综合治疗组。其中复发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者4例,眼1例;局部复发者4例,全身多处转移者5例。57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2%,5年OS率为78%;3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77%,5年DFS率为71%。单一治疗组复发率为36.4%(12/33),3年OS率为72%,5年O率为64%;3年DFS率为67%,5年DFS率为57%。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仅为8.3%(2/24),3、5年OS率为95%;3、5年DFS率为为9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OS率及DFS率均与治疗方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妇科医师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并参考放化疗科医师意见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4.
Yang YL  Wang J  Zhao LZ  Gao ZF  Jing HM  Ke XY 《癌症》2008,27(6):636-64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的发病部位及其临床表现与胃肠道其它肿瘤性疾病难以鉴别,误诊率较高,且其标准治疗的方法仍未确定。本研究旨在分析PGI-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及预后,并探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7年诊治的40例PGI-DLBCL,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34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来源。治疗方法包括联合化疗、手术 联合化疗及放疗、单纯手术等,联合化疗方案为CHOP及CHOP样方案。结果:40例PGI-DLBCL患者中,年龄10~89岁中位年龄56.5岁,男女比例1.86∶1,胃与肠道的发病比率为1.05∶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38例中,死亡12例(31.6%),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64.7%。9例多部位发病的患者中,8例(88.9%)在3年内死亡。9例(26.5%)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25例(73.5%)来源于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non-GC)。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细胞来源、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B症状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LDH正常组的2.87倍。结论:PGI-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多部位发病是该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来源、IPI、B症状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升高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30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Yuan ZY  Wang SS  Gao Y  Su ZY  Luo WB  Guan ZZ 《癌症》2008,27(6):561-565
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HER2/neu均无表达的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以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为主要特征的乳腺癌。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8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学检查证实ER、PR和HER2/neu均为阴性的三阴乳腺癌305例(23.8%)。回顾性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中有23.8%(305/1280)是三阴乳腺癌,多见于年轻患者,诊断时肿块较大、局部淋巴结阳性者较多,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较多。截止至2007年6月,三阴乳腺癌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28~89个月),有234例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94例已死亡。三阴乳腺癌组局部复发率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三阴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表现肺转移(HR=4.41,P<0.001)和肝转移(HR=2.13,P=0.006)发生率高。生存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3.7%和88.5%,均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80.8%和92.8%,P=0.025,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和淋巴结状况是影响三阴乳腺癌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三阴乳腺癌在乳腺癌中占有约1/4的比例。这些患者往往年轻、有乳腺癌家族史、肿块较大、淋巴结阳性多。三阴乳腺癌容易出现肺转移和肝转移,这可能是导致三阴乳腺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 )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0例SST患者平均年龄48.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月经缩短、绝经后阴道出血、尿频。肿瘤均为单侧发病,表面光滑,带包膜,切面囊实性,灰黄灰白相间。低倍镜下可见典型假小叶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MA、Vimentin、α-inhibin。结论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较少见,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依靠常规病理学诊断,应注意与恶性卵巢肿瘤鉴别。治疗推荐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管内髓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11年余共收治5例椎管内髓外PNET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1~48岁.全部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其中颈椎水平2例(C 5~C 7、C 5~T1),胸椎4例(T4~T6、T 6~T8、T4~T5、C 5~T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种为5例肢体麻木、活动障碍,4例大小便障碍.5例均有病理证实.结果 3例患者病理行CD99检测,均为CD99(+).5例均先行手术切除后行术后放疗,其中4例并用术后化疗.5例治疗失败模式最先均为局部失败.5例患者生存时间(从治疗开始至死亡日期)分别为4.8、2.5、2.1、1.6、0.8年.结论 椎管内髓外PNET是高度恶性肿瘤,生存期短,首次失败多出现在局部,治疗中应寻求提高肿瘤局部控制以获得更长缓解时间方案.pPNET病情进展到远处转移后生存期短,提示需全身化疗,但缺乏有效化疗方案.正确区分中枢性或外周性PNET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Peng RQ  Wu GH  Chen WK  Ding Y  Ma J  Zhang NH  Su YS  Zhang XS 《癌症》2006,25(10):1284-1286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其临床资料主要来源于西方人群。本文总结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2005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66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4例。复习病历登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信件或电话随访记录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7例原发于鼻腔粘膜,5例原发于副鼻窦粘膜,2例原发于鼻咽粘膜。初治时12例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31例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其中8例接受辅助性放疗,13例接受辅助性化疗,6例接受辅助性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54.5%(24例),10例(22.7%)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25%)发生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5年生存率为25%。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是否接受辅助治疗与5年生存率无关。结论: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且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7年间本院收治的22例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切片检查是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主要确诊方法,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0%,3年生存率为53.3%,5年生存率为37.7%.统计学分析认为,吸烟、肿瘤大小、肿瘤完全切除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侵袭与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5例三阴性(TN)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53表达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三阴性(NTN)乳腺癌进行比较。结果与NTN组相比,TN组的患者中位年龄较NTN组年轻(35岁比44岁,P=0.010)且绝经前患者较多(88.5%比67.3%,P=0.010);TN组浸润性导管癌较NTN组多见(91.4%比70.2%,P=0.008),且组织学分级Ⅲ级者较多(43.8%比22.5%,P=0.000);TN组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较NTN组少(31.8%比64.4%,P=0.000);TN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NTN组(51.4%比20.7%,P=0.000)。中位随访24个月,两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7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轻的绝经前妇女,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殊类型的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少见,P53阳性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