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普通的DNA聚合酶可以对正常的DNA完成复制,但是当DNA发生损伤,损伤位置就会成为DNA复制的阻滞点,普通的DNA聚合酶就无法完成基因组的复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生物体内还拥有另一类DNA聚合酶:聚合酶Y家族,又被称为跨损伤复制(TLS)聚合酶,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跨越损伤位点,完成基因组复制,解救濒死细胞。本文主要对Y家族聚合酶的结构特点、功能效应、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马守成  赵达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402-1405
DNA复制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碱基错配的概率约为1/1010~1/109.错配修复系统(MMR)是一个从细菌到真核细胞皆保守的DNA修复途径,它负责修复DNA中错配的碱基,或者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复制错误,插入,遗失碱基,使DNA整体复制的保真度增加50~1000倍.MMR系统失控会导致DN...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真核细胞中DNA聚合酶的研究迅速增多。 1985年前 ,确认的DNA聚合酶只有 3种 :聚合酶α、β以及线粒体聚合酶γ。时至今日已至少发现了 14种DNA聚合酶 ,包括聚合酶α、β、γ、δ、ε、ζ、η、θ、ι、κ、λ、μ、REV1及MUS30 8,在真核细胞DNA的复制、修复、跨损伤合成、DNA重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在一定程度上 ,细胞内的各种聚合酶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领域。如具有引物酶活性的聚合酶α的作用是启动DNA复制并合成RNA -DNA引物 ;聚合酶δ和ε是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和PB1亚基作为实验性流感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方法以复制型质粒(pSCA)为载体分别构建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2和PB1的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用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进行鼻腔攻击,观察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本实验所构建的复制型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外源基因;本实验采用的复制型质粒载体(pSCA)与传统质粒载体(pcDNA3)在诱导小鼠产生抗体方面无差异,并且都诱导了偏向TH1类的免疫反应;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1基因的复制型DNA疫苗均可保护小鼠抵御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的攻击.结论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的复制型DNA疫苗能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和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实验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5.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可以催化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三磷酸合成DNA。最初由Kornberg(1956)等首先从大肠杆茵提取液中发现,被命名为DNA聚合酶Ⅰ(又称Kornberg酶)。此后,又陆续发现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和Ⅲ。根据DNA聚合酶提取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原核细胞D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DNA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HBV DNA复制、转录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HBV DNA的复制包括:cccDNA形成,前基因组RNA的合成与包装,DNA负链合成及DNA正链合成等四个主要步骤.HBV DNA转录的机理目前不十分清楚,其可能有赖于宿主体内的RNA聚合酶Ⅱ,转录的模板是cccDNA。目前已经证实HBV DNA可转录3.5kb,2.1kb和0.8kb三种主要的转录体。HBV DNA转录受顺式和反式激活因子调控,HBV增强子成分和启动子成分是主要的顺式激活因子;HBxAg可能是HBV DNA转录的反式激活因子,这些调控因子共同参与HBV DNA转录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早期研究认为,染色体DNA的复制,是通过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以DNA为直接模板进行核苷酸聚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复制叉单向移动,而且所有的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均为从5′→3′末端.这种看法曾使人们迷惑不解。后来发现,新合成的DNA双链之一,即前导链,是沿5′→3′方向连续合成,正与起始点的移动方向一致。而另一条链,即后随链,则沿5′→3′方向作不连续合成,与复制叉的移动方向完全相反。后随链不连续合成过程包括:RNA的启动,引物的去除,缺口的填补,  相似文献   

8.
T7等噬菌体的RNA聚合酶是原核类表达载体的基础,因真核mRNA在结构,转录及加工上与原核不同,所以很难将该酶用于真核细胞。将T7RNA聚合酶基因整合到牛痘病毒基因组中(可在细胞质中复制的DNA病毒),就不需在核中合成再转运的过程。在重组病毒vTF7-3中,该酶在牛痘病毒P7.5启动子的控制下,可将T7启动子控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在DNA合成期(S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进行复制,因而S期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均加倍,但此时经过复制的染色体还没有分离,仍然借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直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才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PCR中DNA聚合酶的忠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 中使用的耐热DNA聚合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DNA 复制错误,直接影响基因分析的方法设计、准确性及灵敏度。常用聚合酶的DNA复制错误率依次为Pfu< deep Vent< Vent< Taq< UITma,PfuExo,各聚合酶有不同的突变热点。对聚合酶忠实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聚合酶本身的结构特性,3′5′核酸外切酶校正阅读活性有利于聚合酶的忠实性,Mg2 +dNTPs、pH 等反应条件都会影响聚合酶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11.
细胞中的单链DNA非常容易降解,所以细胞通过单链DNA结合蛋白对其进行保护。单链DNA(ssDNA)结合蛋白(SS—Bs)在DNA复制、重组、损伤检测以及修复等DNA多种代谢过程中普遍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在结合和分离单链DNA、检测DNA损伤、刺激核酸酶、解螺旋酶和链交换蛋白、启动转录以及介导蛋白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多重作用。在真核生物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是复制蛋白A(RPA),它是异源三聚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衰老过程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重要修饰方式之一,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由甲基化结合蛋白参与的复合体在抑制基因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表型的维持需要DNA甲基转移酶以催化“半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细胞在增龄过程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对该过程的基因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DNA正常代谢中,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可导致基因组DNA复制错误。已证明在细菌、酵母及高等真核细胞中,都存在错配修复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E.coli.中的Mut HLS修复系统,酵母中的错配修主其蛋白以及真核细胞中的错配修复基因及蛋白。这对消除DNA生物合成错误,增加染色体复制的可信性,防止自由突出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完整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包括DNA复制过程中DNA碱基错配、化学物质产生的碱基加合物(adduct formation)和交叉链(cross-links)、紫外线诱导的碱基损伤、电离辐射导致的DNA单链或双链断裂等。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DSB)被认为是细胞毒性最强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16.
“半保留”的DNA复制是在多种酶及蛋白质因子作用下完成的复杂过程。DNA复制时,可能以特异的四文样寡聚核苷酸顺序为原点,在DNA解开酶及解链蛋白的协同作用下,由ATP为解提供能量,使DNA的双链解开,以间断复制的方式进行新链的合成。RNA引物是在引物酶及多种蛋白质因子参与下合成的。真核细胞的染色质是由组蛋白,NHC蛋白和DNA组成的复杂结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化是真核细胞 DNA正常的修饰方式 ,它由 DNA甲基转移酶催化发生。但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 ,甲基化引起 C→ T突变、高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表达等。因此 ,以 5氮杂脱氧胞苷为代表的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是一类前景看好的癌变抑制药。本文全面总结了甲基化影响的基因、现有研究开发的甲基化抑制剂类型 ,以及甲基转移酶结构和 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DNA正常的修饰方式,它由DNA甲基化酶催化发生.DNA甲基化后核苷酸顺序未变,而基因表达受影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作为表遗传[1](epigenetics)机制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离子多肽可以直接与DNA相互作用,亦可间接地影响染色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化学修饰,调节DNA的构象,因而对DNA的复制、修复、转录、基因表达及有丝分裂等过程非常重要。同时,多胺可使DNA结构趋于稳定,以避免各种变性因素所致的DNA损害。本文评述了多胺与DNA分子及染色体蛋白质等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DNA正常的修饰方式,它由DNA甲基化酶催化发生。DNA甲基化后核苷酸顺序未变,而基因表达受影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作为表遗传[1](epigenetics)机制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