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劈核刀的研制及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硬核白内障(Ⅲ—Ⅴ级核)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者15眼(55.56%),术后1周视力≥0.3者22 眼.(81.48%)。角膜散光与传统的囊外摘出术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自研制的劈核刀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操作方便,手术效果满意,设备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双刀劈核法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寻找一种合理的可用于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硬核白内障的劈核方法.方法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的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对246例(246只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两瓣晶状体核均经4.5 mm长切口安全娩出.术后第一天、第七天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分别为181只眼(73.6%)、232只眼(94.3%)和24只眼(97.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 D.术后第一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至7d角膜水肿均消失.结论双刀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眼科学报2001;1793~95.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小切口双刀平面劈核摘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白内障小切口双刀平面劈核法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214眼行小切口双刀平面劈核法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第l天、第3天和3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26.7%、68.7%、86.0%。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双刀平面劈核法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是白内障硬核的一种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平面劈核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面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劈开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完成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结果:对86例8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平面劈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86眼的晶状体核经6mm长切口均安全娩出。术后3,7d视力≥0.5者分别为70眼(81%)和79眼(92%)。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5±0.55D。结论: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平面劈核法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摘除手术,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袋内劈核术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卜氏劈核刀及劈核钩做囊袋内劈核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在77例(90眼)中,1次劈开75眼(83.3%),2次劈开14眼(15.6%);后囊膜破裂2眼(2.2%)。核瓣全部顺利娩出,角膜透明。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56眼(6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2眼(68.9%)。结论囊袋内劈核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劈核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做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40-41)  相似文献   

6.
改良型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型晶状体圈匙和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Ⅲ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采用改良型劈核器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显微镜下,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处做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mm,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mm,进入前房。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把晶状体核旋拨至前房,以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劈核刀进入前房至核的上方向下用力切割,双手配合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进行劈核效果、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晶状体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58例患者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4.7者42眼(占72.4%),术后第1周≥4.7者50眼(占86.2%)。术中发生破囊2例,均非劈核所致。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12眼(占20.7%),3~5d内水肿完全消失。一过性眼压升高者有4眼(占6.8%),术后第1天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眼压在35mmHg以下,给予降眼压治疗3d后未见眼压再度升高。术后1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89±0.85)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  相似文献   

7.
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拦截劈核乳化技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65例(186眼),其中Ⅲ级核99眼,Ⅵ级核87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5者占85.5%,≥1.0者占21.2%,角膜轻中度水肿29眼占15.6%,后囊破裂7眼占3.8%。结论 采用改良拦截劈核技术,使分割硬的晶体核变得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乳化时间,安全、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普通器械劈核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普通晶状体圈匙和虹膜恢复器劈核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处作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mm,剖至透明角膜内约1mm,不作侧切口。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使晶状体核浮至前房,以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虹膜恢复器进入前房至核的上方向下用力切割,双手配合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结果97例97眼术后第1天视力≥0.5者62眼(63.9%),术后1周82眼(84.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25眼(25.7%),3~5天内水肿完全消失。随访6~12月无并发症。结论此法不需特殊器械,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硬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对48例(56眼)Ⅳ级和V级硬核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术中先将核劈开分为两块后娩出。切口预置缝线1针,用超声乳化仪配备的注吸系统清除皮质,拆除预置缝线,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36眼(64.28%),≥0.8者21眼(37.50%)。角膜水肿较轻,无后囊破裂。结论应用普及型超声乳化仪将Ⅳ和Ⅴ级硬核分成两块后经小切口娩出,乳化时间短,不过多使用能量,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预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硬核晶状体的超声乳化手术220例(290眼),其中Ⅲ级核184眼,Ⅳ级核106眼,分别随机分为A组(预劈核组)和B组(常规劈核组)。观察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Ⅲ级核者术后视力以及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核者术中超声乳化所用时间及术后1周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核的预劈开技术对于Ⅳ级核白内障能较好地维持前房稳定性,因而降低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机率,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晶状体调位钩劈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6例双流县残联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进行劈核,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中患者巩膜隧道切口外口均<5mm,术后3d视力>0.5者795例(65.92%),术后1mo视力>0.5者980例(81.2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器械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及大批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针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核法应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切口撕囊镊劈核治疗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137例老年硬核性白内障137眼(Ⅳ~Ⅴ级核)随机分为A(44眼)、B(45眼)和C(48眼)三组,其中A和B组术中进行劈核,A组采用撕囊镊劈核,B组术中采用劈核刀劈核,C组不劈核。观察术中撕囊镊劈核效果、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d、1w和1m)、手术源性散光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角膜水肿、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撕囊镊劈核成功率100%。两两比较在术后各组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各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d时最大,后随时间延长而缩小,1d、1w和1m时A组和B组手术源性散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A、B和C三组术眼发生角膜水肿分别为11眼(25.0%)、11眼(44.4%)和11眼(45.8%),两两相比,A组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撕囊镊劈核无需特殊器械、操作简便、术后散光小,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四川省贫困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3例(403只眼)和改良组459例(459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脱盲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常规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82,改良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5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03例中脱盲387例、脱盲率为96.03%;改良组459例中脱盲445例,脱盲率为96.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值得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定位钩劈核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做5.5~6.0mm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采用定位钩劈核技术对219例219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囊外摘除术并Ⅰ期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219例全部成功完成定位钩劈核,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182眼(83.1%),≥1.0者37眼(16.9%),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和前部色素膜炎,经常规治疗3d后痊愈。结论:结果提示定位钩劈核技术简便易行,可有效解决核大切口小的矛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分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1例白内障采用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核技术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的手术外切口的弦长均小于5.5mm,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85例(60%);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为124例(88%),平均散光度为(0.83+0.64)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分核法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