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多发,多源、室早、室速,均是AMI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对AMI患者于住院后不同时期,行动态心脏监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自1991年9月~1993年7月我科收治的作者单位:、36例AMI病人,男26例.女Ic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7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3例,前间壁5例,前壁2例,高侧壁2例,心内膜下3例,下壁10例.下壁合并前壁、高侧壁、正后壁9例,前间壁合并高侧壁2例。采用日本CARDIOSUPERZE31A型心电监测仪,选用CM。、CM、双极胸导联,进行24小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规律。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7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检出并发心律失常者47例,占受检人数的66.2%。其中复杂室性心律失常29例次,占心律失常例数的61.7%,房性心律失常9例次,占心律失常例数的19.1%,其它心律失常共9例,占心律失常例数的19.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高。  相似文献   

4.
239例冠心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徐杏娟,周丕明(广东省韶关市第一医院韶关512000)我院1989年7月~1992年12月共收治239例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病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准确、更及时地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VA),降低AMI近期死亡率,我们观察了158例AMI患者心电监护和常规心电图(EKG),并将EKG与VA的关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按WHOAMI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并剔除有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和非透壁AMI患者。1.2一般资料:158例中男112例,女46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1岁,平均62.6岁。单纯前间壁梗塞13例,高侧壁19例,广泛前壁45例,广泛前壁+高侧壁36例,广泛前壁+下壁14例,前壁+下壁5例.前间壁+高侧壁6例,下壁…  相似文献   

6.
<正>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与颤动(V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VA可发生于冠心病、非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原发性VA[2]。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病人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病人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因恶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常规心电图难以捕获瞬间的心电变化,使各种短暂发作的复杂性或危险性心律失常漏检。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DCG)对194例住院老年病人进行监测,以分析各组疾病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及类型,探讨与疾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观察组:选择1993年9月~1995年12月住院的老年病人194例,其中男性145例,女49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为66.9±6.5岁。194例中按照WHO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76例,高血压病45例;根据头颅CT诊断脑梗塞36例;根据病史、胸片及心脏…  相似文献   

8.
应用动态心电图评价普罗帕酮抗室性心律失常54例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绮玲 《新医学》1995,26(7):355-356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4例口服普罗帕酮短期疗效。结果有效率为63%,平均有效剂量为592mg/d,副作用发生率为31.5%,提示普罗帕酮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被认为是近代临床心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就,QCG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有机地反映出一天完整的生物周期内心电变化和症状的关系。QCG不仅能对室性心律失常作定量分析,而且还能使定性分析更具临床价值。就室性心律失常而言,QCG通常用来检出器质性心脏病人中的高危患者,明确定性心律失常和晕厥,黑,胸闷等症状的关系,了解治疗前后的心律失常的频率,类型等变化,检出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立新 《临床荟萃》1997,12(23):1075-1076
1992年6月~1997年2月,我们对75例AMI晚期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随访1年,以探讨AMI晚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规律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观察组75例AMI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62岁;梗塞部位:前间壁12例,前壁16例,下壁19例,广泛前壁12例,高侧壁7例,前壁 下壁5例,前壁 侧壁4例。另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156例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1-4212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选均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做对照组,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做研究组,检测患者心率变化,用计算机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项目检出率大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及室速项目上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应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心电信号的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200例老年患者临床情况和24h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几乎所有老年心脏病患者均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达66%和37%。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达11%,其中以Ⅲ型ST段压低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67%患者可见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常互为因果。结论:动态心  相似文献   

19.
游梅 《系统医学》2021,(4):61-63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资料,对其进行随机抽取,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设为对照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设为研究组,各34例.比较两组心肌缺血检出率、各类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检出率85.2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别应用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完成监测的情况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确诊有58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58%;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有96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96%;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准确,且患者的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早二联律、三联律、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短阵房速、窦房的传导受阻、束支的传导受阻以及房室的传导受阻检出率皆比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高,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较高,监测敏感性较好,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尽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