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咽痛6例。38例随访平均2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28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提高8.4分,手术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8.9%。结论 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中多节段者病情严重而复杂,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以期解除脊髓压迫,阻断其恶性自然病程改善脊髓功能。对于多节段CSM的手术入路选择尚有争议,前路与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1]。作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颈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8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2例,改善率为93.75%,对照组24例,改善率为75%,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5.
冉仁国  罗腊梅  罗政  丁平 《中外医疗》2012,31(11):99+101-99,10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2例,改善率为84.21%,对照组24例,改善率为66.67%,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6.
曾庆平  何坚沃  雷学明 《中外医疗》2012,31(19):78-79,8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29例.改善率为92.89%,对照组27例,改善率为76.12%,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并融合内固定术来治疗,对照组12例应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的植骨融合术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3个月后患者植骨的融合率及JOA评分的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手术三个月后患者JOA评分都有提高,且P>0.05;而且两组患者植骨的融合率,观察组是100%,对照组是90%,且P>0.05。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是较好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中预后最差的类型,当累及≥3个节段时称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其有较高的致残率;若不有效干预其病情常恶化,手术为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哪种术式最优国内外学者未达成共识,其中前路手术效果确切.本文就针对各种前路手术目前治疗状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宋志伟 《当代医学》2014,(30):53-53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3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与JOA评分的改善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无论是手术平均时间,还是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个月后所有患者JOA评分均有所提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是100%与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褚夫兵  宋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20-2921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融合节段Cobb角、神经功能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为优58例,良20例,可2例,优良率为97.5%。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旻  饶书城  昝中学 《四川医学》2003,24(10):1035-103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价值。方法:4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12例,累及3个节段者30例、4个节段5例。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42例取自体髂骨植骨,5例取自体腓骨植骨。结果:47例中44例获得随访平均26,3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无骨块移位,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恢复的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95,5%(42/44),优良率86.4%(38/44)。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开槽式减压,取自体髂骨或腓骨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联合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上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将本院收治的5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CDF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颈椎Hybrid手术方式(ACDF联合ACDR)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与对照组(92.00%)比较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在JOA评分以及NDI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整体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上、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上,ACDF联合ACDR疗效显著,能够减少邻近节段运动的负荷,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此外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从手术的角度说,以往环锯法减压,单纯椎间盘切除及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不理想。自2001~2004年,我们采用颈前路突出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8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LTTS)和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钛笼、cage植骨融合术(SITC)。采用LTTS的患者共50例为A组;采用SITC的患者共48例为B组。治疗结束后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诊一次。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颈椎高度与曲度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分改善率等。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发生和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A组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曲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从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看, SIT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单间隙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骨科采用颈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术前行完整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CT、MRI)。本组病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提高,改善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dom’s临床效果分级,优29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94.44%。[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单间隙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多节段椎间高度均恢复理想,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内固定无松动,内置物无下沉.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提高明显(P<0.05).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好,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潜行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潜行减压,取三面皮质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2例经过10~24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伤,对症处理2个月后症状均消失。手术时间120~240min,出血量100ml左右,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很大的改善,颈椎融合率为100%,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可。结论该术式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具有植骨融合率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椎体骨质保留多、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胡新华 《当代医学》2016,(28):27-28
目的:研究两种前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长节段型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分节段型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术式治疗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天、半年、1年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患者的cobb角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组患者在不同术式治疗下都取得良好效果,分节段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更佳,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治疗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方法分析27例采用杂交式(椎体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多节段受累的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X线片及MRI评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生理弧度情况、根据m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患者经13~60个月随访,平均为52个月。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植骨融合率在12周、24周分别为81.5%和100%。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3.3%。生理弧度的情况:手术前Cobb角为10.04°(-5~22°),手术后Cobb角为17.0°(0~23°),最后随访时Cobb角为15.41°(0~23°)。手术前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是手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361)。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